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温循环油润滑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40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常温循环油润滑轴承,包括内圈、外圈、支承体、挤压轨道和泵油机构,支承体包括保持架、保持盖环和滚动体,滚动体设有中心通孔和分散孔,挤压轨道设有倾斜面结构,泵油机构包括泵油环、油泵封盖、第一单向弹性活塞和第二单向弹性活塞,泵油环上设有圆环凹槽和圆柱凹槽,油泵封盖与圆环凹槽和圆柱凹槽形成有储油腔室和活塞腔室,第一单向弹性活塞和第二单向弹性活塞分别对应设于每个活塞腔室内,且第一单向弹性活塞与第二单向弹性活塞相互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循环对滚动体、内圈和外圈进行冷却和润滑,无需人工临时添加润滑油,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且润滑油不会散落,更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常温循环油润滑轴承
本技术涉及一种常温循环油润滑轴承。
技术介绍
现有对轴承的润滑、冷却,往往是通过人工临时添加润滑油来进行,费时费力,且润滑油会到处散落,污染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常温循环油润滑轴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常温循环油润滑轴承,包括内圈、外圈、支承体、两个对称设于外圈两侧的挤压轨道以及分别对称设于支承体两侧的两个泵油机构;所述支承体设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所述支承体包括保持架、保持盖环和若干滚动体,若干所述滚动体分别等间隔嵌设在所述保持架内,所述保持盖环固定在所述保持架的一侧,使若干所述滚动体活动限制在所述保持架内,若干所述滚动体的外环壁分别抵接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所述滚动体设有中心通孔以及多个与中心通孔连通的分散孔,所述保持架和所述保持盖环上对应每个所述滚动体分别设有与中心通孔连通的第一过孔,所述保持架分别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密封配合,所述保持盖环分别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密封配合;两个所述挤压轨道的一侧分别对应固定在外圈的两侧,两个所述挤压轨道的另一侧均为倾斜面结构,两个所述挤压轨道还分别对应包覆两个所述泵油机构;所述泵油机构包括泵油环、油泵封盖、若干个第一单向弹性活塞和若干个第二单向弹性活塞,所述泵油环上设有圆环凹槽以及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和每个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等间隔设有若干个圆柱凹槽,所述油泵封盖盖合在所述泵油环上,并分别与所述圆环凹槽和若干个所述圆柱凹槽形成有储油腔室和若干个活塞腔室,若干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和若干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分别对应设于每个所述活塞腔室内,且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与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相互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或第二单向弹性活塞将活塞腔室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的阀芯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的阀芯位于所述上腔内,所述泵油环上对应每个所述活塞腔室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连通所述上腔和所述储油腔室,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或第二单向弹性活塞的一端穿过所述油泵封盖后与所述挤压轨道的另一侧抵接,所述泵油环对应每个所述活塞腔室设有油孔,所述油孔与下腔连通,所述油孔伸入所述第一过孔内。其中,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包括第一活塞盘、第一活塞杆、第一复位弹簧、第一接触头、第一单向阀芯以及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活塞盘上设有第一活塞口,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活动穿过油泵封盖,所述第一接触头固定在第一活塞杆的一端,并与挤压轨道抵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塞盘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第一接触头和油泵封盖上,所述第一活塞盘上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延伸入第一活塞杆内,所述第一单向阀芯的一端活动伸入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一单向阀芯位于第一活塞盘远离油泵封盖的一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于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活塞杆和第一单向阀芯上。其中,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包括第二活塞盘、第二活塞杆、第三复位弹簧、第二接触头、第二单向阀芯以及第四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活塞盘上设有第二活塞口,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活动穿过油泵封盖,所述第二接触头固定在第二活塞杆的一端,并与挤压轨道抵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塞盘上,所述第三复位弹簧套设于第二活塞杆上,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两端分别顶靠在第二接触头和油泵封盖上,所述第二单向阀芯套设于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单向阀芯位于第二活塞盘靠近油泵封盖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还设有限位凸台,所述第四复位弹簧套设于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且其两端分别与限位凸台和第二单向阀芯顶靠。其中,所述保持架和所述保持盖环均通过密封圈分别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密封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支承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泵油机构,每个泵油机构上间隔分布第一单向弹性活塞和第二单向弹性活塞,然后在挤压轨道的倾斜面结构配合下,使泵油机构可同时处于泵油和吸油状态,从而可以保证储油腔室内润滑油的平衡,进而可以循环对滚动体、内圈和外圈进行冷却和润滑,无需人工临时添加润滑油,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且润滑油不会散落,更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泵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泵油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单向弹性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单向弹性活塞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单向弹性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单向弹性活塞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泵油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泵油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承体的分解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滚动