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脱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33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5
本申请公开了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茶叶脱毫装置,包括脱毫筒和支架,脱毫筒轴向的两端固定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支架的底部设有电机,电机与转轴连接,脱毫筒的侧壁外设有加热腔和过渡腔,过渡腔的上方固定有储液腔,储液腔与过渡腔之间设有单向阀,储液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上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上端设有气缸;过渡腔与加热腔之间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毛细孔,过渡腔外固定有压缩筒,过渡腔与压缩筒连通,压缩筒内滑动连接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上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杆设有杠杆,杠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铰接。本方案解决了现有的脱毫机脱毫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脱毫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茶叶脱毫装置。
技术介绍
茶毫,也叫茶毛,是附着在茶叶上面的细小绒毛,在茶叶整个加工过程中,茶叶由于互相之间会发生摩擦,使茶叶上的茶毫掉落在成品茶里,冲泡后会使茶汤浑浊,又长时间漂浮在杯子上面,反复冲泡几次才能去除,影响茶汤色泽和口感;为去除茶叶中的茶毫,茶厂一般采用机械装置去除茶毫。脱去茶毫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中进行,一般为40~50摄氏度,现有一种脱毫机,由圆筒形筒体再加上前后圆锥形的出茶口和驱动端口组成,这种脱毫机的筒体筒壁内焊接有数根角钢,这种脱毫机通过在筒体外设置传热部件加热筒体,筒体的温度不等,使得脱毫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茶叶脱毫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脱毫机脱毫温度不均匀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脱毫装置,包括脱毫筒和支架,所述脱毫筒轴向的两端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脱毫筒固定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进茶口和出茶口,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轴连接,所述脱毫筒的侧壁外设有两个与脱毫筒同心的环形空腔,从内到外依次为加热腔和过渡腔,所述加热腔与脱毫筒转动连接,所述过渡腔的上方固定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过渡腔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储液腔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储液腔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设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上端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活塞杆移动的气缸;所述过渡腔与加热腔之间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毛细孔,所述过渡腔外固定有压缩筒,所述过渡腔与压缩筒连通,所述压缩筒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压缩筒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上设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杆设有杠杆,杠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铰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采用本方案中的脱毫装置进行脱毫,加热腔与脱毫筒相邻,用于对脱毫筒内的茶叶进行加热,过渡腔用于临时存放热水,压缩腔用于将热水从过渡腔注入至加热腔内,储液腔与过渡腔正对,用于储存用于加热的热水,第一活塞可以加快热水通过单向阀进入到过渡腔内,单向阀是只允许液体单向流动的阀门,毛细孔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热水不会通过,而在压力较大时,则过渡腔内的热水就会通过毛细孔进入到加热腔内,第二活塞可以上下移动,以改变与压缩筒连通的过渡腔内的压力大小,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分别位于杠杆的两端,则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可以形成联动,即第一活塞杆向上运动会带动第二活塞杆向下运动,第一活塞杆向下运动会带动第二活塞杆向上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第一活塞向下运动,将储液腔内的热水压入至过渡腔内,与此同时,第二活塞杆带动第二活塞向上运动,压缩筒与过渡腔连通的整个空腔内压力减小,由于此时过渡腔内的压力小,再加上毛细孔与热水之间形成的毛细现象,热水与毛细孔之间的表面张力较大,热水不会通过毛细孔进入至加热腔内。因此热水逐渐充满过渡腔,准备加热,当第一活塞杆向上运动带动第二活塞向下运动时,由于单向阀的作用,压缩筒与过渡腔连通的整个空腔内压力增大,热水克服其与毛细孔之间的表面张力,通过毛细孔向脱毫筒的外壁喷射,因为毛细孔是均布的,因此脱毫筒内的茶叶均匀被加热。以下是对基础技术方案的优化:进一步,所述脱毫筒的内壁上均布有轴向的凸棱。凸棱为圆润设计,这样能在减少茶叶破损的情况下,依靠茶叶与凸棱之间的摩擦力完成脱毫。进一步,所述进茶口和出茶口处均设有盖子。这样能够防止脱毫时茶叶外溢。进一步,所述储液腔的外部包设有隔热层。隔热层能减少储液腔内热水的温度下降过快。进一步,所述脱毫筒内进茶口处固定有吹风机,所述出茶口一端的脱毫筒上设有与大气连通的出风口。这样在脱毫完成后,启动吹风机,能将脱毫筒内的茶毫通过出风口吹出。进一步,所述出风口远离脱毫筒的中心处。