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曾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72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所述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包括前后车轮、鞍座和车架,所述鞍座可拆卸或可升降调节设置,车架后部设有折叠结构:中枢托固定设置在车架后部,躺靠背与中枢托活动连接,坐靠背和躺靠背活动连接,坐靠背设置在躺靠背上且远离中枢托的一侧;腿脚托与中枢托活动连接,腿脚托可向下折叠并置于中枢托内,腿脚托与腿脚托支撑架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具有现有三轮自行车功能外,而且具有新的功能如躺椅、卧铺、应急担架车使用功能,可快速地实行躺椅的折叠,操作十分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平衡重心装置能够解决三轮车易侧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属于人力三轮车自行车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尤其是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的寿命在不断地向高龄化延伸,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那么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也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利用机动车或者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不方便也不合适。作为非机动车的人力三轮自行车,是老年人比较理想的交通工具,但是目前市场上传统三轮自行车只具备个人骑行和带人骑行以及运送小件物品的功能,大多比较商用化的结构设计,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一些特定的需求:例如老年人骑累了需要休息时,随时随地找个安全地区展开多功能三轮自行车折叠椅供老年人坐、躺、卧休息使用;特别是老年人遇突发身体状况时展开三轮自行车作为短距离应急担架车使用。此外市面上传统的三轮自行车,在曲线行驶或者拐弯时容易出现侧翻,该问题也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不但具有现有三轮自行车功能外,而且具有新的功能,如躺椅、卧铺、应急担架车使用功能,可快速地实行躺椅的折叠,操作十分方便,此外本技术的自动平衡重心装置能够解决三轮车易侧翻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包括前后车轮、鞍座和车架,所述鞍座可拆卸或可升降调节设置,车架后部设有折叠结构:中枢托固定设置在车架后部,躺靠背与中枢托活动连接,坐靠背和躺靠背活动连接,坐靠背设置在躺靠背上且远离中枢托的一侧;腿脚托与中枢托活动连接,腿脚托可向下折叠并置于中枢托内,腿脚托与腿脚托支撑架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前轮组合架和后轮组合架,后轮组合架上的大梁通过平衡重心装置连接前轮组合架上的大梁,组成铰联连接体,保持骑车人重心平衡不易侧翻。进一步地,所述平衡重心装置包括静支座、动支座、轴承和轴镙栓,静支座固定在所述后轮组合架的大梁上,静支座上设有螺孔;动支座固定在所述前轮组合架的大梁上,轴承与动支座固定连接,轴承的中心孔通过所述轴镙栓与静支座上的螺孔紧固连接,形成活动关节小总成,通过轴承相对于静支座的转动,平衡重心装置可向左右方向摆动。进一步地,所述轴承装在动支座的轴承固定孔内,二者成为固定组合件。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组合架和后轮组合架之间前后各设置一个所述平衡重心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铰联连接体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弹性复位元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定位盖、橡胶块和下定位盘,形成夹心结构,上定位盖与前轮组合架固定连接,下定位盘与后轮组合架固定连接,橡胶块分别与上定位盖和下定位盘固定连接,且橡胶块具有弹性,可保证前轮组合架停放时保持立正状态不歪倒以及左右摆动后能迅速复位。进一步地,坐靠背和躺靠背之间的开合角度范围设为90-13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连接设为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折叠结构设为金属管材并包裹设置柔性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可设为电动助力三轮自行车。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多功能三轮自行车不仅具备现有三轮车自行车的常见功能,还具备以下新增功能,可一物多用:老年人骑行需要中途休息时,随时随地展开多功能三轮自行车折叠椅供老年人坐、躺、卧睡休息使用;老年人或其他家庭人员遇突发身体状况时展开三轮自行车作为短距离应急担架车使用,实用性较强。(2)本技术的多功能三轮自行车,纯人力驱动,特别适合老年人出门代步(如健身休闲、买菜购物、送孩上学),并可带老伴同行;此外家庭遇应急病人也可从床头到医院作为担架车使用。