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国强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466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由立管接头和横管接头构成;立管接头上下连通、中部有与横管接头联通的排水出口;横管接头除顶部有开口和立管接头联通的排水出口、通道开口外,其它地方与立管接头的外壁面均封闭;横管接头由水封槽、通道开口、联通通道、及横支管接口构成;水封槽呈碗型、底部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能使连接所有排水器具的水封不易干涸,能提高排水安全性,排水通畅性也能得以改善,同时便于管道更换、拆除安装,且能节省排水横支管使用量、卫生间不会因任何原因产生积水、不易产生异味,排水立管排水不会返流入水封、同时能减少产品占用建筑平面空间的一种同层排水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同层排水管件,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
技术介绍
目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道敷设需多每个排水器具下方均设置存水弯,不经常使用的器具存水弯水封存水容易干涸,卫生间容易产生异味,有些管道布局虽然采用集中水封方式,但集中水封排水流道窄,容易造成排水不通畅,更甚者有些产品构造使立管中的排水会返流到水封中,造成排水安全性降低,而装配式建筑的卫生间多采用地面结构降板,当卫生间中给排水管道老化或产生漏水等突发性事故时,降板内的积水长期无法安全排放,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开发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能使连接所有排水器具的水封不易干涸,能提高排水安全性,排水通畅性也能得以改善,同时便于管道更换、拆除安装,且能节省排水横支管使用量、卫生间不会因任何原因产生积水、不易产生异味,排水立管排水不会返流入水封、同时能减少产品占用建筑平面空间的一种同层排水管件。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由立管接头和横管接头构成;立管接头上下连通、中部有与横管接头联通的排水出口立管接头连接上下立管,横管接头连接废水器具排水管;横管接头除顶部有开口和立管接头联通的排水出口、通道开口外,其它地方与立管接头的外壁面均封闭;横管接头由水封槽、通道开口、联通通道、水封构件及横支管接口构成,该结构横管接头可连接多个器具排水,共用一个水封,减少水封或存水弯的使用,减少管道堵塞机率,可减少横支管的使用;水封槽呈碗型、底部封闭,上端开口a与封闭的顶部距离大于10mm,水封槽内有下端伸入水封槽、距离水封槽底部大于10mm距离、呈柱状空腔、上下连通的水封构件,该结构使横管接头内形成共用水封的结构极为简单,减少管道堵塞机率,在确保排水流道排水量的同时能减少产品的总厚度;水封构件上部与横管接头的上部密封连接,开口处内壁有橡胶圈垫,橡胶圈垫的内壁上套有横支管接口,横支管接口上下连通,下部伸入空腔的水封构件内,该结构横支管接口可根据器具的位置调节高度及方向,便于产品安装;横支管接口的外壁与相邻的立管接头的外壁距离大于30mm,该结构确保横管接头内的流道宽度能确保产品的排水流量,排水不易堵塞。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水封构件上端有积水排入口,积水排入口的流道的外壁与水封构件的外壁封闭,内壁与水封构件的内壁联通,该结构积水排入口与其他废水排水器具共用一个水封,确保其与其他废水器具同具排水安全性,地面无积水时,积水排入口不会返溢异味。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水封槽顶部有凸出水封槽顶部外壁的防倒流挡板该结构确保立管排水不会返溢入水封槽,同时能缩短横管接头的总长度,以达到产品安装少占用建筑平面空间的结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联通立管接口和水封槽外壁的联通通道的底部有坡度落差,该结构使横管接头排水不会产生淤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联通通道的封闭的顶部内壁c高于水封构件顶部的横管接头开口的顶部d,该结构可实现降低产品总厚度情况下,产品的流道宽度、排水过水断面面积增大,使产品排水流量增大,不易产生堵塞。