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山体的蓄水保水绿化修复系统,包括垂直山体本体、蓄水层、种植层和防护层,所述垂直山体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斜坡,所述斜坡的角度大于70度,所述垂直山体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蓄水层,所述斜坡上铺设有种植层,所述种植层包括至少两个沿铅垂方向依次埋设于斜坡中的种植袋,所述种植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一端插设在斜坡上的括锚杆和六角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蓄水层、种植层和防护层的综合作用完成了在垂直山体种植植被,且该植被不会受到土壤、水分以及防护等方面的困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山体的蓄水保水绿化修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体复绿修复的
,具体是一种垂直山体的蓄水保水绿化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伴随矿产资源的开发、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原有山体结构和植被进行了破坏,产生了大量的裸露边坡,影响生态景观的同时存在滑坡等安全隐患。然而现有的垂直山体的坡度极高,并且山体的斜坡处多为岩石层,使得斜坡处植被的种植变得极其困难。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可以在垂直山体种植植被,且植被不会受到土壤、水分以及防护等方面困扰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山体的蓄水保水绿化修复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垂直山体的蓄水保水绿化修复系统,包括垂直山体本体、蓄水层、种植层和防护层,所述垂直山体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斜坡,所述斜坡的角度大于70度,所述垂直山体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包括接水板、蓄水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阀门,所述接水板的下方设置有蓄水箱,且接水板与蓄水箱之间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接,所述蓄水箱朝向斜坡的一侧连通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斜坡上铺设有种植层,所述种植层包括至少两个沿铅垂方向依次埋设于斜坡中的种植袋,所述种植袋的下方穿过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穿过种植袋的部分设置有孔洞;所述种植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一端插设在斜坡上的括锚杆和六角网,所述锚杆沿斜坡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锚杆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至种植层的上方且锚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六角网,所述六角网与种植层之间留有间隙。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种植袋的横截面呈工字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种植袋内装填有泥土,所述泥土内填充有新型复合基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新型复合基质包括有机肥、缓释肥、保水剂、杀菌剂和土壤微生物。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新型复合基质中有机肥、缓释肥、保水剂、杀菌剂和土壤微生物的重量比为:1:0.3:0.1:0.08:0.0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土壤微生物包括酸性土壤菌群、解磷解钾微生物菌群、有机物分解菌群以及固氮菌群,各菌群按照重量比为1:1.3: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水板的上板面呈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蓄水层、种植层和防护层的综合作用完成了在垂直山体种植植被,且该植被不会受到土壤、水分以及防护等方面的困扰。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中的接水板设计成弧形结构,从而使得雨水天气过后,下落的雨水由于自身的重力,顺着接水板流入蓄水箱中,为种植层供水,从而实现高效的利用了水资源,使垂直山体的表面绿化成为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垂直山体的蓄水保水绿化修复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种植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种植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垂直山体的蓄水保水绿化修复系统,包括垂直山体本体1、蓄水层2、种植层3和防护层4,所述垂直山体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斜坡11,所述斜坡11的角度大于70度,所述垂直山体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蓄水层2。所述蓄水层2包括接水板21、蓄水箱22、第一管道23、第二管道24和阀门25,所述接水板21的上板面为方便雨水滑落至中心处的弧形,所述接水板21的下方设置有蓄水箱22,且接水板21与蓄水箱2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23相连接,所述蓄水箱22朝向斜坡11的一侧连通有第二管道24,所述第二管道24上设置有阀门25,当雨水天气过后,下落的雨水由于自身的重力,顺着接水板21流入蓄水箱22中,为种植层3供水,从而实现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使垂直山体的表面绿化成为可能。