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81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涉及增亮阻隔膜领域,包括液晶面板、偏光片、增亮膜、量子点膜以及导光板,液晶面板厚度为1‑1.3mm,偏光片厚度为1mm,偏光片安装于液晶面板一表面,增亮膜厚度为20‑50μm,量子点膜膜厚为300‑400μm,导光板厚度为4mm,液晶面板可视角度为180°,对比度为700:1,偏光片一表面涂覆压敏胶,压敏胶厚度为100μm,量子点膜包括扩散层、高阻隔膜以及量子点膜发光层,若干高阻隔膜分别安装于与量子点膜发光层两表面,扩散层安装在高阻隔膜一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偏光片,可以实现饱满色域的目的;通过设置增亮层,可以实现增加发光效率的目的;通过设置量子点膜发光层增加光源雾化能力以及光扩散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亮阻隔膜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量子点背光技术作为液晶显示技术新的突破,受到广泛业内人士的关注,经过多年研究学者的付出,开发出嵌入量子点的光学薄膜,并成功应用于LCD背光源,其阻隔膜的增亮是目前科学界所研究的重点。现有的阻隔膜色域不够饱满、光源雾化能力低、光扩散性能弱以及发光效率低等不足,传统的阻隔膜性能已经无法满足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现有的阻隔膜色域不够饱满、光源雾化能力低、光扩散性能弱以及发光效率低等不足,传统的阻隔膜性能已经无法满足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包括有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偏光片、增亮膜、量子点膜以及导光板,所述液晶面板厚度为1-1.3mm,所述偏光片厚度为1mm,所述偏光片安装于液晶面板一表面,所述增亮膜厚度为20-50μm,所述量子点膜膜厚为300-400μm,所述导光板厚度为4mm。优选地,所述液晶面板可视角度为180°,对比度为700:1。优选地,所述偏光片一表面涂覆压敏胶,所述压敏胶厚度为100μm。优选地,所述增亮膜材料为丙烯酸树脂,所述增亮膜材料制备过程为:将丙烯酸与9,9-双[4-(2-羟乙氧基)苯基]芴按照1:1.25的比例缓缓加入反应釜中,边加边搅拌,反应温度为20-30℃,得到丙烯酸树脂单体,将丙烯酸树脂单体涂覆在高分子胶黏剂上,将丙烯酸树脂单体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烘培,烘培温度为80-180℃,烘焙时间为3h,烘培后将其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得到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在20℃时折射率为1.50-1.51。优选地,所述量子点膜包括扩散层、高阻隔膜以及量子点膜发光层,若干所述高阻隔膜分别安装于与量子点膜发光层两表面,所述扩散层安装在高阻隔膜一表面。优选地,所述扩散层厚度为5μm,雾度值为62%,具有光扩散性能。优选地,所述高阻隔膜水蒸气透过率为10-2-10-4g/m2·day,透光率为95%,黄度值小于1。优选地,所述量子点膜发光层材料为CdSe/CdS,所述量子点膜发光层的配制过程为:将CdSe/CdS通过分散筛均匀分散于环氧树脂聚合物中,所述环氧树脂聚合物包括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和光引发剂,通过刮刀式涂布机将有CdSe/CdS分散的环氧树脂聚合物涂布于阻隔膜之间,通过UV固化和热固化配合完成得到量子点膜发光层。优选地,所述导光板导光匀度为93%-9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偏光片,可以实现饱满色域的目的;通过设置增亮层,可以实现增加发光效率的目的;通过设置量子点膜发光层增加光源雾化能力以及光扩散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背光模组;110、液晶面板;120、偏光片;130、增亮膜;140、量子点膜;141、扩散层;142、高阻隔膜;143、量子点膜发光层;150、导光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包括有背光模组100,背光模组100包括液晶面板110、偏光片120、增亮膜130、量子点膜140以及导光板150,液晶面板110厚度为1-1.3mm,偏光片120厚度为1mm,偏光片120安装于液晶面板110一表面,增亮膜130厚度为20-50μm,量子点膜140膜厚为300-400μm,导光板150厚度为4mm。进一步地,液晶面板110可视角度为180°,对比度为700:1。进一步地,偏光片120一表面涂覆压敏胶,压敏胶厚度为100μm。进一步地,增亮膜130材料为丙烯酸树脂,增亮膜130材料制备过程为:将丙烯酸与9,9-双[4-(2-羟乙氧基)苯基]芴按照1:1.25的比例缓缓加入反应釜中,边加边搅拌,反应温度为20-30℃,得到丙烯酸树脂单体,将丙烯酸树脂单体涂覆在高分子胶黏剂上,将丙烯酸树脂单体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烘培,烘培温度为80-180℃,烘焙时间为3h,烘培后将其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得到增亮膜130,增亮膜130在20℃时折射率为1.50-1.51。进一步地,量子点膜140包括扩散层141、高阻隔膜142以及量子点膜发光层143,若干高阻隔膜142分别安装于与量子点膜发光层143两表面,扩散层141安装在高阻隔膜142一表面。进一步地,扩散层141厚度为5μm,雾度值为62%,具有光扩散性能。进一步地,高阻隔膜142水蒸气透过率为10-2-10-4g/m2·day,透光率为95%,黄度值小于1。进一步地,量子点膜发光层143材料为CdSe/CdS,量子点膜发光层(143)的配制过程为:将CdSe/CdS通过分散筛均匀分散于环氧树脂聚合物中,环氧树脂聚合物包括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和光引发剂,通过刮刀式涂布机将有CdSe/CdS分散的环氧树脂聚合物涂布于阻隔膜之间,通过UV固化和热固化配合完成得到量子点膜发光层143。进一步地,导光板150导光匀度为93%-95%。实施例二:请参照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图3是强度为I0的光照入射背光模组100示意图,入射光强度I0射入导光板,此时,介质吸收光的强度Ia越大,则透过光的强度It越小。用It/I0表示光线透过介质的能力,称为透光率,以T表示,即T=It/I0。透光率的数值为百分数,取值范围为0-100%。如果光被介质全部吸收,It=0,T=0。而若光全透,则It=I0,T=100%。透光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包括有背光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液晶面板(110)、偏光片(120)、增亮膜(130)、量子点膜(140)以及导光板(150),所述液晶面板(110)厚度为1-1.3mm,所述偏光片(120)厚度为1mm,所述偏光片(120)安装于液晶面板(110)一表面,所述增亮膜(130)厚度为20-50μm,所述量子点膜(140)膜厚为300-400μm,所述导光板(150)厚度为4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包括有背光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液晶面板(110)、偏光片(120)、增亮膜(130)、量子点膜(140)以及导光板(150),所述液晶面板(110)厚度为1-1.3mm,所述偏光片(120)厚度为1mm,所述偏光片(120)安装于液晶面板(110)一表面,所述增亮膜(130)厚度为20-50μm,所述量子点膜(140)膜厚为300-400μm,所述导光板(150)厚度为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110)可视角度为180°,对比度为7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120)一表面涂覆压敏胶,所述压敏胶厚度为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增亮阻隔膜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130)材料为丙烯酸树脂,所述增亮膜(130)材料制备过程为:将丙烯酸与9,9-双[4-(2-羟乙氧基)苯基]芴按照1:1.25的比例缓缓加入反应釜中,边加边搅拌,反应温度为20-30℃,得到丙烯酸树脂单体,将丙烯酸树脂单体涂覆在高分子胶黏剂上,将丙烯酸树脂单体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烘培,烘培温度为80-180℃,烘焙时间为3h,烘培后将其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得到增亮膜(130),所述增亮膜(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成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