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68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包括清洗缸体、转筒组件及马达组件,转筒组件包括第一半筒形壳体、第一前挡板、第一后挡板及隔板,第一半筒形壳体、第一前挡板、第一后挡板及隔板相互围合成有第一半筒形内腔,第一半筒形壳体外壁分别设有入流口和溢出口,溢出口到隔板的高度大于入流口到隔板的高度,马达组件带动转筒组件转动,清洗缸体设有排油槽,转筒组件安装于清洗缸体并使隔板处于水平位置,当隔板位于含油污水下方时,清洗缸体内的含油污水可从入流口流入第一半筒形内腔,当马达组件带动转筒组件转动至使溢出口与排油槽连通的位置时,第一半筒形内腔内的含油污水从溢出口溢出到排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化学洗涤剂依赖及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
本技术涉及餐具清洁
,尤其涉及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
技术介绍
无论是家庭、餐馆、酒店还是食堂,餐后的盘碗都沾有大量的油渍,一般往清洗池中加清水和洗洁精,或者使用喷淋方式将盘碗上的油渍冲洗掉,清洗之后,清洗池中会残留有油污,若是将清洗池中的油污直接排放,排放的污水会影响环境。因此,现在为了去除油污,人们一般是往清洗池中加入大量水和洗洁精,以去除油污,这种去除油污的方法,不仅浪费大量的洗洁精和水资源,甚至会造成大量经乳化后的化学液体排放到下水道,造成城市污水处理负担加重,而且人工去除油污效率不高及去除油污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洗涤剂使用、提高油污排出效率的去除水面油污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包括清洗缸体、转筒组件及马达组件,所述转筒组件包括第一半筒形壳体、第一前挡板、第一后挡板及隔板,所述第一半筒形壳体、第一前挡板、第一后挡板及隔板相互围合成有第一半筒形内腔,所述第一半筒形壳体的外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半筒形内腔连通的入流口和溢出口,所述溢出口到所述隔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入流口到所述隔板的高度,所述马达组件与所述转筒组件驱动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转筒组件转动,所述清洗缸体设有排油槽,所述转筒组件安装于所述清洗缸体并且使所述隔板处于水平位置,当所述隔板位于含油污水下方时,所述清洗缸体内的含油污水可从所述入流口流入所述第一半筒形内腔内,当马达组件带动所述转筒组件往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溢出口与所述排油槽连通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半筒形内腔内的含油污水可从所述溢出口溢出到所述排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马达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隔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去除水面油污装置还包括溢流管道、过滤缸体及中水管道,所述溢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油槽连接,所述溢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缸体连接,所述中水管道的一端通过水泵与所述过滤缸体连接,所述中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清洗缸体连通,所述过滤缸体用于过滤从所述溢流管道流出的含油污水。进一步地,所述去除水面油污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网格的支撑网板及具有第二网格的活动滤板,所述支撑网板安装于所述过滤缸体内部并将所述过滤缸体内部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活动滤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过滤缸体内,且所述活动滤板位于所述支撑网板的上方,所述活动滤板上铺设有吸附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材料为海绵或滤纸。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网格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网格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滤板设有至少一个提手或拉手。进一步地,所述转筒组件还包括第二半筒形壳体、第二前挡板及第二后挡板,所述第二半筒形壳体、第二前挡板、第二后挡板与隔板相互围合成有第二半筒形内腔,所述第二半筒形壳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半筒形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当所述隔板处于清洗水下方时,所述第二半筒形内腔内充满清洗水。进一步地,所述入流口及溢出口沿所述第一半筒形壳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二半筒形壳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根据油比水轻的特点,将转筒组件的隔板浸泡在水下,使清洗缸体内的含油污水可从入流口流入第一半筒形内腔内;之后马达组件带动转筒组件往第一方向转动至溢出口与排油槽连通的位置时,第一半筒形内腔内的含油污水可从溢出口溢出到排油槽内,从而将清洗缸体内的含油污水排出,待第一半筒形内腔内的含油污水排完之后,马达组件带动转筒组件复位,由于第一半筒形内腔内的水位较低,清洗缸体内的表面水会带着水表浮油杂物,在重力作用下,清洗缸体内的含油污水又从入流口流入第一半筒形内腔后,马达组件再次转动相同角度,使第一半筒形内腔内的含油污水可从溢出口溢出到排油槽内,如此循环进行排油,从而可以提高去除油污效率,具有较佳的去除油污效果。