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锡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88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熔锡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熔锡炉。该熔锡炉包括主体与支架;主体设置有熔锡槽;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上,且支架的中部位于熔锡槽上方;支架用于支撑锡条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进行熔锡时,将锡条的一端放入熔锡槽,锡条的另一端靠在支架的中部上,待锡条部分熔化变短,锡条的长度小于熔锡槽的长度时,就可以将锡条完全放入熔锡槽内。支架的设置可以解放工作人员的手,另外在对工件镀锡焊接时,可以将支架拆卸下,防止支架挡住熔锡槽,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锡炉
本技术涉及熔锡装置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熔锡炉。
技术介绍
熔锡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电器产品制造业的熔锡装置,在中小批量插件线路板的无铅焊接工艺方面,相比于手工焊接,熔锡炉的效率较高而且操作简便,焊点优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熔锡炉包括熔锡槽与加热管,加热管位于熔锡槽的下方,且加热管用于对熔锡槽加热。在熔锡时,先将锡条放入熔锡槽中,使锡条熔化,待锡条温度达到所需温度时,再将所需镀锡焊接的物质放入熔锡槽进行镀锡焊接。但是上述熔锡炉的熔锡槽较小,而锡条的长度较熔锡槽的长度要长,所以在对锡条加热使锡条熔化的过程中,需要用夹子一直将锡条远离熔锡槽的一端夹紧,待锡条熔化至小于熔锡槽的长度时,才可将锡条整条放入熔锡槽中,这样会导致工作人员较为疲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锡炉,主要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熔锡炉在熔锡时,需要工作人员一直夹持锡条直至锡条熔化至长度短于熔锡槽的长度,导致工作人员较为疲惫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熔锡炉包括主体与支架;主体设置有熔锡槽;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上,且支架的中部位于熔锡槽上方;支架用于支撑锡条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熔锡时,将锡条的一端放入熔锡槽,锡条的另一端靠在支架的中部上,待锡条部分熔化变短,锡条的长度小于熔锡槽的长度时,就可以将锡条完全放入熔锡槽内。支架的设置可以解放工作人员的手,不用工作人员在锡条部分熔化的过程中一直用夹子夹锡条。另外在对工件镀锡焊接时,可以将支架拆卸下,防止支架挡住熔锡槽,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架呈U形,支架包括三段,分别是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段为所述支架的中部;其中第一段的远离第二段的一端与主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三段远离第二段的一端与主体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通过第一段与主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支架通过第三段与主体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支架通过第二段对锡条进行制成,可以使锡条的远离熔锡槽的一端与第二段抵触,以对锡条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依次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可以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较为稳固,而且连接方式较为简单,加工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依次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依次卡接,实现可拆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更加灵活,当支架的某一段需要维修时,不需要将整个支架更换,只需要维修某一段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段与第三段均设置有楔形块,主体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均设置有燕尾槽;第一段上的楔形块用于与主体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燕尾槽插接,且楔形块可沿燕尾槽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一段通过楔形块与主体的所述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三段上的楔形块用于与主体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燕尾槽插接,且楔形块可沿燕尾槽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三段通过楔形块与主体的所述另一端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段通过其上的楔形块与燕尾槽插接,且可以沿燕尾槽滑移,这样可以在需要对锡条制成时将支架移动至熔锡槽的正上方,在不需要支架时,将支架移动,使支架远离熔锡槽或者直接将支架拆卸下,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用于与燕尾槽插接,且限位块可沿燕尾槽运动;限位块用于与楔形块抵触以对楔形块限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与楔形块抵触,以对楔形块限位,以防止支架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限位块设置有螺栓;螺栓用于穿过限位块以与燕尾槽底部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穿过限位块与燕尾槽底部抵触,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支架产生过大的力导致限位块与燕尾槽之间的摩擦力无法阻止限位槽运动、导致限位槽无法对支架进行限位,螺栓可以加固限位块,防止限位块运动。