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993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包括储液管、固定下盖和活动上盖,固定下盖固设于储液管的上端口;活动上盖设置有上注液口和滑道,所述滑道包括中间的弧形滑道和两端的半圆形卡孔,在靠近其中一个半圆形卡孔的位置设有狭道,并且半圆形卡孔的直径等于弧形滑道的宽度且大于狭道的宽度;所述固定下盖上设置有下注液口和弹性卡柱,弹性卡柱的直径大于狭道的宽度且小于弧形滑道的宽度;当弹性卡柱沿弧形滑道滑行并穿过狭道被卡入半圆形卡孔时,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相互重叠,当弹性卡柱反向滑动被卡入另一端的半圆形卡孔时,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互不重叠,且下注液口被活动上盖覆盖,该集装器提高了开塞露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
技术介绍
临床上病人便秘通常使用开塞露灌肠,但普通的开塞露一般是采用前端为长颈的囊型密封容器包装,使用时医务人员将长颈剪开,用注食器吸取进行灌肠,通常情况下实际使用一瓶开塞露的剂量一次是用不完的,而部分病人需要2-3次间隔使用开塞露之后才能见效果。但是由于囊型密封软管没有密封盖,并且囊型容器自身难以保持竖立导致药液很容易倾倒出来,所以一般开塞露在开封后即使没有被用完也会直接扔掉,下一次重新开封新的。每天肛肠科接待的每个病人基本上都会浪费一定量的开塞露药液,造成大量的药液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开塞露开封后未用完的余液被大量被浪费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该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结构简单,提高了开塞露的利用率,节约药物资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包括储液管和端封盖,所述端封盖包括固定下盖和活动上盖,所述固定下盖固设于储液管的上端口,活动上盖安装于固定下盖上端;其中所述活动上盖设置有上注液口和滑道,所述滑道包括中间的弧形滑道和两端的半圆形卡孔,在靠近其中一个半圆形卡孔的位置设有狭道,并且半圆形卡孔的直径等于弧形滑道的宽度且大于狭道的宽度;所述固定下盖上设置有下注液口和弹性卡柱,弹性卡柱的直径大于狭道的宽度且小于弧形滑道的宽度;当弹性卡柱沿弧形滑道滑行并穿过狭道被卡入半圆形卡孔时,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相互重叠,当弹性卡柱反向滑动被卡入另一端的半圆形卡孔时,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互不重叠,且下注液口被活动上盖覆盖。优选的,上述的滑道为两个,两个滑道分别对称设置于上注液口的两侧。优选的,上述的弹性卡柱的高度不小于滑道的厚度。优选的,上述的弹性卡柱的上端一体设有弹性限位块,所述弹性限位块的上端呈圆形弧面,弹性限位块的下端为平面。优选的,上述的固定下盖包括柱塞体和上盖体,所述柱塞体伸入储液管内,并且粘固于储液管内壁,所述上盖体卡在储液管的上端口。优选的,上述的固定下盖、活动上盖的直径均大于储液管上管口的直径。优选的,在上述的固定下盖的边缘位置切设有直线型的下盖沿,在活动上盖的边缘位置切设有直线型的上盖沿,并且当上盖沿、下盖沿所在的直线重合时,所述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互不重叠,且下注液口被活动上盖覆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提高了开塞露的利用率,节约药物资源。在开塞露第一次开封但是内药液未被用完时,对软瓶内的开塞露药液进行收集存储,提供一个临时装存药液的容器,避免开封后的开塞露无法存放被扔弃的现象,保证每瓶开塞露的利用率都能达到100%。该集装器的上盖采用特殊结构,通过扭动活动上盖调整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注液口的开启和闭合,操作简单,无需将上盖体完全从储液管上取下,避免药液被外界其他药液污染,同时有效防止储液管内的药液晒出,医务人员可快速操作完成。同时一次性注食器的无菌注射头能够从注液口伸入储液管内,保证集装的药液可正常用于下一次灌肠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固定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活动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上、下注液口关闭状态的活动上盖、固定下盖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的开塞露产品的主视图。