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支撑结构及激光切管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90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件支撑结构及激光切管机床,涉及管件支撑领域。激光切管机床包括机架、卡盘、激光切割机构以及管件支撑结构,管件支撑结构与机架之间连接有驱动机构,管件支撑结构包括基座、转动安装在基座上第一滚动支撑体,第一滚动支撑体的上侧边缘构成第一V形支撑部;基座上下可调安装有调节座,调节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滚动支撑体,第二滚动支撑体的上侧边缘构成第二V形支撑部;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大于或小于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针对不同直径的管件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支撑体,通过调整第一V形支撑部与第二V形支撑部相对位置,以兼顾对粗管件和细管件均起到稳定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件支撑结构及激光切管机床
本技术涉及管件支撑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件支撑结构及激光切管机床。
技术介绍
通常采用激光切管机床对长管件进行加工处理,激光切管机床主要包括机架、卡盘和激光发生器,使用卡盘装夹固定管件,通过卡盘移动将管件输送至切割位置,从而实现切管加工作业。由于管件的长度普遍较长,如果仅靠端部的卡盘固定管件,则无法避免管件因自身重力而弯曲变形,需要相应的管件支撑结构以防管件变弯。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947644A、申请公布日为2016.09.2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塑料圆管的支撑输送机构,并具体公开了支撑输送机构包括驱动器、设置在驱动器上的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V形滚轮,设置在驱动器上的导向支架;其中V形滚轮表面设有橡胶,V形滚轮的V形槽适用200mm各种大小的圆管;工作时,塑料圆管在V形滚轮之上,通过多组支撑输送机构的支撑管材。将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输送机构用于激光切管机床上,通过V形管轮能够起到支撑管件防止弯曲的作用,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不同管件的直径尺寸大小差别很大。对于直径大的粗管件,由于无法进入V形槽中,管壁可能直接压在V形滚轮的顶部边缘位置,不能对粗管件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而如果仅扩大V形槽的开口度,则又会引起细管件不能得到有效支撑。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管件支撑结构无法兼顾对粗管件和细管件均起到稳定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件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件支撑结构无法兼顾对粗管件和细管件均起到稳定支撑作用的问题。同时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管件支撑结构的激光切管机床。本技术的管件支撑结构的技术方案为:管件支撑结构包括基座、转动安装在基座上第一滚动支撑体,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的上侧边缘构成第一V形支撑部;所述基座上下可调安装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滚动支撑体,所述第二滚动支撑体的上侧边缘构成第二V形支撑部;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大于或小于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有益效果:如果需要支撑粗管件,则使用开口角度更大的第一滚动支撑体或第二滚动支撑体,如果需要支撑细管件,则使用开口角度更小的第二滚动支撑体或第一滚动支撑体,针对不同直径的管件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支撑体,通过上下调整第一V形支撑部与第二V形支撑部相对位置,以兼顾对粗管件和细管件均起到稳定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为板状基座,所述板状基座上竖向间隔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座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调节孔之间贯穿有紧固螺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包括两个转动轴线呈V字形对称布置的支撑辊,所述两个支撑辊的转动轴线夹角构成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滚支撑体包括两个转动轴线呈V字形对称布置的滚轮,所述两个滚轮的转动轴线夹角构成所述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大于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且所述支撑辊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滚轮的轴向尺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为120°至17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为30°至12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座包括调节板、固定在调节板上的耳板,所述滚轮对应转动安装在耳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板状基座背向第一滚动支撑体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圆柱辊,所述圆柱辊的边缘构成水平支撑部。本技术的激光切管机床的技术方案为:激光切管机床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卡盘、激光切割机构以及管件支撑结构,所述管件支撑结构与机架之间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管件支撑结构包括基座、转动安装在基座上第一滚动支撑体,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的上侧边缘构成第一V形支撑部;所述基座上下可调安装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滚动支撑体,所述第二滚动支撑体的上侧边缘构成第二V形支撑部;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大于或小于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有益效果:如果需要支撑粗管件,则使用开口角度更大的第一滚动支撑体或第二滚动支撑体,如果需要支撑细管件,则使用开口角度更小的第二滚动支撑体或第一滚动支撑体,针对不同直径的管件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支撑体,通过调整第一V形支撑部与第二V形支撑部相对位置,以兼顾对粗管件和细管件均起到稳定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为板状基座,所述板状基座上竖向间隔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座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调节孔之间贯穿有紧固螺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包括两个转动轴线呈V字形对称布置的支撑辊,所述两个支撑辊的转动轴线夹角构成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滚支撑体包括两个转动轴线呈V字形对称布置的滚轮,所述两个滚轮的转动轴线夹角构成所述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大于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且所述支撑辊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滚轮的轴向尺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为120°至17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为30°至12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座包括调节板、固定在调节板上的耳板,所述滚轮对应转动安装在耳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板状基座背向第一滚动支撑体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圆柱辊,所述圆柱辊的边缘构成水平支撑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激光切管机床的具体实施例1中激光切管机床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管件支撑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管件支撑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中:1-管件支撑结构、10-板状基座、100-调节孔、11-第一滚动支撑体、110-支撑辊、12-调节座、120-螺栓孔、121-调节板、122-耳板、13-第二滚动支撑体、130-滚轮、14-圆柱辊、15-驱动结构、2-机架、3-卡盘、4-激光切割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激光切管机床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激光切管机床包括机架2、安装在机架2上的卡盘3、激光切割机构4以及管件支撑结构1,在本实施例中,沿机架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管件支撑结构1,多个管件支撑结构1沿卡盘3的中轴线布置。使用时,通过卡盘3夹紧于管件的端部,以带动管件沿机架2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及绕卡盘3的中轴线转动,从而使激光切割机构4能够对管件进行全周面的完整切割加工。各个管件支撑结构1与机架2之间连接有驱动机构15,驱动机构15具体包括驱动臂和顶升器(图中未示出),驱动臂的一端与机架2铰接,驱动臂的另一端悬伸至机架2的上部,且管件支撑结构1连接在驱动臂的另一端;顶升器布置在驱动臂的下侧,通过顶升器向上顶起驱动臂,从而带动管件支撑结构1向上动作以适应性调整支撑高度。如图2、图3所示,管件支撑结构1包括基座、转动安装在基座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基座、转动安装在基座上第一滚动支撑体,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的上侧边缘构成第一V形支撑部;所述基座上下可调安装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滚动支撑体,所述第二滚动支撑体的上侧边缘构成第二V形支撑部;/n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大于或小于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基座、转动安装在基座上第一滚动支撑体,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的上侧边缘构成第一V形支撑部;所述基座上下可调安装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滚动支撑体,所述第二滚动支撑体的上侧边缘构成第二V形支撑部;
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大于或小于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基座为板状基座,所述板状基座上竖向间隔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座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调节孔之间贯穿有紧固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滚动支撑体包括两个转动轴线呈V字形对称布置的支撑辊,所述两个支撑辊的转动轴线夹角构成所述第一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滚支撑体包括两个转动轴线呈V字形对称布置的滚轮,所述两个滚轮的转动轴线夹角构成所述第二V形支撑部的开口角度。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冬黄思薪练振达廖谷祥左建林杨红杰林哲肖冲吴昌坚王红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汇百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