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水封槽内壁有从中部向立管接头方向的斜面,该结构可加快污物排出水封槽,改善排水工况,使产品不会产生排水淤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本技术移除横管接口后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由立管接头1和横管接头2构成;立管接头1上下连通、中部有与横管接头2联通的排水出口3;横管接头2除顶部有开口4和立管接头1联通的排水出口3、通道开口5外,其它地方与立管接头的外壁面均封闭;横管接头2由水封槽6、通道开口5、联通通道、水封构件7及横支管接口8构成;水封槽6呈碗型、底部封闭,上端开口a与封闭的顶部距离为40mm;水封槽6内有下端伸入水封槽6、距离水封槽6底部大于35mm距离、呈柱状空腔、上下连通的水封构件7;水封构件7上部与横管接头2的上部密封连接,开口4处内壁有橡胶圈垫10,橡胶圈垫10的内壁上套有横支管接口8,横支管接口8上下连通,下部伸入空腔的水封构件7内。横支管接口8的外壁与相邻的立管接头1的外壁距离为60mm。实施例2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由立管接头1和横管接头2构成。立管接头1上下连通、中部有与横管接头2联通的排水出口3;横管接头2除顶部有开口4和立管接头1联通的排水出口3、通道开口5外,其它地方与立管接头的外壁面均封闭;横管接头2由水封槽6、通道开口5、联通通道、水封构件7及横支管接口8构成;水封槽6呈碗型、底部封闭,上端开口a与封闭的顶部距离为30mm;水封槽6内有下端伸入水封槽6、距离水封槽6底部大于30mm距离、呈柱状空腔、上下连通的水封构件7;水封构件7上部与横管接头2的上部密封连接,开口4处内壁有橡胶圈垫10,橡胶圈垫10的内壁上套有横支管接口8,横支管接口8上下连通,下部伸入空腔的水封构件7内。横支管接口8的外壁与相邻的立管接头1的外壁距离为70mm。实施例3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水封构件7上端有积水排入口12,积水排入口12的流道的外壁与水封构件7的外壁封闭,内壁与水封构件7的内壁联通,其余同实施例1、2。实施例4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水封槽6顶部有凸出水封槽6顶部外壁的防倒流挡板13,其余同实施例1、2。实施例5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联通立管接口和水封槽外壁的联通通道的底部14有坡度落差,其余同实施例4。实施例6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联通立管接口和水封槽外壁的联通通道的底部14有坡度落差,其余同实施例4,其余同实施例3。实施例7如图1、2、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联通通道的封闭的顶部内壁c高于水封构件7顶部的横管接头开口4的顶部d,其余同实施例6。实施例8如图1、3、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水封槽(6)内壁有从中部向立管接头1方向的斜面15,其余同实施例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由立管接头(1)和横管接头(2)构成;其特征在于:立管接头(1)上下连通、中部有与横管接头(2)联通的排水出口(3);横管接头(2)除顶部有开口(4)和立管接头(1)联通的排水出口(3)、通道开口(5)外,其它地方与立管接头的外壁面均封闭;横管接头(2)由水封槽(6)、通道开口(5)、联通通道、及横支管接口(8)构成;水封槽(6)呈碗型、底部封闭,上端开口a与封闭的顶部距离大于10mm;水封槽(6)内有下端伸入水封槽(6)、距离水封槽(6)底部大于10mm距离、呈柱状空腔、上下连通的水封构件(7);水封构件(7)上部与横管接头(2)的上部密封连接,开口(4)处内壁有橡胶圈垫(10),橡胶圈垫(10)的内壁上套有横支管接口(8),横支管接口(8)上下连通,下部伸入空腔的水封构件(7)内,横支管接口(8)的外壁与相邻的立管接头(1)的外壁距离大于30mm,水封槽(6)内壁有从中部向立管接头(1)方向的斜面(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同层排水管件,由立管接头(1)和横管接头(2)构成;其特征在于:立管接头(1)上下连通、中部有与横管接头(2)联通的排水出口(3);横管接头(2)除顶部有开口(4)和立管接头(1)联通的排水出口(3)、通道开口(5)外,其它地方与立管接头的外壁面均封闭;横管接头(2)由水封槽(6)、通道开口(5)、联通通道、及横支管接口(8)构成;水封槽(6)呈碗型、底部封闭,上端开口a与封闭的顶部距离大于10mm;水封槽(6)内有下端伸入水封槽(6)、距离水封槽(6)底部大于10mm距离、呈柱状空腔、上下连通的水封构件(7);水封构件(7)上部与横管接头(2)的上部密封连接,开口(4)处内壁有橡胶圈垫(10),橡胶圈垫(10)的内壁上套有横支管接口(8),横支管接口(8)上下连通,下部伸入空腔的水封构件(7)内,横支管接口(8)的外壁与相邻的立管接头(1)的外壁距离大于30mm,水封槽(6)内壁有从中部向立管接头(1)方向的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强邱寿华
申请(专利权)人:林国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