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7483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用于吸收脉动能量的蓄能单元、用于减小管路振动的消振单元、用于消耗流体动能,降低流体压力的耗能单元;蓄能单元的输入端与液压振动台回油输出端连接,蓄能单元的输出端与消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在蓄能单元上连接有蓄能器;消振单元的输出端与耗能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耗能单元的输出端与油源分配器端口连接,耗能单元上连接有蓄能器;本申请实现了大流量、高流速液压振动台的剩余能安全释放,减小了回油管路的液压冲击和压力脉动,满足液压振动台管道减振、保护液压装置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振动台工作时,作动器频繁的换向、加速、变速,所需的液压油流量剧烈变化,使得排入回油管路系统的液压油流量随之变化,涌入的变化的流量导致液压油在管路系统产生明显的能量冲击。油液能量冲击本身具有较大动能,且随着作动器工作呈周期性脉动,对液压振动台装置及回油管路的正常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液压振动台的强周期脉动,易造成管路上管道、设备、仪表等机械振动,工程上通常采用对管路共振点进行加固,或者对管路进行软包覆等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对装置及管路的磨损,但并不能消除脉动。而且加固点的位置选择不能适应作动器的多个工作状态,软包覆措施使油路中散热更加困难,造成油路温度上升,不利于维持液压油的工作性能。因此对于液压振动台回油管路,需要额外增设剩余能量释放装置,消减液压冲击和流量/压力脉动,以达到剩余能量安全释放的目的。液压装置的剩余能量释放装置通常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主动式,该类装置产生一个同液压式作动器压力脉动幅值相等,相位相差的次级压力脉动波,该脉动波与液压式作动器产生的压力脉动波进行叠加,以此来消除管路中的压力脉动,如干涉式滤波器、T型滤波器等;第二类为被动式,该类装置通过吸收液压油做功,将能量转化或消耗,如在液压冲击源附近设置蓄能器,在液体和气体之间采用分隔装置,利用气体的压缩性能,吸收管路中流体的脉动能量;或在管道内安装预拉伸的柔性膜片作为吸振元件,当某频率的流体脉动和膜片谐振时,将流体脉动转化为机械振动,再通过内部阻尼消耗振动能量。上述减小液压式作动器能量脉动的方法中,主动式装置的消脉动效果好,但适用性单一,且成本较高,在具体实施时需要进行压力脉动或流量等信号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利用控制算法进行主动控制。被动式方法及装置中,蓄能器可以一定程度消除脉动,但是它储能不耗能。此外,还有其他类型或结构的脉动衰减器,如薄板振动式脉动衰减器、T型滤波器等,但需要其固有频率同流体脉动频率相适应,适用频率范围有限。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减小液压冲击和压力脉动,降低管路振动,减少现场环境噪声,确保液压振动台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包括:用于吸收脉动能量的蓄能单元,蓄能单元的输入端与液压振动台回油输出端连接,蓄能单元的输出端与消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在蓄能单元上连接有蓄能器;用于减小管路振动的消振单元;消振单元的输出端与耗能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消耗流体动能,降低流体压力的耗能单元,耗能单元的输出端与油源分配器端口连接,耗能单元上连接有蓄能器。具体地,消振单元形成为管状结构,消振单元包括形成为管状结构的柔性壁、强度壁、橡胶壁,强度壁和橡胶壁组成组合层,组合层为至少一层,在组合层中,强度壁在内层,橡胶壁在外层,强度壁和橡胶壁连接,至少一层的组合层包覆在柔性壁外部。具体地,耗能单元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减速流道、阻尼流道、涡旋流道。进一步地,减速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接,第一流道的直径小于第二流道的直径,液压油从第一流道流至第二流道。进一步地,阻尼流道包含第三流道、阻尼块、用于在液压油压力作用下压缩或位移的弹性体,液压油从第三流道的第一端流入,弹性体和阻尼块均安装在第三流道内,弹性体的第一端朝向第三流道的第一端设置,弹性体的第二端与阻尼块连接;液压油从第三流道的侧壁流出。优选地,弹性体为挡板或金属球;阻尼块为弹簧或活塞。进一步地,涡旋流道包括至少二根流道,至少二根的流道交叉连接于一处。