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该培养基包括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炉渣、黏土、有机肥、保水剂、固化剂和粘合剂所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作为基础原料,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植物培养基的成本,并且高效的利用了废置的污泥,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并且将基础原料与炉渣和黏土制成颗粒状,从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又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含有当地土,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贴附在岩层表面,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持水和保肥的优良理化性质及高营养负荷特点,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培养的
,具体是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因开发建设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造成了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在公路、铁路、水利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大量挖山平地、采石取土,既破坏了地形地貌和原生植被,又形成了众多以裸露边坡为主要特征的山体破碎带,这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山体进行治理和绿化美化已迫在眉睫。目前,山体生态治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厚层喷播技术进行植被重建和恢复,即利用喷播设备将配制好的专用基材均匀地喷射在裸露的边坡上,形成一层既疏松透气又具一定强度和肥力的人工土壤,喷播绿化的关键环节是喷射基质的配制和植物种子的选择,目前实施的基材配方不能适应不同地带,地质工程条件,土壤类型和植被适应性等生态环境的要求,特别是其中的植物种类选择和配合优势群落的培育没有能够考虑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质条件,坡度,坡向(阴坡或阳坡)等生态要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并且培养基中的基础原料往往造价极高,使得山体复绿变得极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包括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炉渣、黏土、有机肥、保水剂、固化剂和粘合剂所组成,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40%~60%的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10%~20%的炉渣、10%~20%的黏土、10%~15%的有机肥、0.5%~2%的保水剂、3%~7%的固化剂和0.5%~2%的粘合剂。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包括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炉渣、黏土、有机肥、保水剂、固化剂和粘合剂,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53%的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13%的炉渣、15%的黏土、12%的有机肥、1%的保水剂、4%的固化剂和2%的粘合剂。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基础原料:预采集一定质量的含水污泥以及含水的当地土,并将含水污泥与含水当地土进行充分混合搅拌,之后将搅拌后的含水污泥与含水的当地土去除水分,制成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并进行称重;2)筛选处理:称取适量的炉渣和黏土,将炉渣和黏土依次通过干燥,破碎处理,产生直径为5mm以下的干燥颗粒,将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炉渣和黏土按照组分比充分搅拌混匀,接着进行高温烘干,烘干后的固体进行破碎,筛选破碎后固体中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3)发酵处理:向混合后的固体颗粒中添加适量的有机肥并进行混合搅拌以及发酵处理;4)制作培养基:向发酵处理后的混合物中添加适量的保水剂、固化剂和粘合剂,接着进行充分混合搅拌。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有机肥为羊粪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物培养基的PH值为6.5~6.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作为基础原料,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植物培养基的成本,并且高效的利用了废置的污泥,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并且将基础原料与炉渣和黏土制成颗粒状,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又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含有当地土,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贴附在岩层表面,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具有持水和保肥的优良理化性质及高营养负荷特点,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所述植物培养基由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为基础原料,炉渣、黏土、有机肥、保水剂、固化剂以及粘合剂为辅料所组成,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40%~60%的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10%~20%的炉渣、10%~20%的黏土、10%~15%的有机肥、0.5%~2%的保水剂、3%~7%的固化剂以及0.5%~2%的粘合剂,所述污泥包括以城市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富营养河道及湖泊清淤底泥,从而高效的利用了废置的污泥,所述炉渣为火力发电厂的煤渣以及各种生活及工业炉渣混合,所述黏土优选为天然黏土,所述有机肥为牛或羊等方便获取的家养动物粪便,在保证培养基肥力的同时,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获取,并且有机肥和黏土可以有效的利用了污泥中所含的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从而提升了污泥的利用率,所述的保水剂为高吸水性树脂,所述固化剂为对环境无伤害的改性胺类固化剂,所述粘合剂采用植物类粘合剂,如淀粉等。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具体实施方案,所述植物培养基由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炉渣、黏土、有机肥、保水剂、固化剂以及粘合剂所组成,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53%的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13%的炉渣、15%的黏土、12%的有机肥、1%的保水剂、4%的固化剂、2%的粘合剂。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基础原料:预采集一定质量的含水污泥以及含水的当地土,并将含水污泥与含水当地土进行充分混合搅拌,之后将搅拌后的含水污泥与含水的当地土去除水分,,制成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并进行称重;2)筛选处理:称取适量的炉渣和黏土,将炉渣和黏土依次通过干燥,所述干燥温度为120~230度,干燥后形成总孔间隙率为52%~85%的团粒,接着将该团粒进行破碎处理,产生直径为5mm以下的干燥颗粒,将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炉渣和黏土按照组分比充分搅拌混匀,接着进行高温烘干,所述烘干温度为120~230度,烘干后形成总孔间隙率为52%~85%的团粒,将该团粒进行破碎,并破碎至粒径为2.5mm的颗粒,之后筛选破碎后固体中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3)发酵处理:向混合后的固体颗粒中添加适量的有机肥并进行混合搅拌以及发酵处理,发酵时间为3~4个月;4)制作培养基:向发酵处理后的混合物中添加适量的保水剂、固化剂以及粘合剂,接着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实际使用时,为了更好的使植物生长,将植物培养基的PH值调节为适合植物生长的6.5~6.9。为了更好的验证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制作几个试验例和对比例来验证本观赏植物培养基的效果:首先,配置植物培养基,其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为53%的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13%的炉渣、15%的黏土、12%的有机肥、1%的保水剂、4%的固化剂、2%的粘合剂,并调节该植物培养基的pH值为6.7。将上述培养基等分成5份,分别标记为1-5号培养基;配置当地土作为培养基,标记为6号培养基;配置当地土为基础原料且该基础原料占培养基的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炉渣、黏土、有机肥、保水剂、固化剂和粘合剂所组成,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40%~60%的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10%~20%的炉渣、10%~20%的黏土、10%~15%的有机肥、0.5%~2%的保水剂、3%~7%的固化剂和0.5%~2%的粘合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炉渣、黏土、有机肥、保水剂、固化剂和粘合剂所组成,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40%~60%的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10%~20%的炉渣、10%~20%的黏土、10%~15%的有机肥、0.5%~2%的保水剂、3%~7%的固化剂和0.5%~2%的粘合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炉渣、黏土、有机肥、保水剂、固化剂和粘合剂,所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53%的污泥与当地土的混合物、13%的炉渣、15%的黏土、12%的有机肥、1%的保水剂、4%的固化剂和2%的粘合剂。
3.一种用于山体复绿的高成活率植物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基础原料:预采集一定质量的含水污泥以及含水的当地土,并将含水污泥与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君,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