(3)本技术的多功能三轮自行车作为应急担架车使用时,一人即可推动,不需要多人推动,而且不受场地限制,只要三轮自行车能进入骑到的地方均可以变形为应急担架车使用,这样有利于突发疾病的人员及时就医。(4)本技术的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具有自动平衡重心装置,骑车人像骑普通两轮自行车一样能自动保持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解决了三轮车拐弯或曲线行驶时引起易侧翻这一难题,安全性能更高。(5)本技术的多功能三轮自行车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座靠式行驶稳定舒适,躺卧式休息或作为应急担架时安全可靠,而且折叠式躺椅结构操作十分方便,整个折叠操作过程用时20秒,具有市场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座靠背放下状态时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躺椅支撑向前坐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躺椅支撑向后坐示意图;图4本技术躺椅向后躺曲腿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躺椅向后躺直腿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脚向后担架车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重心向右摆动示意图;图8本技术的重心平衡示意图;图9本技术的重心向左摆动示意图;图10是平衡重心装置放大图;图11是平衡重心装置剖视图;图12是平衡重心装置朝右摆动示意图;图13是平衡重心装置直立示意图;图14是平衡重心装置朝左摆动示意图;图15是复位弹性元件朝右摆动示意图;图16是复位弹性元件直立示意图;图17是复位弹性元件朝左摆动示意图;其中,0-鞍座,1-座靠背,2-躺靠背,3-中枢托,4-腿脚托,5-腿脚托支撑,6-平衡重心装置,61-静支座,62-动支座,63-轴承,64-轴镙栓,7-前轮组合架,8-后轮组合架,9-复位弹性元件,91-橡胶块,92-下定位盘,93-上定位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包括三轮自行车主体机构(前一轮、后二轮、鞍座0以及车架),车架后部设有折叠结构,折叠结构如下:中枢托3固定设置在车架后部(具体的是通过中枢托3上的预留孔用螺钉安装在后轮组合架8上),躺靠背2与中枢托3活动连接,坐靠背1和躺靠背2活动连接(二者可开合角度范围设为90-130°),坐靠背1设置在躺靠背2上且远离中枢托3的一侧;中枢托3与腿脚托4活动连接,腿脚托4可向下折叠放置在中枢托3内,腿脚托4与腿脚托支撑5活动连接,以上形成一个折叠躺椅框架,并套装上柔性蒙套(如帆布材料)成为折叠结构。优选的是,以上活动连接的连接方式设为铰接。优选的是,上述折叠躺椅框架为金属管材或复合材料制备而成。本实施例的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其长、宽、高均不大于自行车的国家规范尺寸,车宽设为0.53米,完全展开后长度设为1.98米,其尺寸不大于医院的推轮担架。上述折叠结构展开过程如下:第一步:按图2所示,向上拉起座靠背1成为一个后座位,此时后座为朝前坐且有靠背的座位。第二步:按图3所示,拔出鞍座0后,向前方展开躺靠背2借助座靠背1支撑到车架前部,这样成为一个朝后坐躺椅,躺靠背2的倾斜角度通过调节座靠背1的支撑角度进行调整。第三步:按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所述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包括前后车轮、鞍座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可拆卸或可升降调节设置,车架后部设有折叠结构:中枢托固定设置在车架后部,躺靠背与中枢托活动连接,坐靠背和躺靠背活动连接,坐靠背设置在躺靠背上且远离中枢托的一侧;腿脚托与中枢托活动连接,腿脚托可向下折叠并置于中枢托内,腿脚托与腿脚托支撑架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所述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包括前后车轮、鞍座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可拆卸或可升降调节设置,车架后部设有折叠结构:中枢托固定设置在车架后部,躺靠背与中枢托活动连接,坐靠背和躺靠背活动连接,坐靠背设置在躺靠背上且远离中枢托的一侧;腿脚托与中枢托活动连接,腿脚托可向下折叠并置于中枢托内,腿脚托与腿脚托支撑架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轮组合架和后轮组合架,后轮组合架上的大梁通过平衡重心装置连接前轮组合架上的大梁,组成铰联连接体,保持骑车人重心平衡不易侧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心装置包括静支座、动支座、轴承和轴镙栓,静支座固定在所述后轮组合架的大梁上,静支座上设有螺孔;动支座固定在所述前轮组合架的大梁上,轴承与动支座固定连接,轴承的中心孔通过所述轴镙栓与静支座上的螺孔紧固连接,形成活动关节小总成,通过轴承相对于静支座的转动,平衡重心装置可向左右方向摆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在动支座的轴承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为张曾
申请(专利权)人:张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