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4710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汽车制造领域,该耐热型减震胶,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橡胶30‑50份,树脂20‑40份,固化剂5‑8份,石墨炔5‑10份,AC发泡剂1‑2份,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1‑3份,补强剂15‑30份,促进剂1‑5份,溶剂10‑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选取的特殊材料石墨炔拥有独特的三位网络空间结构,使固化后的胶体减震性能提升,并且三位网络结构使胶体的大分子相互缠结,从而提升胶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胶体的使用温度提高,增加了胶体的耐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成为了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工具。由于汽车在国内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紧迫需要,汽车的轻量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办法,即用胶粘剂去代替金属的钢接。汽车车门、发动机盖、行李箱盖、车顶横梁等内外板之间都是减震胶的应用范围,今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温度稳定的上升,在南方夏天,阳光照射下汽车表面的温度超过了50℃,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耐热型减震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耐热型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进一步地,所述橡胶为如下至少一种: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当所述橡胶为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的混合物时,所述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的质量比为1∶1。进一步地,所述树脂为如下至少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为如下至少一种:双氰胺、三乙胺。进一步地,所述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中,采用的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560。进一步地,所述补强剂为如下至少一种:碳酸钙、钙镁粉。进一步地,所述促进剂为如下至少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锌、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如下至少一种:石油醚、乙酸乙酯。<br>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耐热型减震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取30-50份橡胶于辊温为50-80℃的开炼机上炼胶10-15mins,取20-40份树脂,5-8份固化剂,石墨炔5-10份,AC发泡剂1-2份,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1-3份,补强剂15-30份,促进剂1-5份,溶剂10-30份,与炼好的橡胶共同机械搅拌1-3h,搅拌至膏状,制得耐热型减震胶。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耐热型减震胶的应用,应用于汽车各部件的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石墨炔拥有三维多孔材料的特性,可以在固化时与高分子缠结,形成大的交联网络装结构,提升胶粘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使其耐高温性能提升。2.石墨炔的热输运,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是石墨烯中各向异性热输运的两倍,确保热量不聚集于胶体本身,保证材料的耐高温能力。3.石墨炔的三位网络和间隙,加强了分子内部交联,提高了胶粘剂整体的剪切强度。4.石墨炔在无限的平面扩展延伸中,会形成一定的褶皱来保持构型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天然的带隙,这些都可以为减震胶的阻尼性能增加贡献,提升胶体的减震和降噪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耐热型减震胶的固化机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具体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各种效果将由此更加清楚地呈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橡胶和树脂是胶粘剂的基体,树脂用来粘结,橡胶用来增韧,固化剂是使树脂由热塑性材料变为热固性材料,石墨炔为补强和增韧材料,通过将石墨炔与其他胶粘剂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胶粘性能,提升发泡剂增加空洞来起到增韧效果,二氧化钛也是增韧作用,补强剂顾名思义,促进剂为促进橡胶的硫化作用,溶剂是为了便于混合。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橡胶为如下至少一种: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当所述橡胶为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的混合物时,所述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的质量比为1∶1。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树脂为如下至少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固化剂为如下至少一种:双氰胺、三乙胺。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中,采用的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560。硅烷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在本领域中的应用鲜有耳闻。由于介孔材料的多孔特性,使硅烷偶联剂最大的覆盖在介孔二氧化钛的里面和表面,增加了二氧化钛与胶粘剂基体的结合能力,从而使胶粘剂整体补强增韧。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补强剂为如下至少一种:碳酸钙、钙镁粉。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促进剂为如下至少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锌、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溶剂为如下至少一种:石油醚、乙酸乙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耐热型减震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取30-50份橡胶于辊温为50-80℃的开炼机上炼胶10-15mins,取20-40份树脂,5-8份固化剂,石墨炔5-10份,AC发泡剂1-2份,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1-3份,补强剂15-30份,促进剂1-5份,溶剂10-30份,与炼好的橡胶共同机械搅拌1-3h,搅拌至膏状,制得耐热型减震胶。该方法是将石墨炔和减震胶原料进行物理复配,在化学固化反应后,石墨炔的三维网络多孔结构是大分子相互缠结(参照1),使玻璃化转变温度提升,提高了胶粘剂的耐热性,同时石墨炔的的三位网络和间隙,加强了分子内部交联,提高了胶粘剂整体的剪切强度。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耐热型减震胶的应用,应用于汽车各部件的连接。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照例及实验数据对本申请的耐热型减震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取30份丁腈橡胶于辊温为50℃的开炼机上炼胶10mins,取20份聚氨酯树脂,5份双氰胺固化剂,石墨炔5份,AC发泡剂1份,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1份,碳酸钙补强剂15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促进剂1份,石油醚溶剂10份,与炼好的橡胶共同机械搅拌1h,搅拌至膏状即制得。实施例2取50份氟丁橡胶橡胶于辊温为80℃的开炼机上炼胶15mins,取40份环氧树脂,8份三乙胺固化剂,石墨炔10份,AC发泡剂1-2份,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3份,钙镁粉补强剂30份,N-叔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为如下至少一种: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当所述橡胶为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的混合物时,所述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的质量比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如下至少一种:聚氨酯、环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如下至少一种:双氰胺、三乙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钛中,采用的硅烷偶联剂为KH-550、KH-5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型减震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剂为如下至少一种:碳酸钙、钙镁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鑫林赵晓非黎敏姚士聪曹建平杨建炜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