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加热组合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135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冷红外加热模块,由风冷结构、加热模块和控制系统组成,风冷结构包括调频风机、导风板、风罩;加热模块包括红外加热管灯阵、红外加热模块框架、保温隔热层;控制系统包括Ⅴ型周波控制器、温控仪、红外测温仪;在加热过程中,风冷结构与红外加热管灯阵的由控制系统整体联动控制。过程中按温度反馈信号调节红外加热管灯阵的功率输出和冷却风机的冷却风量,这样可有效降低加热模块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延长加热灯管和模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加热组合模块
本技术属于红外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动控制的风冷红外加热组合模块。
技术介绍
石英红外线加热管光电转换率稳定,高温不变形,无有害辐射,无环境污染,抗蚀能力强,化学稳定性极好,热惯性小,热转换率高;长期使用,不蜕变本色,从而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波红外加热管为红外加热管的一种,辐射波长为2.2μm-2.7μm,适合大多非金属材质的加热过程。为了增加有效的加热面积,多个中波红外加热管可组成灯阵。但灯阵的长时间运行会导致热量在灯阵的工作环境中聚集,使得加热灯管管体和后覆反射膜等机构损坏,模块及工装等机械结构发生形变,降低了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加热灯管辐射产生的热量并未全部作用于前方被加热物体上,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向稳定输出,以温度反馈控制灯阵功率输出自动调节,同时控制模块中的风冷结构冷却灯管和整体工作环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冷加热组合模块,包括风冷结构、加热模块,所述风冷结构包括调频风机、风罩,调频风机与风罩围成一个风冷腔体,加热模块包括红外加热管灯阵、红外加热模块框架,红外加热管灯阵安装于红外加热模块框架中;风冷结构与加热模块结合一体;所述风冷加热模块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Ⅴ型周波控制器、温控仪、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置于红外加热模块框架外侧,温控仪采集红外测温仪的温度数据并传输给Ⅴ型周波控制器;Ⅴ型周波控制器分别调节调频风机、红外加热管灯阵输出。进一步的,为了使热量集中作用于生产物料,所述风冷结构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位于风冷结构和加热模块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加热模块框架内侧附有保温隔热层。进一步的,也可有效避免物料对加热灯管造成的损坏,所述加热模块的红外加热管灯阵前方配备防撞斜档杆。进一步的,为了使冷却风定向吹向下方导风板,所述风罩为锥台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风冷加热组合模块带有风冷结构和控制系统,在加热过程中,风冷结构与红外加热管灯阵的由控制系统整体联动控制。过程中按温度反馈信号调节红外加热管灯阵的功率输出和冷却风机的冷却风量,这样可有效降低加热模块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延长加热灯管和模块的使用寿命,此外风冷模块中设置导风板,也使得热量集中作用于生产物料,节约能耗。此外,本技术的风冷加热组合模块带有斜档杆,在不改变原有加热模块设计的情况下,斜档杆式的设计既不会使灯管的辐射量受到影响,也可有效避免物料对加热灯管造成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风冷加热组合模块风冷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个风冷加热组合模块结合的风冷结构仰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风冷加热组合模块风冷结构加热模块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风冷加热组合模块控制系统示意图。