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仪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60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仪器仪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仪表,包括外壳、线路板、支架、TFT屏及段码屏。支架与外壳固定连接;线路板固定在外壳与支架之间;TFT屏固定在支架上。段码屏设置在TFT屏的外侧,TFT屏与段码屏的光阀区域正对设置;段码屏与支架固定连接。线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微控制器与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第一控制电路与TFT屏的LED模块连接;第二控制电路与段码屏的LED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仪表,使TFT屏和段码屏的亮度、颜色趋于一致,实现了TFT屏和段码屏的整体一致性,增强了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仪表
本技术涉及仪器仪表
,特别涉及一种组合仪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理念的大力推广,汽车电子技术得到了飞跃发展。用户对汽车仪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仪表具备高清的画面和动感科技的人机交互界面,还要求产品的成本具有一定优势。利用段码屏和彩色液晶屏组合而成的汽车仪表,不仅在显示效果上令人耳目一新,画面高清、动画流畅、界面友好、信息富有科技动感的元素,而且产品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价格甚至只有同规格全液晶仪表的三分之一。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段码屏和液晶屏组合仪表还存在以下缺陷:一、现有的组合仪表整体性不好,现有的组合仪表在段码屏和液晶屏两块区域的颜色、亮度上不够一致,两种屏的拼接痕迹很重。二、现有的组合仪表在黑夜工况下,容易在段码屏表面产生重影,即显示的内容及其重影在仪表范围内有重叠,影响用户准确快速地读取行车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组合仪表在段码屏和液晶屏两块区域的颜色、亮度上不够一致,以及段码屏表面产生重影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组合仪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仪表,包括:外壳、线路板、支架、TFT屏及段码屏;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固定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TFT屏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段码屏设置在所述TFT屏的外侧,所述TFT屏与所述段码屏的光阀区域正对设置;所述段码屏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TFT屏的LED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段码屏的LED模块连接。其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集成在所述线路板上的第一滤波电路、第一电子开关、第一限流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及第一灯光电源;所述微控制器与通过所述第二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与所述TFT屏的LED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TFT屏的LED模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灯光电源连接。其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集成在所述线路板上的第三滤波电路、第二电子开关、第二限流电路、第四滤波电路及第二灯光电源;所述微控制器与通过所述第三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与所述段码屏的LED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段码屏的LED模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限流电路与所述第四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滤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灯光电源连接。其优选方案中,还包括:衬板及玻璃;所述衬板固定在所述支架外侧;所述衬板的内侧与所述段码屏抵接,所述玻璃固定在所述衬板的外侧。其优选方案中,所述衬板通过螺钉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玻璃卡扣固定在所述衬板外侧。其优选方案中,所述段码屏的偏振片上设置有磨砂层。其优选方案中,所述段码屏的光阀区域设置在所述段码屏的正中间。其优选方案中,所述段码屏为12.3寸显示屏;所述TFT屏为7寸显示屏。其优选方案中,所述线路板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架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TFT屏及段码屏分别通过卡扣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组合仪表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本技术提供的组合仪表,线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微控制器与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第一控制电路与TFT屏的LED模块连接;第二控制电路与段码屏的LED模块连接。通过微控制器调整第一控制电路的电流值进而调节TFT屏的LED模块的亮度,以及通过微控制器调整第二控制电路的电流值进而调节段码屏的LED模块的亮度,使二者的亮度趋于一致。本技术提供的组合仪表,通过微控制器及第一控制电路控制TFT屏的LED模块的通断时间,实现对TFT屏的LED模块亮度的调节;以及通过微控制器及第二控制电路控制段码屏的LED模块的通断时间,实现对段码屏的LED模块亮度的调节;使二者的亮度趋于一致。本技术提供的组合仪表,还能够通过调节段码屏的LED模块的背光源的暖色或冷色、导光介质的导光体形状和厚度、彩色胶片的油墨色调和厚度、偏振片的透光率和粗糙度;和调TFT屏背光源的暖色或冷色、UI图片的RGB数值、液晶屏对色彩解析度进而使TFT屏和段码屏的颜色趋于一致;实现了TFT屏和段码屏的整体一致性,增强了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仪表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电路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电路原理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外壳,2-线路板,3-支架,4-TFT屏,5-段码屏,6-衬板,7-玻璃。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组合仪表在段码屏和液晶屏两块区域的颜色、亮度上不够一致,以及段码屏表面产生重影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组合仪表。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仪表,参见图1-图3,其主要包括:外壳1、线路板2、支架3、TFT屏4、段码屏5、衬板6及玻璃7。其中,段码屏5为12.3寸显示屏;TFT屏4为7寸显示屏。支架3通过螺栓与外壳1固定连接;线路板2设置在外壳1与支架3之间,线路板2通过螺钉与外壳1的内侧固定连接。TFT屏4卡扣固定在支架3上,便于TFT屏4的装配及拆卸。段码屏5设置在TFT屏4的外侧,TFT屏4与段码屏5的光阀区域正对设置;本实施例中,段码屏5的光阀区域设置在段码屏5的正中间。段码屏5通过卡扣件与支架3固定连接。段码屏5的偏振片上设置有磨砂层;在段码屏5中的偏振片上面增加车规级的磨砂因子形成磨砂层,增大粗糙度,降低段码屏5的镜面反射率,从而消除镜面重影,保证信息显示的清晰度。线路板2上集成有微控制器、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微控制器与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第一控制电路与TFT屏4的LED模块连接;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段码屏5的LED模块连接。衬板6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3外侧;衬板6的内侧与段码屏5抵接,玻璃7卡扣固定在衬板6的外侧。下面对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进一步的介绍:参见图2,第一控制电路包括:集成在线路板2上的第一滤波电路、第一电子开关、第一限流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及第一灯光电源。微控制器与通过第二滤波电路与第一电子开关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子开关与TFT屏4的LED模块的一端连接,TFT屏4的LED模块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限流电路与第二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仪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线路板(2)、支架(3)、TFT屏(4)及段码屏(5);所述支架(3)与所述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2)固定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支架(3)之间;所述TFT屏(4)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所述段码屏(5)设置在所述TFT屏(4)的外侧,所述TFT屏(4)与所述段码屏(5)的光阀区域正对设置;所述段码屏(5)与所述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2)上集成有微控制器、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TFT屏(4)的LED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段码屏(5)的LED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仪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线路板(2)、支架(3)、TFT屏(4)及段码屏(5);所述支架(3)与所述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2)固定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支架(3)之间;所述TFT屏(4)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所述段码屏(5)设置在所述TFT屏(4)的外侧,所述TFT屏(4)与所述段码屏(5)的光阀区域正对设置;所述段码屏(5)与所述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2)上集成有微控制器、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TFT屏(4)的LED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段码屏(5)的LED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集成在所述线路板(2)上的第一滤波电路、第一电子开关、第一限流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及第一灯光电源;所述微控制器与通过所述第二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与所述TFT屏(4)的LED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TFT屏(4)的LED模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灯光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集成在所述线路板(2)上的第三滤波电路、第二电子开关、第二限流电路、第四滤波电路及第二灯光电源;所述微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荣韦家宁李文何银山耿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