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814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颅内血肿微创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体,定位主体一端开凿有安装孔,安装孔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定位主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靠近定位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后保护块,定位主体远离轴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管,导向管靠近后保护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前保护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了新型的颅内血肿微创用定位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穿刺管、颅内血肿和后保护块三点一线的方法对血肿进行定位,相比于普通的定位装置来说,定位方法更加简单,定位准确率更高,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定位不准确导致的治疗效果不好甚至医疗事故的产生,在临床的使用中可以发挥更大的功效,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颅内血肿微创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颅内血肿微创定位,特别涉及颅内血肿微创定位装置,属于颅内血肿微创定位

技术介绍
现有生活中,颅内血肿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现有的技术中,用于治疗颅内血肿的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不仅治疗费用高,而且增加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还有一种是采用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技术,虽然安全有效、价廉、创伤小,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使用的器具在穿刺的准确性方面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穿刺针尖不易命中靶点,易出现穿刺针尖位置与术前选择的靶点位置不吻合,有些甚至穿至血肿边缘,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需要在进行微创前对血肿的大小和位置进行确定,然后进行定位,方便穿刺针进入到血肿所在地点后进行治疗。但是现有的对于颅内血肿微创的定位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依旧不能准确的对脑内的血块进行定位,从而有可能引发巨大的医疗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颅内血肿微创定位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颅内血肿微创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体,定位主体一端开凿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定位主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靠近定位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后保护块,所述定位主体远离轴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靠近后保护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前保护块,所述前保护块内部开凿有通孔,所述导向管内部滑动连接有穿刺管,所述穿刺管穿过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主体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把手底部设置有波浪形条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主体为“C”字型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保护块和前保护块均为空心半圆形结构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穿刺管靠近后保护块一端的直径小于穿刺管远离后保护块一端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保护块的圆心和穿刺管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了新型的颅内血肿微创用定位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穿刺管、颅内血肿和后保护块三点一线的方法对血肿进行定位,相比于普通的定位装置来说,定位方法更加简单,定位准确率更高,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定位不准确导致的治疗效果不好甚至医疗事故的产生,在临床的使用中可以发挥更大的功效,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中:1、定位主体;2、安装孔;3、轴承;4、连接轴;5、后保护块;6、导向管;7、前保护块;8、通孔;9、穿刺管;1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颅内血肿微创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体1,定位主体1一端开凿有安装孔2,安装孔2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3,定位主体1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连接轴4靠近定位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后保护块5,定位主体1远离轴承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管6,导向管6靠近后保护块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前保护块7,前保护块7内部开凿有通孔8,导向管6内部滑动连接有穿刺管9,穿刺管9穿过通孔8。定位主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0,方便医生进行握持和定位时的调整;把手10底部设置有波浪形条纹,使医生在握持的时候更加舒服;定位主体1为“C”字型结构,方便在患者的头部对定位装置进行安装;后保护块5和前保护块7均为空心半圆形结构制成,更加符合人体脑部线条,使保护块和脑部之间更加贴合,在进行定位的时候也不会产生很大的不适感;穿刺管9靠近后保护块5一端的直径小于穿刺管9远离后保护块5一端的直径,使穿刺管9更容易插入到患者的颅腔内,同时更容易找到颅内血肿;后保护块5的圆心和穿刺管9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在进行定位时方便形成三点一线,增加定位的准确率。具体的,在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在进行头部CT的时候在患者的头皮上做好定位装置在安装时所在的安装位置的定位点,当定位点完成后按照定位点将定位装置安装在患者的头部,随后将穿刺管9刺入到患者的颅内,由于穿刺管9、颅内血肿和后保护块5呈三点一线的位置状态,且在穿刺管9的外侧还有导向管6对穿刺管9的方向进行限定,所以医生在进行穿刺的时候只需要掌控穿刺的深度即可,当到达指定的深度时即是到达了颅内血肿的所在位置,如此即定位完成,可以开始进行后续的治疗。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颅内血肿微创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体(1),其特征在于:定位主体(1)一端开凿有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3),所述定位主体(1)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靠近定位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后保护块(5),所述定位主体(1)远离轴承(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管(6),所述导向管(6)靠近后保护块(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前保护块(7),所述前保护块(7)内部开凿有通孔(8),所述导向管(6)内部滑动连接有穿刺管(9),所述穿刺管(9)穿过通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颅内血肿微创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体(1),其特征在于:定位主体(1)一端开凿有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3),所述定位主体(1)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靠近定位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后保护块(5),所述定位主体(1)远离轴承(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管(6),所述导向管(6)靠近后保护块(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前保护块(7),所述前保护块(7)内部开凿有通孔(8),所述导向管(6)内部滑动连接有穿刺管(9),所述穿刺管(9)穿过通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血肿微创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主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0)。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党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江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