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54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包括基座、外环火盖、内环火盖以及外环引射管,该基座具有中心腔和环腔,外环引射管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均横向相向设置,且两者的进气口相互错开,上述环腔与中心腔之间留有环向间隙,该环形间隙中设置有以中心腔为中心的环形的罩体,两根外环引射管分别设置在罩体的底部,从而在基座底部的两侧分别形成由环腔底壁的底面和罩体的上面围成的二次空气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高引射效率,并能起到辅助点火的作用,罩体的设置能实现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的分流,避免燃烧后的气体混合物混入各引射管中,从而保证燃烧器的正常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上进风燃气燃烧器由于本身结构的限制,普遍存在着引射效率不高的问题。如申请号为201711370764.X(公开号为CN10803632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上置式燃烧器,其从上至下包括设有火盖、中盘和底座,中盘与底座安装配合形成小火引射管和主火引射管,中盘内还设有小出火管和主出火管,小火引射管出气端与小出火管连接,主火引射管出气端与主出火管连接,小火引射管和主火引射管的另一端即进气端分别连接燃气接口,中盘与火盖安装配合形成燃烧室,火盖顶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条形出火孔。该专利中由于燃烧室的结构限制,使得主火引射管长度较短,从而对其引射距离短,对其引射力造成影响。此外,市场上的一些上进风燃烧器通过在面板上开孔来补充燃烧所需的空气,汤汁或者烹饪杂物容易通过面板进入灶具的壳体中,不方便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引射效率高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点火成功率高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包括基座、环形的外环火盖、内环火盖以及外环引射管,该基座具有中心腔和围设在该中心腔外周的环腔,该中心腔和环腔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盖设在中心腔和环腔中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外环引射管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均横向相向设置,且两者的进气口相互错开,上述环腔与中心腔之间留有环向间隙,该环形间隙中设置有以中心腔为中心的环形的罩体,且该罩体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的外周面连接为一体,两根外环引射管分别设置在罩体的底部,且各外环引射管的顶面与罩体的底面连为一体,从而在基座底部的两侧分别形成由环腔底壁的底面和罩体的上面围成的二次空气通道。进一步,优选地,罩体的上表面沿周向由上向下倾斜,而各二次空气通道对应的环腔底壁的底面均从外至内向上倾斜,这样使得各二次空气通道倾斜向上,从而可减小各二次空气通道的长度,进而减少气流流动的阻力。此外,燃烧过程中燃烧器周围空气随着与燃烧器距离的减小温度越来越高,随着压强的作用逐渐上升,斜向上的二次空气通道与热的二次空气流向接近,从而能减小流动中的能量损失。再进一步,各二次空气通道对应的环腔底壁的底面均由一侧的外环引射管向另一侧的外环引射管螺旋上升,从而使得气流在二次空气通道中形成涡旋,继而能降低二次空气导内环火孔的速度,进一步提升稳焰和协助点火的作用。为使气流能更好地在各二次空气通道中流动,各外环引射管的外侧端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而罩体包覆在外环引射管的顶面上,罩体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的外周面形成光滑连接,且罩体的上表面和环腔底壁的底面均呈光滑状,从而能更好的在贴壁作用下引导气流沿二次空气通道流动。各外环引射管的进气口的侧壁均沿周向向外延伸而分别形成的第一挡壁,该第一挡壁的上端缘与罩体的底面连接为一体。上述第一挡壁的外侧缘位于罩体的底部,且该外侧缘朝另一侧沿罩体周向延伸而形成第二挡壁,该第二挡壁的自由端套设在外环引射管上并与该外环引射管的外周面连接为一体,且第二挡壁的上端缘与罩体的底面连接为一体。通过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的设置,从而将罩体底部的空间分隔,使得各外环引射管的进气口处分别形成独立的进气空间,保证足够的一次空气的射入,避免两根外环引射管发生抢夺空气的现象。作为优选,上述罩体的下方设置有喷嘴座,其包括圆盘状的座体,各第二挡壁的下端缘与上述座体的顶面之间形成进气间隙。优选地,各第二挡壁的下端缘均呈波浪状,这样不仅能使燃烧器的外观美观,而且能促进一次空气进入由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分隔的空间中,并且能避免溢液沿罩体表面以及第二挡壁向下流动而堵塞上述进气间隙。此外,各第二挡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垫块,各垫块的底部分别与上述座体的顶面相抵,各垫块能对燃烧器进行竖向定位,从而提高燃烧器安装的稳定性,并且能减少燃烧过程中向下传热,从而提高热效率以及降低对热负荷的影响。上述喷嘴座的座体的顶面的中心处竖向设置有内环喷嘴,上述内环引射管位于内环喷嘴的上方,内环喷嘴的燃气出口与内环引射管的进气口正对。该内环喷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外环喷嘴,各外环喷嘴的燃气出口与对应的外环引射管的进气口正对。并且,各外环喷嘴与上述罩体通过卡扣结构定位,从而方便喷嘴座与燃烧器的组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外环喷嘴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块,而上述罩体底面的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供对应的定位凸块卡入的定位凹槽。进一步,还包括竖向设置的点火针,上述罩体上开设有组装口,而上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孔,该点火针的上端插入组装口中,下端插入安装孔中。该点火针与上述二次空气通道配合能进一步提高点火的成功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设置有两个外环引射管能提高外环火盖的引射效率,两根外环引射管均横向设置,从而能使各外环引射管的出气口直接伸入外环混气腔中,减少外环引射管中的混合气体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保证外环引射管的高效引射,两根外环引射管的进气口相互错开,从而能避免两者的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引射效率。