所述斜坡11上铺设有种植层3,所述种植层3包括至少两个沿铅垂方向依次埋设于斜坡11中的种植袋31,所述种植袋31的横截面呈工字型,从而使得种植袋31的底部可以方便嵌入斜坡11中,而种植袋31的顶部也可以更方便的卡住植被,所述种植袋31的下方穿过第二管道24,所述第二管道24穿过种植袋31的部分设置有孔洞241。所述种植层3的上方设置有防护层4,所述防护层4包括一端插设在斜坡11上的括锚杆41和六角网42,所述锚杆41沿斜坡1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锚杆41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至种植层3的上方且锚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六角网42,所述六角网42与种植层3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为1米左右,由于种植在种植袋31中的植被优选为尺寸不高且存活率高的植被,该植被优选为灌木,在种植袋31中生长的灌木一般生长为1米左右,避免了生长后的植被与六角网42相接触,使得灌木的生长受阻。实际工作时,首先打开阀门25,接着蓄水箱22中的水源顺着第二管道24流入种植层3内,并且由于第二管道24穿过种植袋31的部分设置有孔洞241,使得种植袋31接收的水分更加充足。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使种植袋31中的植被生存,所述种植袋31内装填有泥土311,所述泥土311内填充有新型复合基质。所述新型复合基质包括有机肥、缓释肥、保水剂、杀菌剂和土壤微生物,所述新型复合基质的详细配方为且1m3的轻型基质中添加有机肥40-50kg、缓释肥10-15kg、保水剂0.8-1.4kg、杀菌剂0.2-0.4kg以及土壤微生物0.03-0.06kg。其中,所述的保水剂为高吸水性树脂,所述的杀菌剂为多菌灵,所述缓释肥为尿素薄膜缓释肥,所述土壤微生物主要为土壤菌,主要包括酸性土壤菌群、解磷解钾微生物菌群、有机物分解菌群以及固氮菌群,四种菌群按照重量比为1:1.3:2:2的比例混合而成。采用上述种植袋31种植灌木,可以使灌木的成活率提高到85%-90%。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种植袋31内填充有泥土311和新型复合基质,在种植袋31内设置开口,之后将种植袋31沿斜坡11的长度方向依次埋设,接着在垂直山体本体1的顶部布置蓄水箱22和接水板21,并且蓄水箱22朝向斜坡11的一侧插入第二管道24,并且第二管道24与蓄水箱22之间安装控制水流的阀门25,之后将第二管道24顺着斜坡11向下布置,且第二管道24依次穿过种植袋31的开口,并且第二管道24埋设于种植袋31的部分开设有细密的孔洞241,接着在斜坡11上通过锤子敲打将锚杆41的一端插入斜坡11内,在此过程中控制锚杆41漏出的部分尺寸为1米上下,最后在锚杆41的悬臂端铺设六角网4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山体的蓄水保水绿化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山体本体(1)、蓄水层(2)、种植层(3)和防护层(4),所述垂直山体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斜坡(11),所述斜坡(11)的角度大于70度,所述垂直山体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蓄水层(2);/n所述蓄水层(2)包括接水板(21)、蓄水箱(22)、第一管道(23)、第二管道(24)和阀门(25),所述接水板(21)的下方设置有蓄水箱(22),且接水板(21)与蓄水箱(2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23)相连接,所述蓄水箱(22)朝向斜坡(11)的一侧连通有第二管道(24),所述第二管道(24)上设置有阀门(25);/n所述斜坡(11)上铺设有种植层(3),所述种植层(3)包括至少两个沿铅垂方向依次埋设于斜坡(11)中的种植袋(31),所述种植袋(31)的下方穿过第二管道(24),所述第二管道(24)穿过种植袋(31)的部分设置有孔洞(241);/n所述种植层(3)的上方设置有防护层(4),所述防护层(4)包括一端插设在斜坡(11)上的括锚杆(41)和六角网(42),所述锚杆(41)沿斜坡(1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锚杆(41)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至种植层(3)的上方且锚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六角网(42),所述六角网(42)与种植层(3)之间留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山体的蓄水保水绿化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山体本体(1)、蓄水层(2)、种植层(3)和防护层(4),所述垂直山体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斜坡(11),所述斜坡(11)的角度大于70度,所述垂直山体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蓄水层(2);
所述蓄水层(2)包括接水板(21)、蓄水箱(22)、第一管道(23)、第二管道(24)和阀门(25),所述接水板(21)的下方设置有蓄水箱(22),且接水板(21)与蓄水箱(2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23)相连接,所述蓄水箱(22)朝向斜坡(11)的一侧连通有第二管道(24),所述第二管道(24)上设置有阀门(25);
所述斜坡(11)上铺设有种植层(3),所述种植层(3)包括至少两个沿铅垂方向依次埋设于斜坡(11)中的种植袋(31),所述种植袋(31)的下方穿过第二管道(24),所述第二管道(24)穿过种植袋(31)的部分设置有孔洞(241);
所述种植层(3)的上方设置有防护层(4),所述防护层(4)包括一端插设在斜坡(11)上的括锚杆(41)和六角网(42),所述锚杆(41)沿斜坡(1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锚杆(41)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至种植层(3)的上方且锚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六角网(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君,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