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80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其结构包括机壳、风镐、固定翻转装置、推出机构、减震支脚、导料槽、控制器和电源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一个固定翻转装置,通过固定翻转装置对工件左右两侧进行夹紧固定,通过固定翻转装置左侧的翻转机构控制夹板进行翻转,对工件进行翻转操作,自动对工件进行翻转,便于将工件表面的外壳进行敲碎,增加振壳机的自动化效果,通过在固定翻转装置底端安装了推出机构,通过推出机构控制固定翻转装置进行伸缩,使推出机构通过固定翻转装置带动工件伸入至机壳内,使外壳掉落至机壳内,且通过机壳内部倾斜将震碎的外壳通过导料槽进行导出,避免工件的外壳震碎时飞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
本技术涉及振壳机
,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
技术介绍
在熔模铸造过程中,对壳模浇注获得工件后需去除模壳,目前常用的去除模壳的方式是使用振壳机将壳模震碎、脱落,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振壳机其结构大多采用框架式,主体框架由槽钢焊接而成,通过在主框架底部安装减震支脚对振壳机进行减震,减小其运作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现有技术的振壳机需要将工件放置在振壳机内部,通过风镐对工件表面的外壳进行震碎,需要人工手动对工件进行翻转,才能将其完全震碎,且震碎的外壳散落在振壳机内,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手动对工件进行翻转,才能将其完全震碎,且震碎的外壳散落在振壳机内,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清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包括机壳,固定翻转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推出机构,用于对固定翻转装置的移动进行控制;减震支脚,用于对机壳进行减震降噪;进一步的,所述推出机构顶部设置有一导料板,且导料板从左至右向下倾斜;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支脚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与机壳底部边角处。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部顶端安装有风镐,所述机壳内中部安装有固定翻转装置,所述固定翻转装置底端通过螺栓与推出机构相互锁固,所述推出机构安装与机壳内部底端,所述机壳底端边角处分别固定有减震支脚,所述机壳右端底部固定有导料槽,所述机壳右侧中部通过螺栓与控制器相互锁固,所述控制器后端连接有电源线。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翻转装置由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左夹板、右夹板、橡胶垫、第一气缸和翻转机构组成,所述左支撑板右端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右端通过螺栓与左夹板相互锁固,所述右支撑板左端通过转轴与右夹板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左夹板右侧和右夹板左侧均粘接有橡胶垫,所述左支撑板左侧安装有翻转机构,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底部均与推出机构相互锁固。进一步的,所述推出机构由电机、转动轴、限位连杆、转动连杆、套管、光杆、支撑转轴、支杆和推板组成,所述机壳左端通过螺栓与电机相互锁固,所述电机右端通过螺栓与转动轴相互锁固,所述转动轴右端贯穿限位连杆后端与转动连杆一端进行锁固,且转动连杆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套管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套管套接在光杆外侧,且沿光杆进行滑动,所述限位连杆和光杆前端均沿支撑转轴进行转动,且支撑转轴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螺栓与机壳相互锁固,所述光杆后端与支杆相互焊接,所述支杆顶部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推板,且两个推板顶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相互锁固,所述电机、风镐和电源线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由第二气缸、齿条、活动管、导杆、齿轮和固定转轴组成,所述第二气缸顶端的活塞杆与齿条相互锁固,所述齿条后端与活动管相互焊接,所述活动管套接在导杆外侧,且沿导杆进行滑动,所述齿条前端与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齿轮圆心处与固定转轴相互插接,所述固定转轴右端贯穿左支撑板与第一气缸相互锁固,所述导杆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左支撑板相互锁固。进一步的,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底部均设置有一支板,且支板顶部前侧设置有一高度为三厘米的前挡板。进一步的,所述光杆表面呈光滑状,且套管内壁与光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推板侧视呈弧形状,且推板以支撑转轴为圆心呈弧形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采用型号为Y2-160L-4极电机,转动力度大,且工作噪音小。