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098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3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包括锂电池组、锂电池保护电路和电机调速控制电路,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单片机U1、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所述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电压检测端口分别对应连接5节锂电池;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和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充电保护引脚CO和放电保护引脚DO连接单片机U1;所述电机调速控制电路包括调速触发单元,所述调速触发单元包括二极管D7和电阻R38,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通过电阻R38连接单片机U1的PWM信号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电机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控制电路
本申请属于电池
,特别涉及锂电池的保护,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近年来,PDA、数字相机、手机、便携式音频设备和蓝牙设备等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锂电池作为主要电源,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由于利电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必须考虑充电、放电时的安全性,以防止特性劣化。在锂电池的日常充电、放电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充和过放的情况。多次过充和过放会对锂电池造成永久性的损坏,缩短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当锂电池损坏之后仍继续使用,容易导致锂电池发生爆炸,甚至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机控制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包括锂电池组、锂电池保护电路和电机调速控制电路,所述锂电池组包括10节锂电池,所述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单片机U1、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以及充电MOS开关电路、放电MOS开关电路;所述充电MOS开关电路串联连接在锂电池的充电回路中,所述放电MOS开关电路串联连接在锂电池的放电回路中;所述单片机U1连接充电MOS开关电路和放电MOS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电压检测端口分别对应连接5节锂电池;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和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充电保护引脚CO和放电保护引脚DO连接单片机U1;所述电机调速控制电路包括调速触发单元,所述调速触发单元包括二极管D7和电阻R38,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通过电阻R38连接单片机U1的PWM信号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电机驱动电路。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启动调速电路,所述启动调速电路包括启动调速开关SW1、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4以及电阻R48,所述电阻R1、R2串联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5V电源,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启动调速开关SW1连接电机的负接入口;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电阻R48连接电机的正接入口。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和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充电保护引脚CO连接单片机U1,所述过充触发电路包括PNP三极管Q3、PNP三极管Q5、以及N沟道MOS管Q8,所述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VCC电源,所述PNP三极管Q3的基级通过电阻R17与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的充电保护引脚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5与PNP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5的基级通过电阻R19与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充电保护引脚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0连接N沟道MOS管Q8的栅极,所述N沟道MOS管Q8的源极接地,所述N沟道MOS管Q8的漏极与单片机U1连接。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和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放电保护引脚DO连接单片机U1,所述过放触发电路包括PNP三极管Q9、PNP三极管Q10、以及N沟道MOS管Q11,所述PNP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VCC电源,所述PNP三极管Q9的基级通过电阻R24与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的放电保护引脚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3与PNP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10的基级通过电阻R31与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放电保护引脚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3连接N沟道MOS管Q11的栅极,所述N沟道MOS管Q11的源极接地,所述N沟道MOS管Q11的漏极与单片机U1连接。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充电MOS开关电路包括P沟道MOS管Q6、NPN三极管Q7,所述P沟道MOS管Q6的源极连接正充电端口CH+,所述P沟道MOS管Q6的漏极连接锂电池组的正接入口B+,所述P沟道MOS管Q6的栅极通过NPN三极管Q7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7的基级连接单片机U1,负充电端口CH-连接锂电池组的负接入口B-。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放电MOS开关电路包括带反并联二极管的N沟道MOS管QM1,所述N沟道MOS管QM1的栅极连接单片机U1,所述N沟道MOS管QM1的漏极与负负载接入端口,所述N沟道MOS管QM1的源极与锂电池组的负接入口B-连接。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充放电高温检测电路,所述充放电高温检测电路包括热敏电阻NTC和分压电阻R18,分压电阻R18的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与NTC串接后接地,所述热敏电阻NTC与分压电阻R18的串联点连接至单片机U1。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短路检测电路,所述短路检测电路包括比较器U5,所述比较器U5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电压采样电阻32连接N沟道MOS管QM1的源极,所述比较器U5的正向输入端接入基准电压电路,所述比较器U5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U1的短路检测信号输入端。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过流检测电路,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阻R45,所述电压采样电阻R45的一端连接锂电池接入口的负极端,所述电压采样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1。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U4、带反并联二极管的P沟道MOS管Q2、NPN三极管Q1,所述三端稳压器U4的输出端输出5V器件工作电压,所述三端稳压器U4的输入端连接P沟道MOS管Q2的漏极,所述P沟道MOS管Q2的源极接负载接入口的正极端,所述P沟道MOS管Q2的栅极连接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级连接单片机U1的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保护,避免锂电池的过充、过放,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加入了过流保护、短路保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锂电池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包括锂电池组、锂电池保护电路和电机调速控制电路,所述锂电池组包括10节锂电池,所述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单片机U1、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组、锂电池保护电路和电机调速控制电路,所述锂电池组包括10节锂电池,所述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单片机U1、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以及充电MOS开关电路、放电MOS开关电路;/n所述充电MOS开关电路串联连接在锂电池的充电回路中,所述放电MOS开关电路串联连接在锂电池的放电回路中;所述单片机U1连接充电MOS开关电路和放电MOS开关电路的控制端;/n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所述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电压检测端口分别对应连接5节锂电池;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和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充电保护引脚CO和放电保护引脚DO连接单片机U1;/n所述电机调速控制电路包括调速触发单元,所述调速触发单元包括二极管D7和电阻R38,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通过电阻R38连接单片机U1的PWM信号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电机驱动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组、锂电池保护电路和电机调速控制电路,所述锂电池组包括10节锂电池,所述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单片机U1、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以及充电MOS开关电路、放电MOS开关电路;
所述充电MOS开关电路串联连接在锂电池的充电回路中,所述放电MOS开关电路串联连接在锂电池的放电回路中;所述单片机U1连接充电MOS开关电路和放电MOS开关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所述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电压检测端口分别对应连接5节锂电池;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和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充电保护引脚CO和放电保护引脚DO连接单片机U1;
所述电机调速控制电路包括调速触发单元,所述调速触发单元包括二极管D7和电阻R38,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通过电阻R38连接单片机U1的PWM信号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电机驱动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调速电路,所述启动调速电路包括启动调速开关SW1、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4以及电阻R48,所述电阻R1、R2串联连接,所述电阻R1、R2的串联点连接单片机U1,所述电阻R2的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5V电源,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启动调速开关SW1连接电机的负接入口,且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电阻R48连接电机的正接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和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充电保护引脚CO通过过充触发电路连接单片机U1,所述过充触发电路包括PNP三极管Q3、PNP三极管Q5、以及N沟道MOS管Q8,所述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VCC电源,所述PNP三极管Q3的基级通过电阻R17与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的充电保护引脚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5与PNP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5的基级通过电阻R19与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充电保护引脚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0连接N沟道MOS管Q8的栅极,所述N沟道MOS管Q8的源极接地,所述N沟道MOS管Q8的漏极与单片机U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2和第二5节锂电池保护IC芯片U5的放电保护引脚DO通过过放触发电路连接单片机U1,所述过放触发电路包括PNP三极管Q9、PNP三极管Q10、以及N沟道MOS管Q11,所述PNP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VCC电源,所述PNP三极管Q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盼盼李杰栋张强根田凯滕跃刘滕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杰跃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