图7为实施例2中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中注液口关闭状态的活动上盖、固定下盖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3中的弹性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液管,2-固定下盖,21-柱塞体,22-上盖体,3-活动上盖,4-上注液口,5-滑道,51-弧形滑道,52-半圆形卡孔,53-狭道,6-下注液口,7-弹性卡柱,8-弹性限位块,9-上盖沿,10-下盖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如图1-6所示,包括储液管1和端封盖,端封盖安装在储液管的上管口。端封盖包括上下叠放的固定下盖2和活动上盖3,其中,固定下盖包括柱塞体21和上盖体22,柱塞体21伸入储液管1内,并且粘固于储液管内壁,上盖体22卡在储液管1的上端口,活动上盖3安装于固定下盖2的上端。其中,活动上盖3上开设有一个上注液口4和两个滑道5,两个滑道5分别对称设置于上注液口4的两侧,每个滑道5均包括中间的弧形滑道51和两端的半圆形卡孔52,在靠近其中一个半圆形卡孔的位置设有狭道53,并且半圆形卡孔52的直径等于弧形滑道51的宽度且大于狭道53的宽度。在固定下盖2上开设有一个下注液口6,同时一体设置有两个弹性卡柱7,弹性卡柱7能够在狭道53、弧形滑道51内滑行,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柱选用橡胶材质,并且弹性卡柱7的直径大于狭道53的宽度且小于弧形滑道51的宽度,所以,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弹性卡柱7在弧形滑道51中能够轻松自由滑行通过,而弹性卡柱7在狭道53中不能轻松滑过,但是由于弹性卡柱自身具有弹性,因而在受到挤压时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所以在外力驱使下,弹性卡柱7受挤压变形可从狭道53中穿过。当弹性卡柱先沿弧形滑道51滑行再穿过狭道53最后被卡入半圆形卡孔52时,上注液口4与下注液口6相互重叠,注液口开启;当弹性卡柱7反向滑动被卡入另一端的半圆形卡孔时,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互不重叠,且下注液口6被活动上盖3覆盖,注液口关闭。弹性卡柱7的高度等于或者大于滑道5的厚度,此时在狭道53的挤压作用力下,同时由于弹性卡柱7的侧壁与滑道5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在正常情况下,弹性卡柱7将被紧紧地卡固在半圆形卡孔内,从而将活动上盖紧紧连接在固定下盖上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活动上盖3不会发生脱落。如图5所示,为注液口关闭的状态,即弹性卡柱7卡装在一端的半圆形卡孔中,此时上注液口4、下注液口6不重合,下注液口被活动上盖覆盖。此时,按照图5中的箭头逆时针旋转活动上盖3,活动下盖2的弹性卡柱沿滑道发生顺时针相对运动,即弹性卡柱7受挤压变形首先穿过狭道53再进入弧形滑道52中最后进入另一端的半圆形卡孔内52,此时,上注液口4与下注液口6完全重合,注液口呈开启状态。将图6中的开塞露软瓶的长颈沿注液口插入,将开塞露软瓶倒立同时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管和端封盖,所述端封盖包括固定下盖和活动上盖,所述固定下盖固设于储液管的上端口,活动上盖安装于固定下盖上端;其中所述活动上盖设置有上注液口和滑道,所述滑道包括中间的弧形滑道和两端的半圆形卡孔,在靠近其中一个半圆形卡孔的位置设有狭道,并且半圆形卡孔的直径等于弧形滑道的宽度且大于狭道的宽度;所述固定下盖上设置有下注液口和弹性卡柱,弹性卡柱的直径大于狭道的宽度且小于弧形滑道的宽度;当弹性卡柱沿弧形滑道滑行并穿过狭道被卡入半圆形卡孔时,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相互重叠,当弹性卡柱反向滑动被卡入另一端的半圆形卡孔时,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互不重叠,且下注液口被活动上盖覆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管和端封盖,所述端封盖包括固定下盖和活动上盖,所述固定下盖固设于储液管的上端口,活动上盖安装于固定下盖上端;其中所述活动上盖设置有上注液口和滑道,所述滑道包括中间的弧形滑道和两端的半圆形卡孔,在靠近其中一个半圆形卡孔的位置设有狭道,并且半圆形卡孔的直径等于弧形滑道的宽度且大于狭道的宽度;所述固定下盖上设置有下注液口和弹性卡柱,弹性卡柱的直径大于狭道的宽度且小于弧形滑道的宽度;当弹性卡柱沿弧形滑道滑行并穿过狭道被卡入半圆形卡孔时,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相互重叠,当弹性卡柱反向滑动被卡入另一端的半圆形卡孔时,上注液口与下注液口互不重叠,且下注液口被活动上盖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为两个,两个滑道分别对称设置于上注液口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塞露药液的集装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锐张志启韩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