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装置以及行李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43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固定装置以及行李箱,包括安装壳、定位件以及控制杆,定位件的一端设有定位纽,定位件的另一端与安装壳之间装设有第一弹性件,安装壳开设有限位槽,定位件开设有移动槽,控制杆依次穿设限位槽和移动槽,控制杆与限位槽的内壁以及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控制杆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控制杆的底部设有凸块,移动槽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凸块的两侧抵接的限位块,移动槽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以及行李箱,通过增加固定装置,从而更好的在拉杆伸长时将拉杆固定好,防止拉杆自动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装置以及行李箱
本技术涉及行李箱
,尤其是指一种固定装置以及行李箱。
技术介绍
行李箱是人们日常出行所需要的行李收纳件,行李箱的特点就在于其可以通过拉动拉杆拖动行李箱行走,节省人力,所以行李箱的好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拉杆的设计。现有技术中的拉杆,基本都是由两节伸缩杆组成,需要时将拉杆拉长,便可拖动行李箱,但是,现有的拉杆的连接处基本就通过设置一个定位纽,定位纽将拉杆的伸缩端卡住,从而防止拉杆自动缩短,但是,这种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固定拉杆,但是实际上,定位纽的固定作用不强,拉杆还是存在很大的可能自动缩短,导致用户经常要上下拉动拉杆,难免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固定装置以及行李箱,通过增加固定装置,从而更好的在拉杆伸长时将拉杆固定好,防止拉杆自动缩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壳、活动装设于安装壳内的定位件以及与定位件滑动连接的控制杆,所述定位件的一端设有定位纽,定位件的另一端与安装壳之间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安装壳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定位件开设有移动槽,所述控制杆依次穿设限位槽和移动槽,控制杆与限位槽的内壁以及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杆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控制杆的底部设有凸块,所述移动槽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凸块的两侧抵接的限位块,移动槽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底部设有第三斜面。优选的,所述控制杆的顶部设有挡块,控制杆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挡块和安装壳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杆设置有卡块,所述安装壳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装配于所述卡槽内。优选的,所述定位件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于安装槽内并与安装槽的内壁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安装壳的内壁连接。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以及固定于箱体的拉杆,所述拉杆装设于箱体,所述拉杆包括第一杆以及与第一杆滑动连接的第二杆,所述固定装置装设于第一杆的底部,所述第二杆开设有供定位纽穿设的开孔,所述固定装置滑动设置于第二杆内。优选的,所述安装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设有挡圈,所述第一杆的底部与挡圈抵接,所述第一杆安装于内壳和外壳之间,使得内壳与外壳扣合以安装在第一杆上,所述外壳和内壳均与第二杆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杆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杆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外壳的两侧和内壳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二杆、安装壳以及第一杆由外到内依次堆叠,叠装时,第二杆的第二凹槽同时嵌设于内壳的第四凹槽和外壳的第三凹槽内,所述外壳套设于第一杆81的外周,外壳的第三凹槽嵌设于第一杆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嵌于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以及行李箱,将固定装置安装在拉杆上,拉杆的第一杆和第二杆伸长后,定位件的定位纽卡装配到开孔中,从而将第一杆和第二杆固定,使第一杆不容易下滑;当需要将第一杆滑动时,用户按下拉杆顶部的按钮后,由于限位块与控制杆的凸块抵接,于是需要用户用力下压第一杆,即用力下压控制杆,使控制杆下滑,使限位块逐渐离开凸块,从而限位块不再抵接控制杆,控制杆下滑的同时推动定位件压缩第一弹性件,定位纽移出开孔,于是第一杆可以顺利的滑动,进而拉杆缩短。该固定装置,使限位块与控制杆抵接,从而增加限位块与控制杆之间的摩擦力,于是增加定位件移动的难度,也就增加了定位纽移出开孔的难度,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杆自动滑动,出现拉杆自动缩短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杆和定位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拉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在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安装壳,11-限位槽,12-卡槽,13-内壳,14-外壳,15-挡圈,16-第一凹槽,17-第二凹槽,18-第三凹槽,19-第四凹槽,2-定位件,21-移动槽,22-限位块,23-第二斜面,26-安装槽,3-控制杆,31-凸块,32-第一斜面,33-第三斜面,35-挡块,36-卡块,4-定位纽,5-第一弹性件,6-第二弹性件,7-箱体,8-拉杆,81-第一杆,82-第二杆,83-开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如图1和图2,包括安装壳1、活动装设于安装壳1内的定位件2以及与定位件2滑动连接的控制杆3,所述定位件2的一端设有定位纽4,定位件2的另一端与安装壳1之间装设有第一弹性件5,所述安装壳1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定位件2开设有移动槽21,所述控制杆3依次穿设限位槽11和移动槽21,控制杆3与限位槽11的内壁以及移动槽2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杆3靠近第一弹性件5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32,控制杆3的底部设有凸块31,所述移动槽2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凸块31的两侧抵接的限位块22,移动槽21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斜面32配合的第二斜面23;优选的,所述凸块31的底部设有第三斜面33。具体地,该固定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定位件2与控制杆3固定好时,限位块22与凸块31的两侧抵接,限位块22和第二斜面23分别与控制杆3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摩擦力(定位件2与控制杆3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摩擦力),且定位纽4突伸至第二杆82的开孔83内,以将第一杆81锁紧固定在第二杆82上,此时限位块22在没有外力的辅助下,不会离开凸块31,即定位件2的位置不会移动,第一杆81与第二杆82保持锁紧固定的状态;需要移动定位件2时,用力下压控制杆3,使控制杆3向下移动,凸块31也向下移动,限位块22相对于控制杆3向上移动,当控制杆3的第一斜面32抵触第二斜面23,凸块31位于限位块22的下方,限位块22不抵触控制杆3,于是定位件2具有移动空间,向下移动的第一斜面32挤压第二斜面23,在第一斜面32与第二斜面23的滑动配合作用下,第二斜面23往压缩第一弹性件5的方向移动,也即是定位件2压缩第一弹性件5,此时定位纽4从第二杆82的开孔83移出,从而实现对第一杆81和第二杆82进行解锁;控制杆3安装在限位槽11内,限位槽11对控制杆2进行导向和限位,保证了控制杆3只能上下移动,提高了控制杆2上下移动的稳定性;需要限位块22重新与凸块31抵接时,只需使控制杆3向上移动,则在第一弹性件5的弹力作用下,定位件2往远离第一弹性件5的方向移动,控制杆3上移的过程中,凸块31逐渐上移,限位块22重新抵接在凸块31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活动装设于安装壳内的定位件以及与定位件滑动连接的控制杆,所述定位件的一端设有定位纽,定位件的另一端与安装壳之间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安装壳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定位件开设有移动槽,所述控制杆依次穿设限位槽和移动槽,控制杆与限位槽的内壁以及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杆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控制杆的底部设有凸块,所述移动槽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凸块的两侧抵接的限位块,移动槽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活动装设于安装壳内的定位件以及与定位件滑动连接的控制杆,所述定位件的一端设有定位纽,定位件的另一端与安装壳之间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安装壳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定位件开设有移动槽,所述控制杆依次穿设限位槽和移动槽,控制杆与限位槽的内壁以及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杆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控制杆的底部设有凸块,所述移动槽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凸块的两侧抵接的限位块,移动槽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底部设有第三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的顶部设有挡块,控制杆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挡块和安装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设置有卡块,所述安装壳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装配于所述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于安装槽内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维坚徐卫民徐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景裕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