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733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属于地下室后浇带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下定型网片,所述下定型网片两端顶部均设置有止水板以及下定型网片两端侧面均贯穿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内壁顶部两侧以及定位通孔内壁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侧滑动设置有升降卡块,所述升降卡块顶部远离定位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升降卡块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定位侧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准确的对止水板进行定位,避免出现因人工判断而导致止水板安装位置不准确的情况发生,同时锁定操作也更加简便,实际使用效果更加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后浇带是指按照设计要求或施工要求,在基础底板、基础墙以及基础梁相应位置留存的临时施工用填充缝。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8136971U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上设有防水层,防水层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之间形成有伸缩缝;支撑板弯曲形成有填充槽,支撑板向填充槽内凹陷形成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止水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拧紧螺栓即可将止水板与下层定型网片相卡嵌固定,具有能够简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缺乏止水板定位功能,无法较为准确的将止水板卡接在下层定型网片外侧的准确位置,只能依靠操作人员进行人工判定,如果后续发现卡接位置不准确时,还需要频繁对螺栓进行旋转,进而调节止水板的位置,实际使用效果仍旧不够理想。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优点在于在将止水板安装到下定型网片端部时,可以较为准确的对止水板进行定位,有效避免出现因人工判断而导致止水板安装位置不准确的情况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下定型网片,所述下定型网片两端顶部均设置有止水板以及下定型网片两端侧面均贯穿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内壁顶部两侧以及定位通孔内壁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侧滑动设置有升降卡块,所述升降卡块顶部远离定位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升降卡块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定位侧板,所述定位侧板位于下定型网片端部两侧,所述定位侧板靠近下定型网片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滑动设置有定位滑块,所述定位滑块远离定位通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二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滑块顶部远离第二弹簧的一侧与定位滑块底部远离第二弹簧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第二弹簧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一端与定位滑块固定连接以及第二限位柱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滑块与定位通孔共线后,操作人员可以感知到,并在之后对压板进行推动,进而使定位滑块进入到定位通孔内部,同时升降卡块进入到限位卡槽内部,对定位滑块进行限位,有效避免出现因人工判断而导致止水板安装位置不准确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滑块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为半球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当定位滑块进入到定位通孔中时,导向块可以对升降卡块进行挤压,进而使得升降卡块沿着导向块的弧形外壁向第一安装槽内部滑动,避免出现升降卡块卡死的情况,保证了锁定操作的正常进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槽远离定位通孔的一侧壁中心处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侧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端部与升降卡块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在升降卡块升降的过程中,限位滑槽与第一限位柱相配合对升降卡块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侧板远离下定型网片的一侧底部固定贯穿设置有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端部贯穿定位侧板并延伸至第二安装槽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限位套管内侧的第二限位柱可以滑动至第二安装槽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限位柱位于限位套管内侧,且第二限位柱与限位套管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推动压板,进而带动第二限位柱滑动时,限位套管可以对第二限位柱运动方向进行导向,进而避免出现第二限位柱带动定位滑块偏离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地基部,所述地基部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地基部顶部以及凹槽内壁上铺设有混凝土垫层部,所述混凝土垫层部顶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水卷材、防水涂层和无纺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利用防水卷材、防水涂层和无纺布起到良好的防水功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纺布顶部中心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弓形支撑板,两个所述弓形支撑板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支撑垫与止水带,所述下定型网片位于两个弓形支撑板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方便向两个弓形支撑板远离彼此的一侧填充混凝土,进而形成地下室底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定型网片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于两个弓形支撑板之间,所述止水板顶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上定型网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在止水板的顶部对上定型网片进行安装,进而形成后浇带。