通过设置二次空气通道能促进内环火孔火焰的燃烧,并能起到辅助点火的作用。此外,通过罩体的设置能实现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的分流,避免燃烧后的气体混合物混入各引射管中,从而保证燃烧器的正常燃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G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图5为图4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嘴座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8为图7中H部分的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点火针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11所示,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包括基座51,环形的外环火盖52、内环火盖53、外环引射管54、内环引射管55以及点火针56。该基座51具有中心腔511和围设在该中心腔511外周的环腔512,该中心腔511和环腔512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53和外环火盖52分别盖设在中心腔511和环腔512上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该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分别与上述内环引射管55和外环引射管5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外环引射管54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54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5120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54均横向相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包括基座(51),环形的外环火盖(52)、内环火盖(53)以及外环引射管(5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51)具有中心腔(511)和围设在该中心腔(511)外周的环腔(512),该中心腔(511)和环腔(512)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53)和外环火盖(52)分别盖设在中心腔(511)和环腔(512)上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n所述外环引射管(54)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54)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5120)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54)均横向相向设置,且两者的进气口(128)相互错开,/n所述环腔(512)与中心腔(511)之间留有环向间隙,该环形间隙中设置有以中心腔(511)为中心的环形的罩体(58),且该罩体(58)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512)的外周面连接为一体,两根外环引射管(54)分别设置在罩体(58)的底部,且各外环引射管(54)的顶面与罩体(58)的底面连为一体,从而在基座(51)底部的两侧分别形成由环腔(512)底壁的底面和罩体(58)的顶面围成的二次空气通道(5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包括基座(51),环形的外环火盖(52)、内环火盖(53)以及外环引射管(5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51)具有中心腔(511)和围设在该中心腔(511)外周的环腔(512),该中心腔(511)和环腔(512)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53)和外环火盖(52)分别盖设在中心腔(511)和环腔(512)上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
所述外环引射管(54)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54)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5120)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54)均横向相向设置,且两者的进气口(128)相互错开,
所述环腔(512)与中心腔(511)之间留有环向间隙,该环形间隙中设置有以中心腔(511)为中心的环形的罩体(58),且该罩体(58)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512)的外周面连接为一体,两根外环引射管(54)分别设置在罩体(58)的底部,且各外环引射管(54)的顶面与罩体(58)的底面连为一体,从而在基座(51)底部的两侧分别形成由环腔(512)底壁的底面和罩体(58)的顶面围成的二次空气通道(5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58)的顶面沿周向由上向下倾斜,而各二次空气通道(59)对应的环腔(512)底壁的底面均从外至内向上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二次空气通道(59)对应的环腔(512)底壁的底面均由一侧的外环引射管(54)向另一侧的外环引射管(54)螺旋上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外环引射管(54)的外侧端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而罩体(58)包覆在外环引射管(54)的顶面上,罩体(58)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512)的外周面形成光滑连接,且罩体(58)的上表面和环腔(512)底壁的底面均呈光滑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外环引射管(5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东柯情郑军妹刘晓刚俞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