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透式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00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0
本申请涉及渗透式接地装置,包括接地引下线、地中接地导体和装有导电溶液的地面绝缘容器,所述接地引下线一端连接电力设备、另一端延伸入地下,所述地中接地导体为部分延伸入地下的中空管件,所述地中接地导体地上部分与所述地面绝缘容器连通、地下部分与所述接地引下线连接,所述地中接地导体的地下部分开设有若干渗透孔,所述地面绝缘容器内的导电溶液经所述地中接地导体流入地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部导电液体利用接地装置渗透网络对整个接地装置的土壤电阻率进行土质导电性渗透改善,短路电流可通过导电液体渗透区域迅速顺利得泄放入大地中,该装置极大改善了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土壤特性,用于提高接地装置接地性能作用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透式接地装置
本申请属于电力系统接地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渗透式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接地装置接地性能的优劣是关系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输变电工程发生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相当大,当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或遭受雷击时,会造成地网局部的电位抬升,对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按照接地网设计的基本要求,防雷及接地装置既要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又要保证人身安全。接地网为站内的各种电气设备提供一个公共的参考地,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将故障电流迅速泄漏入地,控制接地网的最大电位升高,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但是很多情况下,如山区、戈壁,由于土壤地质结构的关系,造成输变电工程的接地性能很差,短路电流无法迅速顺利得泄放入大地中,可能会发生因接地装置接地性能不良造成的电气故障。通常,面对这种情况,工程人员通过挖深井,或者敷设较大规模的接地扁铁,或者填埋降阻剂以达到降低土壤电阻率进而提高接地参数性能的目的,但这些都存在工程浩大、降阻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如中国专利CN201910054988.2公开了一种具有离子缓释功能的接地模块,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容纳有离子缓释剂,所述内胆外表面包覆有导电编织层,所述内胆表面开设有连通导电编织层和腔体的渗水微孔,所述离子缓释剂的粒径大于渗水微孔的孔径。该接地模块在内胆的腔体内填装离子缓释剂,通过渗水微孔通过雨水的流动向土壤中渗透,达到缓释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电阻率,但其存在装置结构复杂,埋设工程量大,降阻效果并不明显,依赖气候等缺陷,尤其无法适应复杂地形和干旱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地装置工程浩大、降阻效果不明显等不足,从而提供一种便于各种环境铺设、接地性能作用显著的渗透式接地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渗透式接地装置,包括接地引下线、地中接地导体和装有导电溶液的地面绝缘容器,所述接地引下线一端连接电力设备、另一端延伸入地下,所述地中接地导体为部分延伸入地下的中空管件,所述地中接地导体地上部分与所述地面绝缘容器连通、地下部分与所述接地引下线连接,所述地中接地导体的地下部分开设有若干渗透孔,渗透孔位于所述中空管件的管壁上,所述地面绝缘容器内的导电溶液经所述地中接地导体流入地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引下线为横截面积不小于6平方厘米的镀锌钢扁铁,所述地中接地导体为不锈钢中空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中接地导体包括若干横置中空管和立式中空管,所述横置中空管呈井字形彼此交错埋于地下,所述立式中空管由地面竖直延伸入地下,所述立式中空管顶部与所述地面绝缘容器连通、底部与所述横置中空管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渗透孔直径为0.3-0.6厘米,相邻所述渗透孔间间隔8-12厘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顶部呈扁平状的金属抱箍,所述金属抱箍紧抱固定所述中空管件地下部分,所述金属抱箍顶部与所述接地引下线地下一端焊接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管件的地下部分呈倒T字形,所述金属抱箍间隔分布在所述中空管件水平设置的管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中接地导体地上部分外包裹有绝缘护套,所述地面绝缘容器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面绝缘容器上设有溶液注入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中接地导体延伸入地下深度不小于0.8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渗透式接地装置,它将传统的镀锌钢扁铁接地装置改成空心并带有渗透孔的不锈钢接地管接地装置,通过外部导电液体利用接地装置渗透网络对整个接地装置的土壤电阻率进行土质导电性渗透改善,短路电流可通过导电液体渗透区域迅速顺利得泄放入大地中,即便导电液体中水分流失,剩下的含盐离子的土壤环境仍可以实现短路电流的迅速顺利泄放大地。该装置极大改善了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土壤特性,用于提高接地装置接地性能作用显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渗透式接地装置工作运行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渗透式接地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一种渗透式接地装置,包括接地引下线1、地中接地导体2和装有导电溶液的地面绝缘容器3。接地引下线1一端连接待接地的电力设备4、另一端向下延伸入地下直至一定深度,从而电力设备4可由接地引下线1实现接地。地中接地导体2为部分延伸入地下的中空管件,地中接地导体2在地上的部分与上述的地面绝缘容器3连通、地中接地导体2的地下部分与上述的接地引下线1地下部分连接。实现接地引下线1和地中接地导体2的导电连接,为了进一步增加装置的接地性能,地中接地导体2的地下部分开设有若干渗透孔5,地面绝缘容器3内的导电溶液经地中接地导体2流入地下。具体的,渗透孔5位于中空管件的管壁上,导电溶液先加注在地面绝缘容器3内,再依次经由中空管件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最终通过渗透孔5渗入土壤,达到改善土壤电阻率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渗透式接地装置的敷设设计及施工工艺均按照标准的变电站接地装置进行设计,不再赘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地引下线1为横截面积不小于6平方厘米的镀锌钢扁铁,以满足系统热稳定校核计算,不会使接地引下线轻易熔断。地中接地导体2为不锈钢中空管,不锈钢材料用以尽量延缓被土壤环境所腐蚀,管体截面积同样满足系统热稳定校核计算。为了进一步保障渗透效果,提高渗透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地中接地导体2包括若干横置中空管和立式中空管,请参考图2,横置中空管呈井字形彼此交错埋于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渗透式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引下线、地中接地导体和装有导电溶液的地面绝缘容器,所述接地引下线一端连接电力设备、另一端延伸入地下,所述地中接地导体为部分延伸入地下的中空管件,所述地中接地导体地上部分与所述地面绝缘容器连通、地下部分与所述接地引下线连接,所述地中接地导体的地下部分开设有若干渗透孔,渗透孔位于所述中空管件的管壁上,所述地面绝缘容器内的导电溶液经所述地中接地导体流入地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透式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引下线、地中接地导体和装有导电溶液的地面绝缘容器,所述接地引下线一端连接电力设备、另一端延伸入地下,所述地中接地导体为部分延伸入地下的中空管件,所述地中接地导体地上部分与所述地面绝缘容器连通、地下部分与所述接地引下线连接,所述地中接地导体的地下部分开设有若干渗透孔,渗透孔位于所述中空管件的管壁上,所述地面绝缘容器内的导电溶液经所述地中接地导体流入地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式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引下线为横截面积不小于6平方厘米的镀锌钢扁铁,所述地中接地导体为不锈钢中空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式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中接地导体包括若干横置中空管和立式中空管,所述横置中空管呈井字形彼此交错埋于地下,所述立式中空管由地面竖直延伸入地下,所述立式中空管顶部与所述地面绝缘容器连通、底部与所述横置中空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式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磊寇晓适张科董曼玲丁国君王伟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