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93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软管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包括有输送带、导向组件以及抓取组件,输送带上设置有挡板,导向组件设置有输送带的末端,抓取组件设置有导向组件的下方,导向组件包括设置有输送通道的导向体、分别设置在输送通道上的第一导向块及第二导向块,抓取组件包括有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抓手以及第二抓手,第二抓手可沿竖向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输送带上设置有挡板,将软管按照头部或尾部朝前向输送,导向组件设置在输送带的下方,通过导向组件将软管导成头部朝下掉落至抓取组件,通过抓取组件将软管按照头部朝下向封尾机上料,实现软管准确地化上料,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软管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软管常作为化妆品的包装管,软管成型时必须对其进行封尾,然而目前通常是通过人工手动送料,即需要工人将软管按照尾部朝上逐个放入软管封口机中,这样的方式无疑浪费人力、增加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包括有输送带、导向组件以及抓取组件,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挡板,导向组件设置有输送带的末端,抓取组件设置有导向组件的下方,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有输送通道的导向体、分别设置在输送通道上的第一导向块及第二导向块,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有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抓手以及第二抓手,所述第二抓手可沿竖向往复移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分设在输送带的两侧,输送带两侧的挡板朝输送带的中心靠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体呈漏斗状。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可伸缩设置在导向体的内侧。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有导向板,第一导向块铰接在导向板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块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第一导向块套设有塑料套,导向板上设置有用于吸引第一导向孔的磁吸组件。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抓手和/或第二抓手包括有滑动气缸、分设在滑动气缸上的两个滑块,两个滑块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夹爪,两个滑块相对靠近运动,驱使两个夹爪夹持软管。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抓手连接有沿竖向设置的直线滑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输送带上设置有挡板,将软管按照头部或尾部朝前向输送,导向组件设置在输送带的下方,通过导向组件将软管导成头部朝下掉落至抓取组件,通过抓取组件将软管按照头部朝下向封尾机上料,实现软管准确地化上料,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输送通道上的第一导向块及第二导向块准确地导向至头部朝下,精准送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抓手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抓手的结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其包括有输送带1、设置在输送带1末端的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导向组件下方的抓取组件,所述输送带1上设置有挡板11,该挡板11沿输送方向设置在输送带1的左右侧,挡板11朝输送带1的中心靠拢,具体地,输送带1左右侧的挡板11分别设置有朝输送带1倾斜的倾斜段,挡板11包围输送带1的末端宽度小于软管的长度而大于软管的最大管径,其目的在于实现软管头部或尾部朝前输送至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有输送通道的导向体21、分别设置在输送通道上的第一导向块23及第二导向块24,所述导向体21呈漏斗状,导向体21沿竖向朝下设置,即漏斗的大开口端靠近输送带1的末端设置,第一导向块23及第二导向块24均可伸缩设置在漏斗状导向体21的内壁上;具体地,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有导向板22,该导向板22设置在导向体21的侧面,第一导向块23铰接在导向板22上,其铰接处还设置有扭簧,常态下第一导向块23因扭簧的作用而伸出导向体21的内侧,即第一导向块23凸起在输送通道上,软管按照尾部超前输送并掉落至输送通道中,软管的尾部抵接第一导向块23而使得软管头部沿着该抵接处转动,使得软管转动至头部朝下掉落,而此时第二导向块24处于收缩状态,软管则可以沿着导向体21的内壁掉落至抓取组件,实现准确送料。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块23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第一导向块23上套设有塑料套,其目的在于防止软管磕碰第一导向块23时造成损伤,所述导向板22上还设置有用于吸引第一导向块23的磁吸组件25,该磁吸组件25可以是感应磁圈,其通电时会产生磁吸力吸附第一导向块2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向块24连接有伸缩气缸,其通过伸缩气缸驱动第二导向孔自导向体21的侧壁朝内伸出或缩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向块23设置在第二导向块24的上方,并且第一导向块23设置在导向体21远离输送带1的一侧,第二导向块24设置在导向体21靠近输送带1的一侧。如图3与图4所示,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有抓手,该抓手分为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抓手31及第二抓手32,所述第二抓手32可沿竖向往复移动,该抓手包括有滑动气缸33、分设滑动气缸33上的两个滑块34,两个滑块34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夹爪35,两个滑块34相对靠近运动,驱使两个夹爪35夹持软管,第二抓手32将软管移送至封尾机时,第一抓手31抓取下一个待移送的软管,防止软管堆积到第二抓手32处,影响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第二抓手32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直线滑台36,第二抓手32藉由直线滑台36驱使,上下移动将软管移送至封尾机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向板22上设置有第一感应装置26及控制组件,导向组件及抓取组件分别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有市面上常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或单片机,该第一感应装置26可以是图像摄取组件,即可以是工业相机,软管沿输送带1输送至导向组件时,第一感应装置26进行拍照并将拍照信息传输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拍照信息控制第一导向块23及第二导向块24伸出或缩入,具体地,软管的尾部朝前输送时,第一导向块23伸出,第二导向块24缩入;软管的头部朝前输送时,第一导向孔缩入,第二导向块24伸出。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抓手32上设置有第二感应装置,第二抓手32连接有旋转气缸,第二感应装置可以是工业相机,第二抓手32抓取到软管时,第二感应装置对软管进行拍照,并将拍照信息发送至控制组件,若此时软管的头部朝下,第二抓手32朝下运动将软管输送至后工序的封尾机中,若此时软管的尾部朝下,旋转气缸驱动第二抓手32转动一个角度,将该软管移出机构,确保上料准确。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输送带(1)、导向组件以及抓取组件,所述输送带(1)上设置有挡板(11),导向组件设置有输送带(1)的末端,抓取组件设置有导向组件的下方,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有输送通道的导向体(21)、分别设置在输送通道上的第一导向块(23)及第二导向块(24),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有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抓手(31)以及第二抓手(32),所述第二抓手(32)可沿竖向往复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输送带(1)、导向组件以及抓取组件,所述输送带(1)上设置有挡板(11),导向组件设置有输送带(1)的末端,抓取组件设置有导向组件的下方,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有输送通道的导向体(21)、分别设置在输送通道上的第一导向块(23)及第二导向块(24),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有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抓手(31)以及第二抓手(32),所述第二抓手(32)可沿竖向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分设在输送带(1)的两侧,输送带(1)两侧的挡板(11)朝输送带(1)的中心靠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体(21)呈漏斗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软管封尾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块(23)和/或第二导向块(24)可伸缩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捷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雅思细胞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