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该无线充电座包括:底座,充电基板,还包括:设置在充电基板上的导风结构,导风结构与被充电设备相抵形成第一风道;设置在充电基板内部的第二风道;底座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风扇,一个或多个风扇通过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送风。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充电基板上的导风结构与被充电设备相抵形成第一风道,并在充电基板内部设置第二风道,通过底座内的风扇对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同时送风,实现同时对被充电设备和充电基板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散热,避免无线充电线圈因温度过高而烧坏,提高无线充电座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座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座。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在行业内逐渐普遍,随之而来的相关技术问题也逐渐显现,无线充电发热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图1a示出一种无线充电座,充电时,设备10放置在充电基板11上,充电基板11内部的充电线圈12和设备内部线圈电磁波耦合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充电座的底座13内部装有风扇130,将进风口131进来的风量吹到设备10和充电基板11的间隙内给设备10散热。在上述场景中,充电发热主体除了是需要被充电的设备10以外,还包括给设备10充电的充电线圈12。为防止屏蔽充电效果,充电基板11通常采用塑胶等非导电材质,其导热系数小,不能将充电线圈12的热量导出,同时又隔开了气流,阻挡了风扇对充电线圈12的散热,导致充电线圈12散热环境差,存在温度过高而烧坏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能够解决现有无线充电座无法对充电线圈进行充电,导致充电线圈容易因温度过高而烧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充电基板,所述充电基板内设置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基板上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与被充电设备相抵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设置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充电基板内部的第二风道,所述充电基板上设置与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底座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风扇,所述一个或多个风扇通过所述第三出风口向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送风。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充电基板上的导风结构与被充电设备相抵形成第一风道,并在充电基板内部设置第二风道,通过底座内的风扇对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同时送风,实现同时对被充电设备和充电基板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散热,避免无线充电线圈因温度过高而烧坏,提高无线充电座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无线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b为现有无线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风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风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风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风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进行详细地说明。继续参见图1a和图1b,专利技术人在对现有无线充电座进行研究后发现,现有无线充电座在工作时,由于设备10是斜靠在充电基板11上的,因此设备10的顶部与充电基板11之间会形成气流死角,致使气流只能沿设备10的两侧外泄,具体如图1b所示,图中箭头为气流方向,气流外泄形成气流短路,使流经充电区域的气流减少,降低散热效果;此外,由于气流死角的存在导致气流不断撞击设备10,在充电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噪音。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底座21,设置在底座21上的充电基板22,充电基板22内设置无线充电线圈221,该无线充电座还包括:设置在充电基板22上的导风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图2采用剖视图,因此未对导风结构进行标注),导风结构与被充电设备20相抵形成第一风道201,第一风道201的一端设置第一出风口2011;该被充电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设置在充电基板22内部的第二风道202,充电基板22上设置与第二风道202的一端连通的第二出风口2021;底座21上设置第三出风口211(可以理解的是,为形成气流回路,底座21上还设置进风口210),第三出风口211分别与第一风道201的另一端和第二风道202的另一端连通;底座21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风扇212,该一个或多个风扇212通过第三出风口211向第一风道201和第二风道202送风。图2中的箭头为气流方向。图2示出底座21内部设置一个风扇212的场景,可以理解的是,在散热需求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底座21内部设置多个风扇212,提高送风量。图2示出的风扇212为离心式风扇,该风扇的特点是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垂直,通过改变气流方向节省设置风扇所需要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座中也可以采用普通类型的风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产品内部空间的情况选取合适的风扇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充电基板上的导风结构与被充电设备相抵形成第一风道,并在充电基板内部设置第二风道,通过底座内的风扇对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同时送风,实现同时对被充电设备和充电基板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散热,避免无线充电线圈因温度过高而烧坏,提高无线充电座的可靠性。进一步地,由于第一风道是通过导风结构与被充电设备相抵形成,因此被充电设备与充电基板之间不会形成气流死角,一方面可以使气流能够沿第一风道流经整个充电区域,提高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在导风结构的疏导作用下气流不会撞击设备10,从而避免在充电过程中产生噪音。具体地,参见图3a和图3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风结构30包括多个导风板31,该多个导风板31与被充电设备20相抵形成多条导风通道31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风结构30包括多个导风板31,该导风板3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在充电基板22的外表面伸长出来,或者,导风板31也可以采用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充电基板22的外表面,例如:设置插头和插孔结构进行插接,本申请实施例对导风板31在充电基板22上的安装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图3a示出的多个导风板31均为直线型,且相互平行排列,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导风板31也可以是曲线形,并沿扇形进行排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被充电设备的形状,充电位置等因素设置导风板31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如图3b所示,多个导风板31与被充电设备20相抵形成多条导风通道3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充电基板,所述充电基板内设置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座还包括:/n设置在所述充电基板上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与被充电设备相抵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设置第一出风口;/n设置在所述充电基板内部的第二风道,所述充电基板上设置与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连通的第二出风口;/n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连通;/n所述底座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风扇,所述一个或多个风扇通过所述第三出风口向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送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充电基板,所述充电基板内设置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座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充电基板上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与被充电设备相抵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设置第一出风口;
设置在所述充电基板内部的第二风道,所述充电基板上设置与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连通的第二出风口;
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底座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风扇,所述一个或多个风扇通过所述第三出风口向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多个导风板,所述多个导风板与被充电设备相抵形成多条导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所述多个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挡风板和所述第二挡风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将所述第二风道划分为多条导风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少平,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