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救援用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75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救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救援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和物资框,所述无人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物资框,所述无人机包括机体、起落架、扩音器、收音器、支撑板、通孔、支撑杆、螺旋桨和护筒,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起落架,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扩音器,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音器。该消防救援用无人机,将物资框固定在机体的顶部,减小了视野盲区,便于远程侦察救援现场,提高了救援的效率,且扩音器和收音器,使消防人员和被困人员进行交流,有利于施救,提高了实用性,在底座的中心处开设孔槽,使孔槽套在机体的顶部,机体填充底座上的孔槽,减小物资框自重,减小无人机的负重,利于无人机飞行灵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救援用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消防救援
,具体为一种消防救援用无人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普及,无人机航拍作为一种新型工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尤其以消防为主的高危领域,在国内已有不少消防机构使用无人机成功进行过火场侦查监测、抛投救援物资等尝试,效果非常明显,在天津爆炸事故救援中,各部门也曾利用无人机对事故现场进行高空侦查,为救援决策提供了部分的参考依据,精准、直观、全面的火场分析数据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使得现场救援得到及时的信息,在消防救援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现有的消防救援用无人机形式多样,可运输紧急救援物品,但是具有以下缺点:现有的消防救援用无人机,通常将紧急救援物品悬挂在无人机的底部,因为无人机的摄像头都会设置在无人机的底部,从而在无人机的底部悬挂物品,增大了摄像头的盲区,不利于远程操控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救援用无人机,通过设置支撑板,将物资框固定在机体的顶部,减小了摄像头的盲区,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消防救援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和物资框,所述无人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物资框;所述无人机包括机体、起落架、扩音器、收音器、支撑板、通孔、支撑杆、螺旋桨和护筒,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起落架,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扩音器,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音器,所述机体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机体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机体的一端设置有螺旋桨,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护筒;所述物资框包括底座、连接柱、支撑柱和挡板,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底座远离连接柱的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可选的,所述螺旋桨位于护筒的内部。可选的,所述机体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全景摄像头。可选的,所述底座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连接柱与支撑板上设有的通孔插接。可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槽。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中心处开设有孔槽,且所述机体的尺寸与孔槽的尺寸相适配。(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救援用无人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消防救援用无人机,通过设置支撑板,将物资框固定在机体的顶部,从而物资框不会影响机体底部全景摄像头的视角,减小了视野盲区,便于远程侦察救援现场,避免错过被困人员的问题,提高了救援的效率,并且通过设置扩音器和收音器,使消防人员和被困人员进行交流,在救援人员抵达之前,可以远程教授被困人员自救的方法,还可以实时了解被困人员的心理状况,从而有利于施救,提高了实用性。2、该消防救援用无人机,通过在底座的中心处开设孔槽,且孔槽的尺寸与机体的尺寸相适配,使孔槽套在机体的顶部,机体填充底座上的孔槽,达到减小物资框自重的目的,从而减小无人机的负重,有利于无人机飞行的灵敏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无人机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无人机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物资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人机、101-机体、102-起落架、103-扩音器、104-收音器、105-支撑板、106-通孔、107-支撑杆、108-螺旋桨、109-护筒、2-物资框、201-底座、202-连接柱、203-支撑柱、204-挡板、3-全景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防救援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1和物资框2,无人机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物资框2,可以将紧急救援物品放置在物资框2的内部,无人机1在侦察救援时,侦察到被困人员后,先将紧急救援物品运送给被困人员,在消防人员到达之前,使被困人员可以保障自身的安全;无人机1包括机体101、起落架102、扩音器103、收音器104、支撑板105、通孔106、支撑杆107、螺旋桨108和护筒109,机体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起落架102,机体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扩音器103,机体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音器104,当无人机1侦察到被困人员后,通过设置扩音器103和收音器104,可以使消防人员和被困人员进行交流,在救援人员抵达之前,可以远程教授被困人员自救的方法,还可以实时了解被困人员的心理状况,从而有利于施救,机体101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5,支撑板105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06,机体101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7,支撑杆107远离机体101的一端设置有螺旋桨108,支撑杆1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护筒109,护筒109保护螺旋桨108,避免螺旋桨108碰撞到建筑物等坚硬物品,导致螺旋桨108损坏的问题,同时被困人员拿取物资框2内的救援物品时,护筒109可以避免螺旋桨108打伤被困人员的问题;物资框2包括底座201、连接柱202、支撑柱203和挡板204,底座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02,底座201远离连接柱202的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03,支撑柱2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204,通过设置挡板204,防止紧急救援物品掉落的问题。螺旋桨108位于护筒109的内部,在不影响螺旋桨108工作的同时,避免螺旋桨108碰撞到建筑物等坚硬物品,导致螺旋桨108损坏影响无人机1飞行的问题,机体101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全景摄像头3,视角广阔,有利于侦察被困人员,提高救援的效率,底座201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连接柱202与支撑板105上设有的通孔106插接,安装简便快捷,连接柱202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槽,连接柱202插在通孔106内后,使用螺帽与连接柱202螺纹连接,从而达到固定物资框2的目的,避免无人机1在飞行过程中,物资框2脱落的问题,底座201的中心处开设有孔槽,且机体101的尺寸与孔槽的尺寸相适配,通过设置孔槽,使孔槽套在机体101的顶部,机体101填充底座201上的孔槽,达到减小物资框2自重的目的,从而减小无人机1的负重。在使用时,将底座201底部的连接柱202插接在支撑板105上的通孔106内,然后使用螺帽与连接柱202螺纹连接,固定物资框2,将紧急救援物品放置在物资框2的内部,启动螺旋桨108,使无人机1飞入救援现场,消防人员可通过机体101底部的全景摄像头3侦察被困人员,然后远程操控无人机1飞向被困人员,将紧急救援物品运送给被困人员,消防人员可通过扩音器103对被困人员讲话,而被困人员则通过收音器104与救援人员通孔,从而实现交流的目的。综上所述,该消防救援用无人机,使用时,通过设置支撑板105,将物资框2固定在机体101的顶部,从而物资框2不会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救援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1)和物资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物资框(2);/n所述无人机(1)包括机体(101)、起落架(102)、扩音器(103)、收音器(104)、支撑板(105)、通孔(106)、支撑杆(107)、螺旋桨(108)和护筒(109),所述机体(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起落架(102),所述机体(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扩音器(103),所述机体(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音器(104),所述机体(101)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5),所述支撑板(105)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06),所述机体(101)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7),所述支撑杆(107)远离机体(101)的一端设置有螺旋桨(108),所述支撑杆(1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护筒(109);/n所述物资框(2)包括底座(201)、连接柱(202)、支撑柱(203)和挡板(204),所述底座(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02),所述底座(201)远离连接柱(202)的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03),所述支撑柱(2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2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救援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1)和物资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物资框(2);
所述无人机(1)包括机体(101)、起落架(102)、扩音器(103)、收音器(104)、支撑板(105)、通孔(106)、支撑杆(107)、螺旋桨(108)和护筒(109),所述机体(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起落架(102),所述机体(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扩音器(103),所述机体(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音器(104),所述机体(101)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5),所述支撑板(105)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06),所述机体(101)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7),所述支撑杆(107)远离机体(101)的一端设置有螺旋桨(108),所述支撑杆(1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护筒(109);
所述物资框(2)包括底座(201)、连接柱(202)、支撑柱(203)和挡板(204),所述底座(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浩雯周强曹莹莹张庆耀刘娜辛丽萍刘驰驰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天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