进一步的,所述齿条和齿轮的材质均采用齿轮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优点一:本技术通过设置了一个固定翻转装置,通过固定翻转装置对工件左右两侧进行夹紧固定,通过固定翻转装置左侧的翻转机构控制夹板进行翻转,对工件进行翻转操作,自动对工件进行翻转,便于将工件表面的外壳进行敲碎,增加振壳机的自动化效果。优点二:通过在固定翻转装置底端安装了推出机构,通过推出机构控制固定翻转装置进行伸缩,使推出机构通过固定翻转装置带动工件伸入至机壳内,使外壳掉落至机壳内,且通过机壳内部倾斜将震碎的外壳通过导料槽进行导出,避免工件的外壳震碎时飞溅。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翻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翻转机构结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推出机构结构俯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推出机构结构右视图。图中:机壳-1、风镐-2、固定翻转装置-3、推出机构-4、减震支脚-5、导料槽-6、控制器-7、电源线-8、左支撑板-31、右支撑板-32、左夹板-33、右夹板-34、橡胶垫-35、第一气缸-36、翻转机构-37、电机-41、转动轴-42、限位连杆-43、转动连杆-44、套管-45、光杆-46、支撑转轴-47、支杆-48、推板-49、第二气缸-371、齿条-372、活动管-373、导杆-374、齿轮-375、固定转轴-37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包括机壳1,固定翻转装置3,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对工件进行夹紧,且具有翻转功能;推出机构4,用于对固定翻转装置3的移动进行控制,将固定翻转装置3进行推出,便于对工件进行拿取和放置;减震支脚5,用于对机壳1进行减震降噪,减小机壳1振动时产生的噪音;其中,推出机构4顶部设置有一导料板,且导料板从左至右向下倾斜,将工件震碎的外壳进行导出;其中,减震支脚5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与机壳1底部边角处,增加对机壳1的减震降噪效果。其中,所述机壳1内部顶端安装有风镐2,所述机壳1内中部安装有固定翻转装置3,所述固定翻转装置3底端通过螺栓与推出机构4相互锁固,所述推出机构4安装与机壳1内部底端,所述机壳1底端边角处分别固定有减震支脚5,所述机壳1右端底部固定有导料槽6,所述机壳1右侧中部通过螺栓与控制器7相互锁固,所述控制器7后端连接有电源线8。其中,所述固定翻转装置3由左支撑板31、右支撑板32、左夹板33、右夹板34、橡胶垫35、第一气缸36和翻转机构37组成,所述左支撑板31右端设置有第一气缸36,所述第一气缸36右端通过螺栓与左夹板33相互锁固,所述右支撑板32左端通过转轴与右夹板3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左夹板33右侧和右夹板34左侧均粘接有橡胶垫35,所述左支撑板31左侧安装有翻转机构37,所述左支撑板31和右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固定翻转装置(3),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n推出机构(4),用于对固定翻转装置(3)的移动进行控制;/n减震支脚(5),用于对机壳(1)进行减震降噪;/n其中,所述推出机构(4)顶部设置有一导料板,且导料板从左至右向下倾斜;/n其中,所述减震支脚(5)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与机壳(1)底部边角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翻转装置(3),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
推出机构(4),用于对固定翻转装置(3)的移动进行控制;
减震支脚(5),用于对机壳(1)进行减震降噪;
其中,所述推出机构(4)顶部设置有一导料板,且导料板从左至右向下倾斜;
其中,所述减震支脚(5)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与机壳(1)底部边角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内部顶端安装有风镐(2),所述机壳(1)内中部安装有固定翻转装置(3),所述固定翻转装置(3)底端通过螺栓与推出机构(4)相互锁固,所述推出机构(4)安装与机壳(1)内部底端,所述机壳(1)底端边角处分别固定有减震支脚(5),所述机壳(1)右端底部固定有导料槽(6),所述机壳(1)右侧中部通过螺栓与控制器(7)相互锁固,所述控制器(7)后端连接有电源线(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翻转装置(3)由左支撑板(31)、右支撑板(32)、左夹板(33)、右夹板(34)、橡胶垫(35)、第一气缸(36)和翻转机构(37)组成,所述左支撑板(31)右端设置有第一气缸(36),所述第一气缸(36)右端通过螺栓与左夹板(33)相互锁固,所述右支撑板(32)左端通过转轴与右夹板(3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左夹板(33)右侧和右夹板(34)左侧均粘接有橡胶垫(35),所述左支撑板(31)左侧安装有翻转机构(37),所述左支撑板(31)和右支撑板(32)底部均与推出机构(4)相互锁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工位高效率消音振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机构(4)由电机(41)、转动轴(42)、限位连杆(43)、转动连杆(44)、套管(45)、光杆(46)、支撑转轴(47)、支杆(48)和推板(49)组成,所述机壳(1)左端通过螺栓与电机(41)相互锁固,所述电机(41)右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向勇何令坤罗忠永张保明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金良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