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轨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圈;2-外圈;3-支承体;31-保持架;32-保持盖环;33-滚动体;331-中心通孔;332-分散孔;34-密封圈;4-挤压轨道;5-泵油机构;51-泵油环;511-圆环凹槽;512-圆柱凹槽;513-第二过孔;514-油孔;52-油泵封盖;53-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1-第一活塞盘;532-第一活塞杆;533-第一复位弹簧;534-第一接触头;535-第一单向阀芯;536-第二复位弹簧;54-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1-第二活塞盘;542-第二活塞杆;5421-限位凸台;543-第三复位弹簧;544-第二接触头;545-第二单向阀芯;546-第四复位弹簧;M-储油腔室;N-活塞腔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常温循环油润滑轴承,包括内圈1、外圈2、支承体3、两个对称设于外圈2两侧的挤压轨道4以及分别对称设于支承体3两侧的两个泵油机构5;所述支承体3设于所述内圈1与所述外圈2之间,所述支承体3包括保持架31、保持盖环32和若干滚动体33,若干所述滚动体33分别等间隔嵌设在所述保持架31内,所述保持盖环32固定在所述保持架31的一侧,使若干所述滚动体33活动限制在所述保持架31内,若干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常温循环油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1)、外圈(2)、支承体(3)、两个对称设于外圈(2)两侧的挤压轨道(4)以及分别对称设于支承体(3)两侧的两个泵油机构(5);/n所述支承体(3)设于所述内圈(1)与所述外圈(2)之间,所述支承体(3)包括保持架(31)、保持盖环(32)和若干滚动体(33),若干所述滚动体(33)分别等间隔嵌设在所述保持架(31)内,所述保持盖环(32)固定在所述保持架(31)的一侧,使若干所述滚动体(33)活动限制在所述保持架(31)内,若干所述滚动体(33)的外环壁分别抵接于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之间,所述滚动体(33)设有中心通孔(331)以及多个与中心通孔(331)连通的分散孔(332),所述保持架(31)和所述保持盖环(32)上对应每个所述滚动体(33)分别设有与中心通孔(331)连通的第一过孔,所述保持架(31)分别与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密封配合,所述保持盖环(32)分别与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密封配合;/n两个所述挤压轨道(4)的一侧分别对应固定在外圈(2)的两侧,两个所述挤压轨道(4)的另一侧均为倾斜面结构,两个所述挤压轨道(4)还分别对应包覆两个所述泵油机构(5);/n所述泵油机构(5)包括泵油环(51)、油泵封盖(52)、若干个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和若干个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所述泵油环(51)上设有圆环凹槽(511)以及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和每个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等间隔设有若干个圆柱凹槽(512),所述油泵封盖(52)盖合在所述泵油环(51)上,并分别与所述圆环凹槽(511)和若干个所述圆柱凹槽(512)形成有储油腔室(M)和若干个活塞腔室(N),若干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和若干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分别对应设于每个所述活塞腔室(N)内,且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与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相互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或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将活塞腔室(N)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的阀芯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的阀芯位于所述上腔内,所述泵油环(51)上对应每个所述活塞腔室(N)设有第二过孔(513),所述第二过孔(513)连通所述上腔和所述储油腔室(M),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或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的一端穿过所述油泵封盖(52)后与所述挤压轨道(4)的另一侧抵接,所述泵油环(51)对应每个所述活塞腔室(N)设有油孔(514),所述油孔(514)与下腔连通,所述油孔(514)伸入所述第一过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温循环油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1)、外圈(2)、支承体(3)、两个对称设于外圈(2)两侧的挤压轨道(4)以及分别对称设于支承体(3)两侧的两个泵油机构(5);
所述支承体(3)设于所述内圈(1)与所述外圈(2)之间,所述支承体(3)包括保持架(31)、保持盖环(32)和若干滚动体(33),若干所述滚动体(33)分别等间隔嵌设在所述保持架(31)内,所述保持盖环(32)固定在所述保持架(31)的一侧,使若干所述滚动体(33)活动限制在所述保持架(31)内,若干所述滚动体(33)的外环壁分别抵接于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之间,所述滚动体(33)设有中心通孔(331)以及多个与中心通孔(331)连通的分散孔(332),所述保持架(31)和所述保持盖环(32)上对应每个所述滚动体(33)分别设有与中心通孔(331)连通的第一过孔,所述保持架(31)分别与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密封配合,所述保持盖环(32)分别与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密封配合;
两个所述挤压轨道(4)的一侧分别对应固定在外圈(2)的两侧,两个所述挤压轨道(4)的另一侧均为倾斜面结构,两个所述挤压轨道(4)还分别对应包覆两个所述泵油机构(5);
所述泵油机构(5)包括泵油环(51)、油泵封盖(52)、若干个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和若干个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所述泵油环(51)上设有圆环凹槽(511)以及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和每个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等间隔设有若干个圆柱凹槽(512),所述油泵封盖(52)盖合在所述泵油环(51)上,并分别与所述圆环凹槽(511)和若干个所述圆柱凹槽(512)形成有储油腔室(M)和若干个活塞腔室(N),若干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和若干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分别对应设于每个所述活塞腔室(N)内,且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与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相互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或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将活塞腔室(N)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的阀芯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的阀芯位于所述上腔内,所述泵油环(51)上对应每个所述活塞腔室(N)设有第二过孔(513),所述第二过孔(513)连通所述上腔和所述储油腔室(M),所述第一单向弹性活塞(53)或第二单向弹性活塞(54)的一端穿过所述油泵封盖(52)后与所述挤压轨道(4)的另一侧抵接,所述泵油环(51)对应每个所述活塞腔室(N)设有油孔(514),所述油孔(5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岩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