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气稳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563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炉气稳定系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炉膛连接的换气口;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固定在壳体中,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多块换热芯板,所述换热芯板分别相交连接形成多个换热通道,所述换气口位于换热芯体的一端,所述进气口及出气口位于换热芯体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与炉膛连接,炉膛排出的高温炉气进入壳体流经换热通道,高温炉气中的热量被换热芯板吸收,炉气降温后排出出气口;进气时,常温气体吸收换热芯版中储存的热量,升温后进入炉膛中,降低铝液造渣的机会,同时避免温度较低的空气对炉内的加热装置造成不利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利用了热量,提高了加热炉中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气稳定系统
本技术涉及铸造
中的一种炉气稳定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的铸造炉炉膛进排气系统通常是,在炉膛内建压充型时,使室温空气通过进气阀进入炉膛中;在卸压时,使高温炉气通过排气阀排到大气中。这样的进排气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一、冷空气进入高温炉内加速铝液造渣,且对加热装置的硅碳棒不利,容易导致断相;二、卸压时高温炉气直接经过排气阀排出,会导致排气阀损坏,增加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炉气稳定系统,其能有效降低排气温度,并避免冷气直接进入炉膛中。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炉气稳定系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炉膛连接的换气口;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固定在壳体中,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多块换热芯板,所述换热芯板分别相交连接形成多个换热通道,所述换气口位于换热芯体的一端,所述进气口及出气口位于换热芯体的另一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芯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换热板和至少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与至少两块第二换热板垂直相交。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用于固定换热芯体的多孔支板,所述多孔支板分别固定在换热芯体的两端,所述换热通道的端口与各多孔支板上的通孔一一对应。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上设有泄压出气阀,所述进气口上设有进气阀。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换气口位于壳体的顶面上,所述进气口位于壳体的底面上。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内层板和外层板,所述内层板和外层板之间设有保温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与炉膛连接,炉膛排出的高温炉气进入壳体流经换热通道,高温炉气中的热量被换热芯板吸收,炉气降温后排出出气口;进气时,常温气体吸收换热芯版中储存的热量,升温后进入炉膛中,降低铝液造渣的机会,同时避免温度较低的空气对炉内的加热装置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技术有效地利用了热量,提高了加热炉中的成品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左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排气时的气体流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进气时的气体流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炉气稳定系统,其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有进气口20、出气口30以及换气口40,换气口40与炉膛的炉气口连通。优选地,进气口20上设有进气阀,出气口30上设有泄压出气阀,以控制壳体10内的气压及进出气状况,从而保证保证炉膛内的炉气的稳定。壳体10内设有换热芯体50,换热芯体50包括多块换热芯板51,换热芯板51分别相交连接形成多个换热通道52。可选地,换热芯板51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第一换热板511和多块相互平行的第二换热板512,第一换热板511与至少两块第二换热板512垂直相交,相邻的两块第一换热板511与相邻的两块第二换热板512共同包围形成横截面为菱形的换热通道52,另外,亦有一部分的换热通道52由第一换热板511、第二换热板512及壳体10的内壁包围而成。换热芯板51可选用导热的铝板制作而成,既保证了换热效果,也节省了成本。换热芯体50通过两个多孔支板60固定在壳体10中,两个多孔支板60分别与换热芯体50的两端连接,且均焊接固定在壳体10内。换热通道52的端口与各多孔支板60上的通孔一一对应,不妨碍气体流经换热通道。多孔支板60的外侧,即远离换热芯体50的一侧,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使流经换热芯体50的气体能排出壳体10。换气口40位于换热芯体50的一端,进气口20及出气口30位于换热芯体50的另一端,以保证进气或排气时,气体能充分经过换热芯体50进行换热,从而提高热能的交换效率。换气口40、进气口20及出气口30均连通至多孔支板60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换气口40位于壳体10的顶面上,进气口20位于壳体10的底面上。以保证通过进气口20进入壳体10内的冷空气能充分经过换热芯体50,再通过换气口40进入到炉膛中,降低造渣机会和避免冷气对炉内加热装置的影响。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0包括内层板11和外层板12,内层板11和外层板12之间设有保温层13。可选地,保温层13可填充橡塑海绵、泡沫板等材料以达到保温效果,避免壳体10内的热量散失。本技术的运作流程如下:参照图3,从炉膛中排出的燃烧后的高温气体通过换气口40进入壳体10中,高温气体流经各换热通道52,打开泄压出气阀,壳体10中的气体从出气口30排出。高温气体的热量被储存到换热芯板51中,气体的温度降低,减少了高温炉气对排气阀的损害。当需要向炉膛内进气时,参照图4,打开进气阀,气体进入壳体10后流经各换热通道52,气体吸收换热芯板51中储存的热量,从而升温,升温后的气体通过换气口进入到炉膛中,加热后的空气进入到炉膛中,降低造渣机会和避免冷气对炉内加热装置的影响,避免加热装置的碳硅棒断相。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气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设有进气口(20)、出气口(30)以及与炉膛连接的换气口(40);/n换热芯体(50),所述换热芯体(50)固定在壳体(10)中,所述换热芯体(50)包括多块换热芯板(51),所述换热芯板(51)分别相交连接形成多个换热通道(52),所述换气口位于换热芯体(50)的一端,所述进气口(20)及出气口(30)位于换热芯体(50)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气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设有进气口(20)、出气口(30)以及与炉膛连接的换气口(40);
换热芯体(50),所述换热芯体(50)固定在壳体(10)中,所述换热芯体(50)包括多块换热芯板(51),所述换热芯板(51)分别相交连接形成多个换热通道(52),所述换气口位于换热芯体(50)的一端,所述进气口(20)及出气口(30)位于换热芯体(50)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气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板(51)包括至少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换热板(511)和至少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二换热板(512),所述第一换热板(511)与至少两块第二换热板(512)垂直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瑞罗明王成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戴卡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