并且,本技术属于采取纯物理手段撇除洗碗设备中的浮油和残渣,如此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常规技术手段中对洗涤剂的依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的转筒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的转筒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的剖视图之一,图中示出的是未排油状态;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的剖视图之二,图中示出的是排油状态;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的过滤的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的过滤的示意图之二。图中:1、清洗水;2、油污;10、转筒组件;100、第一半筒形壳体;101、第一前挡板;102、第一后挡板;103、隔板;104、入流口;105、溢出口;106、第二前挡板;107、第二后挡板;108、第一开口;109、第二开口;110、第一半筒形内腔;111、第二半筒形内腔;112、第二半筒形壳体;20、转轴;30、清洗缸体;301、排油槽;40、溢流管道;50、过滤缸体;60、中水管道;70、支撑网板;80、活动滤板;801、提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个”、“另一个”等用于区分相似的元件,这些术语以及其它类似术语不旨在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各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采用相应的附图标记(例如,以“1XX”和“2XX”标识的元件结构相同、功能类似)。如图1-7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该去除水面油污装置包括清洗缸体30、转筒组件10及马达组件,所述转筒组件10包括第一半筒形壳体100、第一前挡板101、第一后挡板102及隔板103,所述第一半筒形壳体100、第一前挡板101、第一后挡板102及隔板103相互围合成有第一半筒形内腔110,所述第一半筒形壳体100的外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半筒形内腔110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缸体、转筒组件及马达组件,所述转筒组件包括第一半筒形壳体、第一前挡板、第一后挡板及隔板,所述第一半筒形壳体、第一前挡板、第一后挡板及隔板相互围合成有第一半筒形内腔,所述第一半筒形壳体的外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半筒形内腔连通的入流口和溢出口,所述溢出口到所述隔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入流口到所述隔板的高度,所述马达组件与所述转筒组件驱动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转筒组件转动,所述清洗缸体设有排油槽,所述转筒组件安装于所述清洗缸体并且使所述隔板处于水平位置,当所述隔板位于含油污水下方时,所述清洗缸体内的含油污水可从所述入流口流入所述第一半筒形内腔内,当马达组件带动所述转筒组件往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溢出口与所述排油槽连通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半筒形内腔内的含油污水可从所述溢出口溢出到所述排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缸体、转筒组件及马达组件,所述转筒组件包括第一半筒形壳体、第一前挡板、第一后挡板及隔板,所述第一半筒形壳体、第一前挡板、第一后挡板及隔板相互围合成有第一半筒形内腔,所述第一半筒形壳体的外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半筒形内腔连通的入流口和溢出口,所述溢出口到所述隔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入流口到所述隔板的高度,所述马达组件与所述转筒组件驱动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转筒组件转动,所述清洗缸体设有排油槽,所述转筒组件安装于所述清洗缸体并且使所述隔板处于水平位置,当所述隔板位于含油污水下方时,所述清洗缸体内的含油污水可从所述入流口流入所述第一半筒形内腔内,当马达组件带动所述转筒组件往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溢出口与所述排油槽连通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半筒形内腔内的含油污水可从所述溢出口溢出到所述排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隔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水面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水面油污装置还包括溢流管道、过滤缸体及中水管道,所述溢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油槽连接,所述溢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缸体连接,所述中水管道的一端通过水泵与所述过滤缸体连接,所述中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清洗缸体连通,所述过滤缸体用于过滤从所述溢流管道流出的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明陈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江水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