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54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包括基座,环形的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外环引射管以及内环引射管,该基座具有中心腔和围设在该中心腔外周的环腔,该中心腔和环腔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盖设在中心腔和环腔中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该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分别与上述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相连通,上述基座、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外环引射管以及内环引射管为一体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基座、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外环引射管以及内环引射管为一体件,从而使得燃烧器的结构简单,方便清洁,并且装配位置少,能有效避免气体泄漏,并能有效减少燃烧器的散热,进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上进风燃气燃烧器由于本身结构的限制,普遍存在着引射效率不高的问题。如申请号为201711370764.X(公开号为CN108036320A)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上置式燃烧器,其从上至下包括设有火盖、中盘和底座,中盘与底座安装配合形成小火引射管和主火引射管,中盘内还设有小出火管和主出火管,小火引射管出气端与小出火管连接,主火引射管出气端与主出火管连接,小火引射管和主火引射管的另一端即进气端分别连接燃气接口,中盘与火盖安装配合形成燃烧室,火盖顶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条形出火孔。该专利中由于燃烧室的结构限制,使得主火引射管长度较短,从而对其引射距离短,对其引射力造成影响。此外,市场上的一些上进风燃烧器通过在面板上开孔来补充燃烧所需的空气,汤汁或者烹饪杂物容易通过面板进入灶具的壳体中,不方便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引射效率高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包括基座,环形的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外环引射管以及内环引射管,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中心腔和围设在该中心腔外周的环腔,该中心腔和环腔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盖设在中心腔和环腔中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该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分别与上述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相连通,上述基座、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外环引射管以及内环引射管为一体件。作为优选,上述环腔与中心腔之间留有环向间隙,该环形间隙中设置有以中心腔为中心的环形的罩体,且该罩体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的外周面连接为一体,两根外环引射管分别设置在罩体的底部,且各外环引射管的顶面与罩体的底面连为一体,上述内环引射管竖向穿设在环腔的中心处。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基座、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外环引射管以及内环引射管的一体化结构。作为优选,上述内环火盖的顶缘沿周向径向向内凹陷而形成第一环槽,该第一环槽搭放在中心腔的环壁上,上述环腔的两侧腔壁的顶缘分别沿周向向内凹陷而形成第二环槽上述外环火盖的内环壁和外环壁的底缘分别搭设在对应的第二环槽上。内、外环火盖与基座上下扣合有通过铆压形成一体件。所述外环引射管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均横向相向设置,且两者的进气口相互错开。设置有两个外环引射管能提高外环火盖的引射效率,两根外环引射管均横向设置,从而能使各外环引射管的出气口直接伸入外环混气腔中,减少外环引射管中的混合气体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保证外环引射管的高效引射,两根外环引射管的进气口相互错开,从而能避免两者的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引射效率。上述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包括环形的顶壁以及由该顶壁的内、外侧缘分别倾斜或竖直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上述顶壁沿周向由内向外倾斜,上述外环火孔布设在顶壁上,从而能有效避免溢液残留在外环火盖上,避免外环火孔被溢液堵塞,作为优选,所述外环火盖上设置有外环火孔,该外环火孔的深度较小并小于等于2mm。从而能有效解决回火的风险,有效提高燃烧器对燃气压力变化和燃气成分波动的适应性。所述外环火孔为小孔且其孔道从下至上朝外倾斜,该外环火孔沿周向设置在外环火盖的顶壁上并上下并列设置而形成火焰区,该火焰区位于顶壁的上部且该火焰区的外侧端沿周向间隔均设有防止锅支架被灼烧的防烧区。外环火孔采用内外多排布设的小孔能增大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与二次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和避免了黄焰的问题,同时能使火焰温度更均匀。作为优选,还包括点火针,上述罩体上开设有组装口,该点火针竖向穿设在该组装口中。作为优选,上述罩体的下方设置有喷嘴座,其包括圆盘状的座体,座体的顶面的中心处竖向设置有内环喷嘴,上述内环引射管位于内环喷嘴的上方,内环喷嘴的燃气出口与内环引射管的进气口正对。该内环喷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外环喷嘴,各外环喷嘴的燃气出口与对应的外环引射管的进气口正对。进一步,各外环喷嘴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块,而上述罩体底面的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供对应的定位凸块卡入的定位凹槽。