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37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具有壳体、上壳盖及位于上壳盖的排气管;储液器,储液器与压缩机的壳体相连通;均油管,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外侧,且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与排气管;以及储液器连接部,储液器连接部为一弧形固定件,沿所述弧形固定件延展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压缩机和储液器的第一固定部以及限位所述均油管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第一侧与所述压缩机刚性连接,第一固定部的第二侧配合一第一卡箍环抱固定所述储液器;第二固定部背离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有接触均油管的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与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的第二固定部对均油管进行固定,增强了压缩机组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组件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联机技术发展快速,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解决采用多联机技术的多台压缩机中的油平衡问题,在压缩机上设有均油管。参考图1,均油管连通压缩机的壳体和上壳盖,均油管在壳体外部无固定结构,从而导致均油管在制作及运输过程中易变形,影响性能。另外,均油管悬挂在压缩机壳体外侧,在压缩机运转中该管路会发生振动,容易引起管路振动的噪声,甚至可能导致均油管振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实现了在对储液器进行固定的同时,固定了均油管,防止均油管悬挂在壳体外引起变形晃动等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具有壳体、上壳盖及位于所述上壳盖的排气管;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相连通;均油管,所述均油管位于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外侧,且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与排气管;以及储液器连接部,所述储液器连接部为一弧形固定件,沿所述弧形固定件延展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储液器的第一固定部以及限位所述均油管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侧与所述压缩机刚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二侧配合一第一卡箍环抱固定所述储液器;所述第二固定部背离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有接触所述均油管的限位部。优选地,所述限位部的内弧面一侧设有多个卡扣,所述限位部的内弧面与所述均油管的外壁面相贴合,所述卡扣与所述限位部的内弧面配合,夹持固定所述均油管。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组件还包括第二卡箍,所述限位部的内弧面与所述第二卡箍围合于所述均油管外围,且分别与所述均油管的外壁面相贴合,将所述均油管限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第二卡箍一体成型,所述弧形固定件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形成有一卡槽,所述弧形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卡箍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卡箍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卡箍一端与所述弧形固定件上的所述卡槽卡扣式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一通孔固定所述储液器;所述第二卡箍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均油管限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背离所述压缩机壳体的一侧形成有弹簧夹,所述弹簧夹夹持固定所述均油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弧面一侧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储液器连接部通过所述凸起压焊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外弧面一侧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第二卡箍的开口均朝向所述压缩机壳体。优选地,所述均油管的外壁面上环绕套设有开口式阻尼垫。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组件通过储液器连接部中的第一固定部配合第一卡箍将储液器固定于压缩机壳体,通过储液器连接部中的第二固定部对均油管进行限位,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工艺简单;避免了均油管在壳体外侧晃动产生的噪声问题,以及晃动可能导致均油管变形甚至破裂等问题,保证了压缩机组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组件中储液器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储液器连接部的正视图;图5为实施例二公开的储液器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储液器连接部的正视图;图7为实施例二中一体成型的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三公开的储液器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材料、装置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具有”以及“设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解决多台压缩机101的油平衡问题,在壳体外侧靠近储液器102的位置设置均油管103,均油管103连通压缩机101的壳体和排气管,上述储液器102通过连接固定件112与压缩机101连接,连接固定件112焊接在压缩机101的壳体上,所以这样实现了储液器102和压缩机101之间的固定连接,但该连接固定件并未设有固定均油管103的相关结构,所以不能实现对均油管103的限位或者固定,导致均油管103在压缩机101壳体外发生晃动,进一步导致产生噪声或者变形等问题。实施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观察储液器连接部104的结构,图2并未示出图1中的储液器102。参考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101、储液器102、均油管103以及储液器连接部104。上述压缩机101具有壳体、上壳盖及位于上壳盖的排气管,储液器102和压缩机101壳体相连通。均油管103位于压缩机101壳体的外侧,且均油管103连通压缩机101的壳体和排气管。储液器连接部104为一弧形固定件,沿上述弧形固定件延展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上述压缩机101和上述储液器102的第一固定部105以及限位上述均油管103的第二固定部106;上述第一固定部105的第一侧与上述压缩机101刚性连接,上述第一固定部105的第二侧配合一第一卡箍107环抱固定上述储液器102;上述第二固定部106背离上述压缩机101的一侧设有接触上述均油管103的限位部108。限位部108的内弧面与均油管103相接触。具体来说,储液器连接部104位于储液器102和压缩机101壳体之间,储液器连接部104中的第一固定部105的内弧面与第一卡箍107围合于储液器102的外壁面,第一卡箍107与储液器外壁面相贴合,第一固定部105的内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n压缩机(101),具有壳体、上壳盖及位于所述上壳盖的排气管;/n储液器(102),所述储液器(102)与所述压缩机(101)的壳体相连通;/n均油管(103),所述均油管(103)位于所述压缩机(101)壳体的外侧,且连通所述压缩机(101)的壳体与排气管;以及/n储液器连接部(104),所述储液器连接部(104)为一弧形固定件,沿所述弧形固定件延展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所述压缩机(101)和所述储液器(102)的第一固定部(105)以及限位所述均油管(103)的第二固定部(106);所述第一固定部(105)的第一侧与所述压缩机(101)刚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05)的第二侧配合一第一卡箍(107)环抱固定所述储液器(102);所述第二固定部(106)背离所述压缩机(101)的一侧设有接触所述均油管(103)的限位部(10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
压缩机(101),具有壳体、上壳盖及位于所述上壳盖的排气管;
储液器(102),所述储液器(102)与所述压缩机(101)的壳体相连通;
均油管(103),所述均油管(103)位于所述压缩机(101)壳体的外侧,且连通所述压缩机(101)的壳体与排气管;以及
储液器连接部(104),所述储液器连接部(104)为一弧形固定件,沿所述弧形固定件延展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连接所述压缩机(101)和所述储液器(102)的第一固定部(105)以及限位所述均油管(103)的第二固定部(106);所述第一固定部(105)的第一侧与所述压缩机(101)刚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05)的第二侧配合一第一卡箍(107)环抱固定所述储液器(102);所述第二固定部(106)背离所述压缩机(101)的一侧设有接触所述均油管(103)的限位部(10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内弧面一侧设有多个卡扣(109),所述限位部(108)的内弧面与所述均油管(103)的外壁面相贴合,所述卡扣(109)与所述限位部(108)的内弧面配合,夹持固定所述均油管(1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件还包括第二卡箍(110),所述限位部(108)的内弧面与所述第二卡箍(110)围合于所述均油管(103)外围,且分别与所述均油管(103)的外壁面相贴合,将所述均油管(103)限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10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霞魏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