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驱动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75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驱动机构,包括端部侧壁安装气体检测器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气体检测器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支撑轮,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组件,该设备设有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当需要在狭窄沟道内进行检测时,只用握着第三转杆依序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伸入沟道即可使检测器到达被测部位,且即使有阻挡物挡在被测部位周围处,也可移动拉动柱和拉环,使得第二转杆和第一转杆转动合适的角度,之后检测仪便能充分接近被测部位,由此可使检测质量不受影响,即其在使用时,施工人员能够方便的使用调节组件对检测仪进行不同角度的操作,由此降低检测难度,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驱动机构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气体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气体检测装置是一种气体泄露浓度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其中包括: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手持式气体检测仪、固定式气体检测仪、在线式气体检测仪等。主要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气体种类,气体传感器是用来检测气体的成分和含量的传感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是红外线气体检测仪,在使用时测量吸收光谱可判别出气体的种类;测量吸收强度可确定被测气体的浓度。常用的红外线气体检测仪的检测部分由两个并列的结构相同的光学系统组成。其中一个是测量室,另一个是参比室。两室通过切光板以一定周期同时或交替开闭光路。在测量室中导入被测气体后,具有被测气体特有波长的光被吸收,从而使透过测量室这一光路而进入红外线接收气室的光通量减少。气体浓度越高,进入到红外线接收气室的光通量就越少;而透过参比室的光通量是一定的,进入到红外线接收气室的光通量也一定。因此,被测气体浓度越高,透过测量室和参比室的光通量差值就越大。这个光通量差值是以一定周期振动的振幅投射到红外线接收气室的。接收气室用几微米厚的金属薄膜分隔为两半部,室内封有浓度较大的被测组分气体,在吸收波长范围内能将射入的红外线全部吸收,从而使脉动的光通量变为温度的周期变化,再可根据气态方程使温度的变化转换为压力的变化,然后用电容式传感器来检测,经过放大处理后指示出被测气体浓度。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气体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往往都是使用者手握仪器,将其放置在检测部位,以实现检测操作,但这种操作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需要在狭窄的沟道内进行检测时,使用者无法直接送达被测部位,便只能借助其他辅助驱动部件如固定杆等实现目的,但在送达时一旦被测部位周围出现较大的阻挡物,此时检测仪的位置会被阻挡物挡住,从而无法充分靠近检测位置,只能间隔一定距离检测,而这就使得后续的检测质量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驱动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常见的气体检测装置在狭窄的沟道内进行检测时,无法直接送达被测部位,只能借助其他辅助部件如固定杆等实现目的,但在送达时一旦被测部位周围出现较大的阻挡物,此时检测仪的位置会被阻挡物挡住,从而无法充分靠近检测位置,只能间隔一定距离检测,而这就使得后续的检测质量受到影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驱动机构,包括端部侧壁安装气体检测器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气体检测器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支撑轮,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头、第二转杆、一端与固定块连接的第一转杆以及通过转动头与第二转杆连接的第三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头与第二转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壁套接有主调节环,所述第三转杆的外侧壁套接有拉环,在所述主调节环与拉环之间连接有用于拉动主调节环移动的活动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外侧壁套接有副调节环,所述第三转杆内连接有拉动柱,且在所述第三转杆的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与拉动柱连接的拉动台,所述拉动台与副调节环之间设有用于拉动副调节环移动的移动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环的侧壁开设有容纳拉动台的容纳滑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头包括与第三转杆连接的旋转头以及与第二转杆连接的旋转套,所述旋转头与旋转套之间通过转动柱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一转杆均为中空式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转杆内安装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安装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端面安装有与副调节环连接的调节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该设备设置有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当使用者需要在狭窄沟道内进行检测时,只用握着第三转杆依序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伸入沟道即可使检测器到达被测部位,且即使有阻挡物挡在被测部位周围处,也可移动拉动柱和拉环,使得第二转杆和第一转杆转动合适的角度,之后检测仪便能充分接近被测部位,由此可使检测质量不受影响,即其在使用时,施工作业人员能够方便使用调节组件对检测仪进行不同角度的操作,由此降低了检测难度,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施工作业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气体检测器;2-固定块;3-支撑轮;4-调节组件;401-转动头;402-第一转杆;403-第二转杆;404-第三转杆;405-主调节环;406-拉环;407-活动杆;408-副调节环;409-拉动柱;410-通槽;411-拉动台;412-移动杆;413-容纳滑槽;414-旋转头;415-旋转套;416-转动柱;417-安装台;418-调节弹簧;419-调节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驱动机构,其通过可相互转动的第一转杆402、第二转杆403和第三转杆404实现对气体检测器1进行连续性的角度转换操作,使得气体检测器1能够进入不同的位置,即检测部位周围有较大的阻挡物存在时,只用先后移动拉动柱409和拉环406便可使第二转杆403和第一转杆402弯曲,之后气体检测器1会被弯曲的第一转杆402带动至被测部位实现检测操作,其操作简单,工人的工作效率较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端部侧壁安装气体检测器1的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远离气体检测器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支撑轮3,所述固定块2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组件4;该气体检测器1可选择市场上常见的红外线气体检测仪,该支撑轮3可选择万向轮,当使用者需要驱动气体检测器1进入狭窄的沟道等部位进行检测时,其只用握着调节组件4将气体检测器1推入沟道即可,在推入过程中,因有支撑轮3的存在,故气体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侧壁安装气体检测器(1)的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远离气体检测器(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支撑轮(3),所述固定块(2)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组件(4);/n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转动头(401)、第二转杆(403)、一端与固定块(2)连接的第一转杆(402)以及通过转动头(401)与第二转杆(403)连接的第三转杆(404),所述第一转杆(40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头(401)与第二转杆(403)连接;/n在所述第一转杆(402)的外侧壁套接有主调节环(405),所述第三转杆(404)的外侧壁套接有拉环(406),在所述主调节环(405)与拉环(406)之间连接有用于拉动主调节环(405)移动的活动杆(407),所述第二转杆(403)的外侧壁套接有副调节环(408),所述第三转杆(404)内连接有拉动柱(409),且在所述第三转杆(404)的侧壁开设有通槽(410),所述通槽(410)内设有与拉动柱(409)连接的拉动台(411),所述拉动台(411)与副调节环(408)之间设有用于拉动副调节环(408)移动的移动杆(4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侧壁安装气体检测器(1)的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远离气体检测器(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支撑轮(3),所述固定块(2)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组件(4);
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转动头(401)、第二转杆(403)、一端与固定块(2)连接的第一转杆(402)以及通过转动头(401)与第二转杆(403)连接的第三转杆(404),所述第一转杆(40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头(401)与第二转杆(403)连接;
在所述第一转杆(402)的外侧壁套接有主调节环(405),所述第三转杆(404)的外侧壁套接有拉环(406),在所述主调节环(405)与拉环(406)之间连接有用于拉动主调节环(405)移动的活动杆(407),所述第二转杆(403)的外侧壁套接有副调节环(408),所述第三转杆(404)内连接有拉动柱(409),且在所述第三转杆(404)的侧壁开设有通槽(410),所述通槽(410)内设有与拉动柱(409)连接的拉动台(411),所述拉动台(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宗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