上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点火针的下端穿设在该安装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基座、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外环引射管以及内环引射管为一体件,从而使得燃烧器的结构简单,方便清洁,并且装配位置少,能有效避免气体泄漏,并能有效减少燃烧器的散热,进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G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图5为图4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嘴座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8为图7中H部分的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点火针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11所示,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包括基座51,环形的外环火盖52、内环火盖53、外环引射管54、内环引射管55以及点火针56。该基座51具有中心腔511和围设在该中心腔511外周的环腔512,该中心腔511和环腔512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53和外环火盖52分别盖设在中心腔511和环腔512上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该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分别与上述内环引射管55和外环引射管5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外环引射管54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54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5120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54均横向相向设置,且两者的进气口128相互错开。设置有两个外环引射管54能提高外环火盖52的引射效率,两根外环引射管54均横向设置,从而能使各外环引射管54的出气口直接伸入外环混气腔5120中,减少外环引射管54中的混合气体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保证外环引射管54的高效引射,两根外环引射管54的进气口128相互错开,从而能避免两者的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引射效率。上述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大小沿周向呈递增递减交替变化,各外环引射管54的出气口分别处于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的最大处,且两者的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的递减方向均为顺时针或逆时针。这样从两根外环引射管54流出的两股气流能分别随外环混气腔5120的内部形状的变化沿同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流动并相互混流,从而增加引射效果。外环混气腔5120的横截面的交替变化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包括基座(51),环形的外环火盖(52)、内环火盖(53)、外环引射管(54)以及内环引射管(55),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座(51)具有中心腔(511)和围设在该中心腔(511)外周的环腔(512),该中心腔(511)和环腔(512)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53)和外环火盖(52)分别盖设在中心腔(511)和环腔(512)上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该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分别与上述内环引射管(55)和外环引射管(54)相连通,上述基座(51)、外环火盖(52)、内环火盖(53)、外环引射管(54)以及内环引射管(55)为一体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包括基座(51),环形的外环火盖(52)、内环火盖(53)、外环引射管(54)以及内环引射管(55),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座(51)具有中心腔(511)和围设在该中心腔(511)外周的环腔(512),该中心腔(511)和环腔(512)均顶部开口,而上述内环火盖(53)和外环火盖(52)分别盖设在中心腔(511)和环腔(512)上而分别形成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该内环混气腔(5110)和外环混气腔(5120)分别与上述内环引射管(55)和外环引射管(54)相连通,上述基座(51)、外环火盖(52)、内环火盖(53)、外环引射管(54)以及内环引射管(55)为一体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腔(512)与中心腔(511)之间留有环向间隙,该环形间隙中设置有以中心腔(511)为中心的环形的罩体(58),且该罩体(58)的上端口的口缘与环腔(512)的外周面连接为一体,上述外环引射管(54)横向设置在罩体(58)的底部,且各环引射管(54)的顶面与罩体(58)的底面连为一体,上述内环引射管(55)竖向穿设在环腔(512)的中心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53)包括筒状的座体(531)和盖封在该座体(531)顶部开口上的端盖(532),该内环火盖(53)的顶缘沿周向径向向内凹陷而形成第一环槽(533),该第一环槽(533)搭放在中心腔(511)的环壁上,上述环腔(512)的两侧腔壁的顶缘分别沿周向向内凹陷而形成第二环槽(5123),上述外环火盖(52)的内环壁(522)和外环壁(523)的底缘分别搭设在对应的第二环槽(5123)上,内、外环火盖(53,52)与基座(51)上下扣合有通过铆压形成一体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引射管(54)为两根,各外环引射管(54)分别与上述外环混气腔(5120)相通,且两根外环引射管(54)均横向相向设置,且两者的进气口(128)相互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东柯情刘晓刚郑军妹俞瑜肖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