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地基部表面进行开挖,进而形成凹槽,然后在地基部顶部以及凹槽内侧添加混凝土,并对混凝土进行整形,使得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垫层部,然后在混凝土垫层部顶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防水卷材、防水涂层和无纺布;S2:首先将位于左侧的弓形支撑板放置到无纺布顶部中心处偏左位置,然后将支撑垫放置到无纺布顶部中心处,使得支撑垫左侧壁与该弓形支撑板贴合,然后将止水带放置到支撑垫的顶部,使得止水带一端进入到弓形支撑板侧面的槽内部,然后由右侧将另一个弓形支撑板向左贴合,使得支撑垫右侧壁与该弓形支撑板贴合,此时两个弓形支撑板呈对称设置;S3:将下定型网片放置到两个弓形支撑板顶部,使得定位板位于两个弓形支撑板之间;S4:将两个止水板分别放置到下定型网片两端的顶部,在进行止水板的放置时,使得止水板底部的两个定位侧板分别位于下定型网片端部的两侧,在止水板的放置过程中,定位侧板随着止水板同步下降,当定位侧板下降时,下定型网片端部两侧对定位滑块端部的导向块进行挤压,导向块受到挤压后通过定位滑块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此时第二弹簧受压缩短,导向块带动定位滑块向第二安装槽内部回缩,定位侧板得以正常下降;S5:当止水板底部与下定型网片端部贴合后,此时定位侧板纵向方向上运动到设定位置,然后由横向方向上对止水板进行推动,进而使得止水板带动定位侧板在横向方向上进行运动,在定位侧板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当导向块运动到定位通孔的位置时,此时由于第二弹簧的推动,定位滑块推动导向块进入到定位通孔内侧,而操作人员再对止水板进行推动时则会有较大阻力;S6: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对压板进行推动,进而使得压板通过第二限位柱推动定位滑块进入到定位通孔内部,在定位滑块运动的过程中,定位滑块通过导向块对升降卡块进行挤压,进而使得升降卡块沿着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向内滑动,而随着定位滑块的运动,当限位卡槽运动到与升降卡块共线的位置时,升降卡块在第一弹簧的推动下进入到限位卡槽中,进而完成锁定;S7:随后,在止水板的顶部对上定型网片进行安装,进而形成后浇带;S8:最后,向两个弓形支撑板远离彼此的一侧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定型网片(1),所述下定型网片(1)两端顶部均设置有止水板(2)以及下定型网片(1)两端侧面均贯穿设置有定位通孔(3);/n所述定位通孔(3)内壁顶部两侧以及定位通孔(3)内壁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所述第一安装槽(4)内侧滑动设置有升降卡块(5),所述升降卡块(5)顶部远离定位通孔(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远离升降卡块(5)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4)内壁固定连接;/n所述止水板(2)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定位侧板(7),所述定位侧板(7)位于下定型网片(1)端部两侧,所述定位侧板(7)靠近下定型网片(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8),所述第二安装槽(8)内部滑动设置有定位滑块(9),所述定位滑块(9)远离定位通孔(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10),所述第二弹簧(10)与第二安装槽(8)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滑块(9)顶部远离第二弹簧(10)的一侧与定位滑块(9)底部远离第二弹簧(10)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卡槽(11);/n所述第二弹簧(10)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柱(16),所述第二限位柱(16)一端与定位滑块(9)固定连接以及第二限位柱(16)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压板(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定型网片(1),所述下定型网片(1)两端顶部均设置有止水板(2)以及下定型网片(1)两端侧面均贯穿设置有定位通孔(3);
所述定位通孔(3)内壁顶部两侧以及定位通孔(3)内壁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所述第一安装槽(4)内侧滑动设置有升降卡块(5),所述升降卡块(5)顶部远离定位通孔(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远离升降卡块(5)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4)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止水板(2)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定位侧板(7),所述定位侧板(7)位于下定型网片(1)端部两侧,所述定位侧板(7)靠近下定型网片(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8),所述第二安装槽(8)内部滑动设置有定位滑块(9),所述定位滑块(9)远离定位通孔(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10),所述第二弹簧(10)与第二安装槽(8)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滑块(9)顶部远离第二弹簧(10)的一侧与定位滑块(9)底部远离第二弹簧(10)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卡槽(11);
所述第二弹簧(10)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柱(16),所述第二限位柱(16)一端与定位滑块(9)固定连接以及第二限位柱(16)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压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滑块(9)远离第二弹簧(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向块(12),所述导向块(12)设置为半球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4)远离定位通孔(3)的一侧壁中心处开设有限位滑槽(13),所述限位滑槽(13)内侧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柱(14),所述第一限位柱(14)端部与升降卡块(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侧板(7)远离下定型网片(1)的一侧底部固定贯穿设置有限位套管(15),所述限位套管(15)端部贯穿定位侧板(7)并延伸至第二安装槽(8)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柱(16)位于限位套管(15)内侧,且第二限位柱(16)与限位套管(15)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基部(18),所述地基部(18)顶部开设有凹槽(19),所述地基部(18)顶部以及凹槽(19)内壁上铺设有混凝土垫层部(20),所述混凝土垫层部(20)顶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水卷材(21)、防水涂层(22)和无纺布(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23)顶部中心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弓形支撑板(24),两个所述弓形支撑板(24)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支撑垫(25)与止水带(26),所述下定型网片(1)位于两个弓形支撑板(24)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彬江新乔林晓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汇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