具体地,减速流道的第一端与油源入口连接,减速流道的第二端与阻尼流道的一端连接,涡旋流道分别与减速流道、阻尼流道、蓄能器、油源分配器端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现了大流量、高流速液压振动台的剩余能安全释放,减小了回油管路的液压冲击和压力脉动,满足液压振动台管道减振、保护液压装置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中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设计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中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消振单元的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中耗能单元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中耗能单元的透视图;图中:1、蓄能单元;11、第一法兰;12、蓄能器;13、连接装置;2、消振单元;21、第二法兰;22、柔性壁;23、强度壁;24、橡胶壁;3、耗能单元;31、减速流道;32、阻尼流道;33、涡旋流道;34、阻尼块;35、弹性体;36、分支;37、岔口;38、突变段;311、油源入口;312、油源分配器端口。41、第一流道;42、第二流道;43、第三流道;44、第四流道;45、第五流道;46、第六流道;47、第七流道;48、第八流道;49、第九流道;410、第一矩形流道;411、第二矩形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包括:用于吸收脉动能量的蓄能单元1,蓄能单元1的输入端与液压振动台回油输出端连接,蓄能单元1的输出端与消振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在蓄能单元1上连接有蓄能器12;用于减小管路振动的消振单元2;消振单元2的输出端与耗能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消耗流体动能,降低流体压力的耗能单元3,耗能单元3的输出端与油源分配器端口312连接,耗能单元3上连接有蓄能器12。在本实施例中,蓄能单元1可为气囊式蓄能器或隔膜式蓄能器,当流道内液压油压力高于蓄能单元预设压力时,液压油在高压驱动下进入压力较低的蓄能器12蓄能腔内,流道内压力低于蓄能腔内压力时,液压油自蓄能器12蓄能腔流出,蓄能单元在流量和压力变化时吸收和释放能量,减小压力脉动和液压冲击。如图3所示,消振单元2形成为管状结构,消振单元2包括形成为管状结构的柔性壁22、强度壁23、橡胶壁24,强度壁23和橡胶壁24组成组合层,组合层为至少一层,在组合层中,强度壁23在内层,橡胶壁24在外层,强度壁23和橡胶壁24连接,至少一层的组合层包覆在柔性壁22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壁22在管道流体内侧受到回油管路流体的脉动作用并向中间壁面传递压力,消振管壁面在受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变形,液压油脉动能量以做功的形式进行转换;变化后的消振内壁反作用在流体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吸收脉动能量的蓄能单元(1),蓄能单元(1)的输入端与液压振动台回油输出端连接,蓄能单元(1)的输出端与消振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在蓄能单元(1)上连接有蓄能器(12);/n用于减小管路振动的消振单元(2);消振单元(2)的输出端与耗能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n用于消耗流体动能,降低流体压力的耗能单元(3);耗能单元(3)的输出端与油源分配器端口(312)连接,耗能单元(3)上连接有蓄能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吸收脉动能量的蓄能单元(1),蓄能单元(1)的输入端与液压振动台回油输出端连接,蓄能单元(1)的输出端与消振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在蓄能单元(1)上连接有蓄能器(12);
用于减小管路振动的消振单元(2);消振单元(2)的输出端与耗能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
用于消耗流体动能,降低流体压力的耗能单元(3);耗能单元(3)的输出端与油源分配器端口(312)连接,耗能单元(3)上连接有蓄能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消振单元(2)形成为管状结构,消振单元(2)包括形成为管状结构的柔性壁(22)、强度壁(23)、橡胶壁(24),强度壁(23)和橡胶壁(24)组成组合层,组合层为至少一层,在组合层中,强度壁(23)在内层,橡胶壁(24)在外层,强度壁(23)和橡胶壁(24)连接,至少一层的组合层包覆在柔性壁(22)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耗能单元(3)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减速流道(31)、阻尼流道(32)、涡旋流道(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振动台剩余能安全释放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易君鲁亮张平王珏毛勇建胡宇鹏李明海陈颖宋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