当脱毫完成后,脱毫筒也就不再转动,出风口远离中心处使得重量轻的茶毫便于从出风口吹出,重量比较大的茶叶就留在脱毫筒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茶叶脱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气缸1、第一活塞杆2、杠杆3、第二活塞杆4、储液腔5、压缩筒6、第二活塞7、毛细孔8、过渡腔9、加热腔10、脱毫筒11、单向阀12、第一活塞1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附图1实际上是本方案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茶叶脱毫装置,包括脱毫筒11和支架,脱毫筒11的内壁上均布有轴向的凸棱,凸棱的表面圆润处理,脱毫筒11内进茶口处固定有吹风机,出茶口一端的脱毫筒11上设有与大气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远离脱毫筒11的中心处,脱毫筒11轴向的两端固定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脱毫筒11固定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进茶口和出茶口,进茶口和出茶口处均设有盖子,支架的底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轴连接,脱毫筒11的侧壁外设有两个与脱毫筒11同心的环形空腔,从内到外依次为加热腔10和过渡腔9,加热腔10与脱毫筒11转动连接,过渡腔9的上方固定有储液腔5,储液腔5的外部包设有隔热层,储液腔5与过渡腔9之间设有单向阀12,储液腔5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储液腔5的第一活塞13,第一活塞13上设有第一活塞杆2,第一活塞杆2的上端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活塞杆2移动的气缸1;过渡腔9与加热腔10之间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毛细孔8,过渡腔9外固定有压缩筒6,过渡腔9与压缩筒6连通,压缩筒6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压缩筒6的第二活塞7,第二活塞7上设有第二活塞杆4,第二活塞杆4与第一活塞杆2设有杠杆3,杠杆3的支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杠杆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杆2和第二活塞杆4铰接。具体实施时,启动电机,通过皮带使得脱毫筒11开始转动,脱毫筒11内的茶叶开始脱毫,然后控制气缸1往下运动,第一活塞13往下运动,将储液腔5内的热水压入过渡腔9,同时第二活塞7向上运动,压缩筒6与过渡腔9连通的整个空腔内压力减小,毛细孔8与热水之间形成的毛细现象,使得热水不会通过毛细孔8进入至加热腔10内,等到热水填满过渡腔9后,控制气缸1向上运动,第二活塞7向下运动,压缩筒6与过渡腔9连通的整个空腔内压力增大,热水克服其与毛细孔8之间的表面张力,通过毛细孔8向脱毫筒11的外壁喷射,因为毛细孔8是均布的,因此脱毫筒11内的茶叶被均匀加热,待脱毫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机,将茶毫吹出即可完成脱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脱毫装置,包括脱毫筒和支架,所述脱毫筒轴向的两端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脱毫筒固定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进茶口和出茶口,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毫筒的侧壁外设有两个与脱毫筒同心的环形空腔,从内到外依次为加热腔和过渡腔,所述加热腔与脱毫筒转动连接,所述过渡腔的上方固定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过渡腔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储液腔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储液腔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设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上端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活塞杆移动的气缸;所述过渡腔与加热腔之间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毛细孔,所述过渡腔外固定有压缩筒,所述过渡腔与压缩筒连通,所述压缩筒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压缩筒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上设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杆设有杠杆,杠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脱毫装置,包括脱毫筒和支架,所述脱毫筒轴向的两端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脱毫筒固定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进茶口和出茶口,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毫筒的侧壁外设有两个与脱毫筒同心的环形空腔,从内到外依次为加热腔和过渡腔,所述加热腔与脱毫筒转动连接,所述过渡腔的上方固定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过渡腔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储液腔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储液腔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设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上端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活塞杆移动的气缸;所述过渡腔与加热腔之间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毛细孔,所述过渡腔外固定有压缩筒,所述过渡腔与压缩筒连通,所述压缩筒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压缩筒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上设有第二活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
申请(专利权)人:凤冈县一品茗苑茶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