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入式桌脚垫,涉及橡塑及五金零件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桌脚垫本体,桌脚垫本体包括插入固定部和脚垫部,插入固定部采用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脚垫部和插入固定部沿插入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孔内插设有插接柱,插接孔的断面面积小于插接柱的断面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使用者安装,且通过插接柱和插接孔的插接配合,使得桌脚垫与桌脚的插接更加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入式桌脚垫
本技术涉及橡塑及五金零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插入式桌脚垫。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实际生活中,为防止桌脚或凳椅脚等磨损地面,人们通常使用桌脚垫隔离桌脚或凳椅脚和地面。现有的插入式桌脚垫,通常用在管状的脚部结构内,如图1所示,包括均呈圆柱状设置的插入固定部和脚垫部,插入固定部的外侧壁固定有多圈侧翼,每圈侧翼包括4个连接部,连接部方便使用者将桌脚垫固定在桌脚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插入固定部的尺寸与桌脚相同时,桌脚垫容易脱落,插入固定部略大于桌脚垫时,使用者安装较费力,通常需要使用者借助锤子等工具进行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入式桌脚垫,具有保证稳固插接入桌脚的同时,方便使用者安装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插入式桌脚垫,包括桌脚垫本体,所述桌脚垫本体包括插入固定部和脚垫部,所述插入固定部采用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所述脚垫部和所述插入固定部沿所述插入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插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孔的断面面积小于所述插接柱的断面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使用者先将插入固定部插入桌脚内,再将插接柱插入插接孔内,使得插入固定部能够朝向远离插接柱的外侧扩张,从而插入固定部的外侧壁抵接桌脚的内侧壁,不易脱离桌脚,安装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接孔的断面面积沿所述插入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从所述脚垫部朝向所述插入固定部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插接孔与插接柱的侧壁形成导向面,使得插接柱更易插入插接孔内,同时固定部更易产生弹性形变朝向桌脚的内侧壁移动,从而抵接桌脚的内侧壁,实现固定的功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入固定部的侧壁固定有多个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凸起增加桌脚的内侧壁与固定部外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固定部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桌脚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接柱远离所述插入固定部的一端固定有手持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方便使用者进行拆装插接柱至插接孔内的工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脚垫部远离所述插入固定部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置所述手持杆的安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使用者通过手持杆将插接柱插入插接孔后,手持杆安置在安置槽内,使得脚垫部远离插入固定部的一侧能够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接柱的长度加所述手持杆的厚度小于所述插接孔的长度,所述手持杆的厚度小于所述安置槽的厚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方便使用者将手持杆安置在安置槽内,同时能够完成插接柱与插接孔的插接配合。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脚垫部于所述手持杆的两端沿所述脚垫部的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凹槽方便使用者捏取手持杆,从而进行拆卸插接柱的工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脚垫部的断面面积大于所述插入固定部的断面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脚垫部的断面面积较大,方便给桌脚和地面。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插接柱与插接孔的插接配合,方便使用者将固定部插接入桌脚内,在此过程中,使用者只需推动插接柱即可;2.进一步地,通过插接孔断面面积的改变,形成导向面,方便使用者将固定部的外侧壁抵接至桌脚的内侧壁,从而限制固定部相对于桌脚的位置;3.进一步地,通过手持杆和安置槽的设置,使用者通过手持杆将插接柱插入插接孔内,同时不妨碍桌脚垫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沿手持杆长度方向中心面的剖视图。图中,1、桌脚垫本体,11、插入固定部,111、凸起,12、脚垫部,121、安置槽,122、凹槽,2、插接孔,3、插接柱,31、手持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2和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插入式桌脚垫,包括桌脚垫本体1,桌脚垫本体1的断面呈圆形设置,桌脚垫本体1包括插入固定部11和脚垫部12,插入固定部11采用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优选的本实施例采用橡胶制成;脚垫部12和插入固定部11沿插入固定部1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接孔2,插接孔2内插设有插接柱3,插接孔2的断面面积略小于插接柱3的断面面积。参照图3和图4,插接孔2的断面面积沿插入固定部11的长度方向,从脚垫部12朝向插入固定部11的方向逐渐减小,由此形成导向面,使得使用者推动插接柱3进入插接孔2时,插入固定部11的侧壁能够朝向靠近桌脚内壁的方向移动,从而插入固定部11的外侧壁抵接桌脚的内侧壁,进而桌脚垫本体1固定在桌脚内。脚垫部12的断面面积大于插入固定部11的断面面积,使得桌脚靠近桌脚垫本体1的一端抵接脚垫部12靠近插入固定部11一端的断面;插入固定部11的侧壁固定有多个凸起111,凸起111呈四棱柱状设置,凸起111的长度方向与插入固定部11的轴向方向平行设置,凸起111靠近插入固定部11的一侧呈圆弧状设置,使得凸起111与插入固定部11更好的固定,凸起111远离插入固定部11的一侧与脚垫部12的外侧壁之间留有距离。插接柱3远离插入固定部11的一端固定有手持杆31,手持杆31呈四棱柱状,手持杆31包括位于同一直线的相同两段,均匀的固定在插接柱3的两侧;脚垫部12远离插入固定部1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置手持杆31的安置槽121,安置槽121的长度方向与脚垫部12的径向方向平行设置,且插接柱3的长度加手持杆31的厚度小于插接孔2的长度,手持杆31的厚度小于安置槽121的厚度;脚垫部12于手持杆31的两端沿脚垫部12的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呈四棱柱状的凹槽122,方便使用者取出手持杆31,从而拉出插接柱3,完成桌脚垫本体1的拆卸。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使用者先将桌脚垫本体1插入桌脚内,再将插接柱3插入插接孔2内,同时保持手持杆31与安置槽121的相对位置为手持杆31能够插入安置槽121的位置,推动插接柱3,直至手持杆31抵接安置槽121的底壁,完成安装。拆卸时,使用者借助凹槽122拉动手持杆31,使得手持杆31离开安置槽121,从而插接柱3离开插接孔2,再取出桌脚垫本体1,完成拆卸。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入式桌脚垫,包括桌脚垫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桌脚垫本体(1)包括插入固定部(11)和脚垫部(12),所述插入固定部(11)采用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所述脚垫部(12)和所述插入固定部(11)沿所述插入固定部(1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接孔(2),所述插接孔(2)内插设有插接柱(3),所述插接孔(2)的断面面积小于所述插接柱(3)的断面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入式桌脚垫,包括桌脚垫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桌脚垫本体(1)包括插入固定部(11)和脚垫部(12),所述插入固定部(11)采用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所述脚垫部(12)和所述插入固定部(11)沿所述插入固定部(1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接孔(2),所述插接孔(2)内插设有插接柱(3),所述插接孔(2)的断面面积小于所述插接柱(3)的断面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桌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2)的断面面积沿所述插入固定部(11)的长度方向,从所述脚垫部(12)朝向所述插入固定部(11)的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桌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固定部(11)的侧壁固定有多个凸起(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桌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士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诠佳橡塑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