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及摄像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780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本体包括用于容置透镜的腔,所述腔设有位于腔一端的进光口以及位于腔另一端的出光口,在腔内设有多个从进光口到出光口依次排列的、用于固定透镜的环形槽。所述腔贯穿第一段体、第二段体和第三段体,进光口设置在第一段体上,出光口设置在第三段体上。本装置中第一段体朝向进光侧一端的外直径为2.450±0.01mm,在第一段体内的第一环形槽其内表面到第一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189±0.01mm。本装置能够用于安装多片透镜以构成摄像模组的镜头,本装置压缩了结构整体尺寸,其头部尺寸达到φ2.450mm,头部最小壁厚达到0.189mm,大大缩小了头部尺寸,能够适配于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的摄像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摄像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及摄像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镜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摄像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个人电脑等普用电子设备的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各项功能要求不断提升,其中,为满足用户对设备的摄像功能要求,高像素、大光圈、小尺寸成为应用在便携式设备上的摄像模组的主流发展趋势。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设计出相适配的镜筒,也是光学镜头
发展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压缩了结构整体尺寸,大大缩小了头部尺寸,能够适配于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的摄像模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用于容置透镜的腔,所述腔设有位于所述腔一端的进光口以及位于所述腔另一端的出光口,在所述腔内设有多个从所述进光口到所述出光口依次排列的、用于固定透镜的环形槽;所述本体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体、第二段体和第三段体,所述腔贯穿所述第一段体、所述第二段体和所述第三段体,所述进光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体上,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所述第三段体上,所述第一段体朝向进光侧一端的外直径为2.450±0.01mm,在所述第一段体的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透镜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表面到所述第一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189±0.01mm。优选的,在所述第二段体的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透镜的第二环形槽以及用于固定第三透镜的第三环形槽,其中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表面到所述第二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166±0.01mm,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表面到所述第二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204±0.01mm。优选的,在所述第三段体的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四透镜的第四环形槽以及用于固定第五透镜的第五环形槽,其中所述第四环形槽内表面到所述第三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164±0.01mm。优选的,所述第一段体的进光口的机构视角θ1为84.8±0.5°,相应的视点深度dME为1.02±0.03mm,所述第一段体的进光口的光学视角θ2为83.1±0.5°,相应的视点深度dOP为1.05±0.03mm。优选的,所述第一段体与所述第二段体连接一端的外直径为3.019±0.01mm,所述第二段体与所述第三段体连接一端的外直径为5.257±0.01mm。优选的,所述第一段体沿轴向的长度为0.830±0.01mm,所述第一段体和所述第二段体沿轴向的总长度为1.70±0.05mm,所述第三段体沿轴向的长度为2.00±0.05mm,所述本体沿轴向的总长度为3.700±0.05mm。优选的,所述第三段体的横向长度为7.20±0.05mm,横向宽度为7.20±0.05mm,所述第三段体内腔的横向长度为5.80±0.05mm,所述第三段体内腔的横向宽度为5.80±0.05mm。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出光侧的传感器成像面,所述传感器成像面的对角线尺寸为1/2.8"。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出光侧的传感器成像面,所述传感器成像面到所述出光口的距离为0.75±0.03mm,所述传感器成像面到所述进光口的距离为4.45±0.1mm。一种摄像模组,包括以上所述的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用于容置透镜的腔,所述腔设有位于腔一端的进光口以及位于腔另一端的出光口,在腔内设有多个从进光口到出光口依次排列的、用于固定透镜的环形槽。所述腔贯穿第一段体、第二段体和第三段体,进光口设置在第一段体上,出光口设置在第三段体上。本装置中第一段体朝向进光侧一端的外直径为2.450±0.01mm,在第一段体内的第一环形槽其内表面到第一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189±0.01mm。本装置能够用于安装多片透镜以构成摄像模组的镜头,本装置压缩了结构整体尺寸,其头部尺寸达到φ2.450mm,头部最小壁厚达到0.189mm,大大缩小了头部尺寸,能够适配于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的摄像模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能够达到上述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装置的左视图;图4为图1所示装置的右视图;图5为图3所示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用于容置透镜的腔,所述腔设有位于所述腔一端的进光口以及位于所述腔另一端的出光口,在所述腔内设有多个从所述进光口到所述出光口依次排列的、用于固定透镜的环形槽。所述本体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体、第二段体和第三段体,所述腔贯穿所述第一段体、所述第二段体和所述第三段体,所述进光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体上,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所述第三段体上。应用本装置,可以将经过光学设计的多片透镜依次地安装在装置本体的腔内,从而构成摄像模组的镜头,物方光线通过进光口进入,依次地通过各个透镜而成像到位于本装置出光侧的成像面上。本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压缩了结构整体尺寸,能够适配于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的摄像模组。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装置的左视图,图4为图1所示装置的右视图,图5为图3所示装置的侧视图。根据图1和图2可看出,本实施例的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用于容置透镜的腔,腔设有位于腔一端的进光口104以及位于腔另一端的出光口105。在腔内设有多个从进光口104到出光口105依次排列的环形槽,通过环形槽固定每一透镜,从而实现容置和安装透镜。所述本体10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体101、第二段体102和第三段体103,腔贯穿第一段体101、第二段体102和第三段体103,进光口104设置在第一段体101上,出光口105设置在第三段体103上。本装置的第一段体101、第二段体102和第三段体103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具体的,请参考图2,第一段体101朝向进光侧一端的外直径d11为2.4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用于容置透镜的腔,所述腔设有位于所述腔一端的进光口以及位于所述腔另一端的出光口,在所述腔内设有多个从所述进光口到所述出光口依次排列的、用于固定透镜的环形槽;/n所述本体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体、第二段体和第三段体,所述腔贯穿所述第一段体、所述第二段体和所述第三段体,所述进光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体上,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所述第三段体上,所述第一段体朝向进光侧一端的外直径为2.450±0.01mm,在所述第一段体的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透镜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表面到所述第一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189±0.01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用于容置透镜的腔,所述腔设有位于所述腔一端的进光口以及位于所述腔另一端的出光口,在所述腔内设有多个从所述进光口到所述出光口依次排列的、用于固定透镜的环形槽;
所述本体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体、第二段体和第三段体,所述腔贯穿所述第一段体、所述第二段体和所述第三段体,所述进光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体上,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所述第三段体上,所述第一段体朝向进光侧一端的外直径为2.450±0.01mm,在所述第一段体的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透镜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表面到所述第一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189±0.0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段体的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透镜的第二环形槽以及用于固定第三透镜的第三环形槽,其中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表面到所述第二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166±0.01mm,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表面到所述第二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204±0.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段体的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四透镜的第四环形槽以及用于固定第五透镜的第五环形槽,其中所述第四环形槽内表面到所述第三段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164±0.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透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体的进光口的机构视角θ1为84.8±0.5°,相应的视点深度dME为1.02±0.03mm,所述第一段体的进光口的光学视角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肖怡杨剑锋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