另外螺栓也也可充当限位块的把手,可以方便限位块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设置有挡块;挡块用于与燕尾槽插接,挡块的一端伸出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与燕尾槽插接,这样可以防止限位块与楔形块从燕尾槽的侧壁开口脱离燕尾槽,而伸出挡块的一端可以充当把手,方便工作人员移动挡块。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进行熔锡时,将锡条的一端放入熔锡槽,锡条的另一端靠在支架的中部上,待锡条部分熔化变短,锡条的长度小于熔锡槽的长度时,就可以将锡条完全放入熔锡槽内。支架的设置可以解放工作人员的手,另外在对工件镀锡焊接时,可以将支架拆卸下,防止支架挡住熔锡槽,较为方便。2.限位块与楔形块抵触,以对楔形块限位,以防止支架移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熔锡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11、熔锡槽;12、燕尾槽;2、支架;21、第一段;22、第二段;23、第三段;3、楔形块;4、限位块;5、螺栓;6、挡块;7、连接块;7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一种熔锡炉包括主体1与支架2,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熔锡槽11。熔锡槽11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圆形,在本实施例中,熔锡槽11的形状为长方形。支架2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1上,且支架2的中部位于熔锡槽11上方。支架2用于支撑锡条的一侧。具体的,为了实现支架2中部位于熔锡槽11的上方,支架2呈U形,支架2包括三段,分别是第一段21、第二段22与第三段23,第一段21、第二段22与第三段23均为杆状,可以为圆杆状也可以为方杆状。在本实施例中,三者均为圆杆状。第一段21、第二段22与第三段23依次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者是一体成型,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卡接或者插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具体的,熔锡炉包括连接块7,连接块7为立方体,且连接块7相邻的两个表面均具有卡槽71,连接块7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连接块7用于连接第一段21与第二段22,此时该连接块7的一个卡槽71用于与第一段21的一端卡接,另一个卡槽71用于与第二段22的一端卡接。而另一个连接块7用于连接第二段22与第三段23,此时该连接块7的一个卡槽71用于与第三段23的一端卡接,另一个卡槽71用于与第二段22的另一端卡接。这种连接方式较为灵活,当支架2的某一段需要维修时,不需要将整个支架2更换,只需要维修某一段即可。第二段22为前述支架2的中部。第二段22用于与锡条抵触,以对锡条进行支撑。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锡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与支架(2);/n主体(1)设置有熔锡槽(11);/n支架(2)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1)上,且支架(2)的中部位于熔锡槽(11)上方;/n支架(2)用于支撑锡条的一侧;/n支架(2)呈U形,支架(2)包括三段,分别是第一段(21)、第二段(22)与第三段(23),第一段(21)、第二段(22)与第三段(23)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段(22)为所述支架(2)的中部;/n其中第一段(21)的远离第二段(22)的一端与主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n第三段(23)远离第二段(22)的一端与主体(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n第一段(21)、第二段(22)与第三段(23)依次卡接;/n第一段(21)与第三段(23)均设置有楔形块(3),主体(1)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均设置有燕尾槽(12);/n第一段(21)上的楔形块(3)用于与主体(1)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燕尾槽(12)插接,且楔形块(3)可沿燕尾槽(12)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一段(21)通过楔形块(3)与主体(1)的所述一端可拆卸连接;/n第三段(23)上的楔形块(3)用于与主体(1)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燕尾槽(12)插接,且楔形块(3)可沿燕尾槽(12)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三段(23)通过楔形块(3)与主体(1)的所述另一端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锡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与支架(2);
主体(1)设置有熔锡槽(11);
支架(2)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1)上,且支架(2)的中部位于熔锡槽(11)上方;
支架(2)用于支撑锡条的一侧;
支架(2)呈U形,支架(2)包括三段,分别是第一段(21)、第二段(22)与第三段(23),第一段(21)、第二段(22)与第三段(23)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段(22)为所述支架(2)的中部;
其中第一段(21)的远离第二段(22)的一端与主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第三段(23)远离第二段(22)的一端与主体(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第一段(21)、第二段(22)与第三段(23)依次卡接;
第一段(21)与第三段(23)均设置有楔形块(3),主体(1)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均设置有燕尾槽(12);
第一段(21)上的楔形块(3)用于与主体(1)的所述一端的所述燕尾槽(12)插接,且楔形块(3)可沿燕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新朱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德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