图中:风冷结构1,调频风机11,风罩12,导风板13,加热模块2,红外加热管灯阵21,红外加热模块框架22,保温隔热层23,防撞斜档杆24,控制系统3,Ⅴ型周波控制器31、温控仪32、红外测温仪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风冷加热组合模块,为风冷结构1、加热模块2和控制系统3组合而成。所述风冷结构1包括调频风机11、导风板13、风罩12,其中,风机11为独立调频轴流风机,调频风机11与风罩12围成一个风冷腔体,导风板13和风罩12为导风机械机构,风机11与导风板13安装于风罩12上,风罩12独特的锥台机构实现冷却风定向吹向下方导风板13。风罩12可以是不锈钢内附隔热层风罩。所述加热模块2包括红外加热管灯阵21、红外加热模块框架22、保温隔热层23等,红外加热管灯阵21安装于外框支架22内,灯管导线由两侧框架开孔处穿出。加热模块的外框支架22由不锈钢制成,内附保温隔热层23。红外加热管灯阵前方配备防撞斜挡杆24,可防止物料在运行时突然断裂造成灯管损坏。所述控制系统3包括Ⅴ型周波控制器31、温控仪32、红外测温仪33;红外测温仪33安装于框架22外侧,红外测温仪33可实时检测物料温度,可配置多个红外测温仪,监测不同区域被加热物体的温度,从而进行反馈信号到温控仪。温控仪32实现对红外测温仪所测温度信号的采集与传输功能,Ⅴ型周波控制器31接收反馈温度信号,进行运算和设计,给出指令调节红外加热管21的实时功率输出和冷却风机11的风量的实时输出。不锈钢风罩12为锥台结构设计,同时还有效迎合了客户实际生产线上空间狭小的限制。为了便于多个轴流风机在加热模块上组合安装与拆卸,每个不锈钢风罩间有独立的快插接头,可实现快插快拆,单独安装或拆卸每个轴流风机。外框支架22内有卡具将红外加热管灯阵21固定安装于外框支架22内。卡具为不锈钢材质,可有效的在高温工作环境中固定住加热灯管,而不出现脱落、扭曲等现象。本技术加热模块2在安装时,首先将防撞斜档杆24拆下,把匹配灯管的卡具安装于预留好的安装孔内;接着安装红外加热灯管,适度拧紧卡具的开合程度,保证模块在工作中灯管不会意外脱落、扭曲;灯管全部安装完毕后将导线顺序由出线口穿出,待模块安装于整体设备后与外部控制系统相连接,将所述防撞斜档杆安装后加热模块即安装完毕。本技术的风冷红外模块在使用时,操作人员根据物料加热需求,预先通过控制系统3的温控仪32设定好相应温度参数或升温曲线。Ⅴ周波控制器31与温控仪32结合在加热过程开始后实时以红外测温仪33采集监测点所提供的反馈信号为依据与设置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后,调节风机11的风量和红外加热管的输出功率,实现风冷结构1与红外加热灯管21工作的联动控制。在加热过程中,控制系统3将设定风冷结构启动后一段时间加热灯管开始工作,保证加热模块2不处于空烧运行状态。红外加热灯管在工作时热量聚集,使得管体温度升高,减少灯管使用寿命,并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加热模块本体也会很快变形,扭断红外加热管,也可能对加热过程的精度和均匀性有所有影响。配备风冷结构后,风机11持续定向送风,并根据温控反馈调节风量输出,既降低了加热灯管表面温度,避免后覆反射涂层快速挥发,延长其寿命,同时也使热风均吹送至需加热物体表面,提高加热速度,节能降耗。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冷加热组合模块,包括加热模块,加热模块包括红外加热管灯阵、红外加热模块框架,红外加热管灯阵安装于红外加热模块框架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结构和控制系统,所述风冷结构包括调频风机、风罩,调频风机与风罩围成一个风冷腔体;风冷结构与加热模块结合一体;所述控制系统包括Ⅴ型周波控制器、温控仪、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置于红外加热模块框架外侧,温控仪采集红外测温仪的温度数据并传输给Ⅴ型周波控制器;Ⅴ型周波控制器分别调节调频风机、红外加热管灯阵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加热组合模块,包括加热模块,加热模块包括红外加热管灯阵、红外加热模块框架,红外加热管灯阵安装于红外加热模块框架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结构和控制系统,所述风冷结构包括调频风机、风罩,调频风机与风罩围成一个风冷腔体;风冷结构与加热模块结合一体;所述控制系统包括Ⅴ型周波控制器、温控仪、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置于红外加热模块框架外侧,温控仪采集红外测温仪的温度数据并传输给Ⅴ型周波控制器;Ⅴ型周波控制器分别调节调频风机、红外加热管灯阵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哲田丽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丹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