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40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面两侧位置设置有支撑柱,所述下模具上方位置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通过支撑柱活动安装,所述下模具的中部上面设置有下成型室,所述上模具的底面中部和下成型室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成型室,所述上模具的中部设置有中部注塑槽,所述中部注塑槽内设置有导热铜管,所述上模具的两侧在位于上成型室的两侧设置有一号通道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通过设置结构,均匀加热注塑管,防止注塑管堵塞和电加热丝缠绕注塑管,通过一号通道槽和排气槽等结构,排出部分上成型室和下成型室中的气体,降低硬化后的塑料材料中的气泡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
技术介绍
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目前的取暖器的外壳等大部分零件,基本是采用塑胶材料的,这种外壳的加工主要是要采用注塑模具,加工过程主要是将加热融化的塑料,通过注塑管等结构注射到模具内部形成的成型腔室内,从而得到加工后的材料,但是注塑模具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堵塞注塑管,分析原因主要是受热融化的塑料液,通过注塑管时,因为注塑管和外围的槽壁都是冷的,使得塑料液容易遇冷硬化,从而堵塞注塑管,且模具内部形成的成型腔室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空气,导致塑料液进入后,容易受到内部大量空气的影响,产生大量的起泡,从而使得注塑后的取暖器部件硬度下降,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面两侧位置设置有支撑柱,所述下模具上方位置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通过支撑柱活动安装,所述下模具的中部上面设置有下成型室,所述上模具的底面中部和下成型室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成型室,所述上模具的中部设置有中部注塑槽,所述中部注塑槽内设置有导热铜管,所述上模具的两侧在位于上成型室的两侧设置有一号通道槽,所述上模具上在位于一号通道槽的内侧位置设置有排气槽。优选的,所述中部注塑槽和导热铜管之间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导热铜管的内部设置有注塑管,所述中部注塑槽的外侧设置有加热器。优选的,所述下模具上和一号通道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底部导杆。优选的,所述一号通道槽内部设置有设置有上部导杆,所述排气槽内部设置有外部吸气管,所述外部吸气管内设置有内部吸气推杆,所述上部导杆和内部吸气推杆的上方设置有底部防滑板,所述底部防滑板上和上部导杆、内部吸气推杆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孔洞,所述上部导杆和内部吸气推杆的透过底部防滑板的孔洞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压板。优选的,所述底部防滑板的两侧设置有侧面支撑杆,所述侧面支撑杆的另一端和上模具的上面固定相连,所述外部吸气管的上端两侧设置有侧面连接板,所述侧面连接板上设置有一号通孔,所述上模具上在位于侧面连接板的一号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固定螺纹柱,所述固定螺纹柱透过一号通孔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母。优选的,所述内部吸气推杆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头,所述外部吸气管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圈,所述安装圈上设置有外部螺纹,所述外部吸气管下方设置有锥形安装帽,所述锥形安装帽的内侧设置有内部螺纹,所述锥形安装帽(26)通过内部螺纹和安装圈上的外部螺纹活动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加热器加热电加热丝,通过导热铜管使得热量均匀的和注塑管传递,不让电加热丝直接接触注塑管防止缠绕,降低融化的塑料液在注塑管内部堵塞的可能性,通过设置的排气槽和一号通道槽等结构,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接触的过程,利用底部导杆推动上部导杆从而带动内部吸气推杆通过橡胶头和外部吸气管抽出下成型室和上成型室中的部分空气,降低融化的塑料液内部气泡数量,防止塑料的硬度太过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的整体结构正面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的外部吸气管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的锥形安装帽的剖视图。图中:1、下模具;2、上模具;3、支撑柱;4、下成型室;5、上成型室;6、一号通道槽;7、底部导杆;8、中部注塑槽;9、导热铜管;10、注塑管;11、电加热丝;12、加热器;13、上部导杆;14、连接压板;15、内部吸气推杆;16、侧面支撑杆;17、底部防滑板;18、外部吸气管;19、固定螺纹柱;20、固定螺母;21、侧面连接板;22、一号通孔;23、橡胶头;24、安装圈;25、外部螺纹;26、锥形安装帽;27、内部螺纹;28、排气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包括下模具1,下模具1的上面两侧位置设置有支撑柱3,下模具1上方位置设置有上模具2,上模具2通过支撑柱3活动安装,下模具1的中部上面设置有下成型室4,上模具2的底面中部和下成型室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成型室5,上模具2的中部设置有中部注塑槽8,中部注塑槽8内设置有导热铜管9,上模具2的两侧在位于上成型室5的两侧设置有一号通道槽6,上模具2上在位于一号通道槽6的内侧位置设置有排气槽28。中部注塑槽8和导热铜管9之间设置有电加热丝11,导热铜管9的内部设置有注塑管10,中部注塑槽8的外侧设置有加热器12;下模具1上和一号通道槽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底部导杆7;一号通道槽6内部设置有设置有上部导杆13,排气槽28内部设置有外部吸气管18,外部吸气管18内设置有内部吸气推杆15,上部导杆13和内部吸气推杆15的上方设置有底部防滑板17,所述底部防滑板17上和上部导杆13、内部吸气推杆15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孔洞,上部导杆13和内部吸气推杆15的透过底部防滑板17的孔洞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压板14;底部防滑板17的两侧设置有侧面支撑杆16,侧面支撑杆16的另一端和上模具2的上面固定相连,外部吸气管18的上端两侧设置有侧面连接板21,侧面连接板21上设置有一号通孔22,上模具2上在位于侧面连接板21的一号通孔22对应位置设置有固定螺纹柱19,固定螺纹柱19透过一号通孔22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母20;内部吸气推杆15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头23,外部吸气管18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圈24,安装圈24上设置有外部螺纹25,外部吸气管18下方设置有锥形安装帽26,锥形安装帽26的内侧设置有内部螺纹27,锥形安装帽26通过内部螺纹27和安装圈24上的外部螺纹25活动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通过设置的结构,通过加热器12加热电加热丝11,使得电加热丝11加热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1),所述下模具(1)的上面两侧位置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下模具(1)上方位置设置有上模具(2),所述上模具(2)通过支撑柱(3)活动安装,所述下模具(1)的中部上面设置有下成型室(4),所述上模具(2)的底面中部和下成型室(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成型室(5),所述上模具(2)的中部设置有中部注塑槽(8),所述中部注塑槽(8)内设置有导热铜管(9),所述上模具(2)的两侧在位于上成型室(5)的两侧设置有一号通道槽(6),所述上模具(2)上在位于一号通道槽(6)的内侧位置设置有排气槽(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1),所述下模具(1)的上面两侧位置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下模具(1)上方位置设置有上模具(2),所述上模具(2)通过支撑柱(3)活动安装,所述下模具(1)的中部上面设置有下成型室(4),所述上模具(2)的底面中部和下成型室(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成型室(5),所述上模具(2)的中部设置有中部注塑槽(8),所述中部注塑槽(8)内设置有导热铜管(9),所述上模具(2)的两侧在位于上成型室(5)的两侧设置有一号通道槽(6),所述上模具(2)上在位于一号通道槽(6)的内侧位置设置有排气槽(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注塑槽(8)和导热铜管(9)之间设置有电加热丝(11),所述导热铜管(9)的内部设置有注塑管(10),所述中部注塑槽(8)的外侧设置有加热器(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上和一号通道槽(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底部导杆(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部件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通道槽(6)内部设置有设置有上部导杆(13),所述排气槽(28)内部设置有外部吸气管(18),所述外部吸气管(18)内设置有内部吸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炬龙刘侠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瑞川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