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20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筒体和水泵,筒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泵设于筒体内,水泵的输出端与出水口连通;还包括竖直设于筒体内的伸缩管,伸缩管与水泵的输入端连通;伸缩管的端部设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上连接有内网圈,内网圈与伸缩管连通;还包括外网圈和叶轮,叶轮固定连接于外网圈的端部,外网圈套接于内网圈上,以使叶轮位于内网圈内;通过在伸缩管的端部设置内网圈和外网圈,以通过叶轮带动外网圈在内网圈外进行转动来实现防堵作用,有效提升水泵的防堵性能;同时,通过设置升降组件,以实现对污水沉淀后上部分的清水进行抽取,大大降低水泵堵塞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
本技术涉及提升泵站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
技术介绍
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成中,将污水进行沉淀处理,静止后上层为清水区、下层为沉淀层,在对沉淀的水体进行抽取以做进一步处理时,需要将水体上部的清水进行抽取,保留下层沉淀层不动,在抽取过程中保证水泵的进水口始终处于刚没过水体处,以保证抽取的水体始终为清水,并且保证了沉淀层的污泥不进行搅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旨在解决上述水泵在抽取污水时易出现堵塞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筒体和水泵,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泵设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还包括竖直设于所述筒体内的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与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伸缩管的端部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连接有内网圈,所述内网圈与所述伸缩管连通;还包括外网圈和叶轮,所述叶轮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网圈的端部,所述外网圈套接于所述内网圈上,以使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内网圈内。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连接套圈和浮力橡胶圈,所述连接套圈连接于所述伸缩管的端部,所述浮力橡胶圈套接于所述连接套圈上,所述内网圈连接于所述连接套圈上。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连接套圈、螺杆、齿轮组以及驱动电机,所述连接套圈套接于所述伸缩管的端部,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筒体内上端,所述螺杆可转动竖直设于所述伸缩管的一侧,所述连接套圈与所述螺杆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齿轮组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进行传动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竖直设于所述伸缩管的一侧,所述连接套圈的一端套接于所述限位杆上。进一步地,所述外网圈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内网圈上,所述叶轮通过连接杆穿过所述内网圈的端部与所述外网圈的端部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内网圈通过轴承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网圈和外网圈上设有多个用于过滤的圆孔。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通过在伸缩管的端部设置内网圈和外网圈,以通过叶轮带动外网圈在内网圈外进行转动来实现防堵作用,有效提升水泵的防堵性能;同时,通过设置升降组件,以实现对污水沉淀后上部分的清水进行抽取,大大降低水泵堵塞的概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的轴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的C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的升降组件实施例1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的升降组件实施例2示意图。图中,1-筒体;2-水泵;3-伸缩管;4-升降组件;5-外网圈;6-叶轮;7-内网圈;8-圆孔;10-隔板;11-进水口;12-出水口;13-限位件;41-连接套圈;42-浮力橡胶圈;43-螺杆;44-齿轮组;45-驱动电机;46-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易理解本技术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能特征和优点,下文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筒体1和水泵2,筒体1上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水泵2设于筒体1内,水泵2的输出端与出水口12连通;还包括竖直设于筒体1内的伸缩管3,筒体1内上端设有隔板10,伸缩管3的一端连接于隔板10上,水泵2位于隔板10上;伸缩管3与水泵2的输入端连通,伸缩管3可进行密封连接,以防止水泵2的吸力降低;伸缩管3的端部设有升降组件4,升降组件4上固定连接有内网圈7,内网圈7与伸缩管3连通;还包括外网圈5和叶轮6,叶轮6固定连接于外网圈5的端部,外网圈5可转动套接于内网圈7上,以使叶轮6位于内网圈7内,从而通过污水进入内网圈7带动叶轮6进行转动的同时,外网圈5绕内网圈7进行转动;具体地。水泵2通过外网圈5将污水抽入内网圈7,污水在内网圈7中流动的过程中带动叶轮6进行转动,以使连接于叶轮6上的外网圈5绕内网圈7进行转动,从而有效降低污水中的垃圾吸附在外网圈5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伸缩管3的端部设置内网圈7和外网圈5,以通过叶轮6带动外网圈5在内网圈7外进行转动来实现防堵作用,有效提升水泵2的防堵性能;同时,通过设置升降组件4,以实现对污水沉淀后上部分的清水进行抽取,大大降低水泵2堵塞的概率。具体地,升降组件4包括连接套圈41、螺杆43、齿轮组44以及驱动电机45,连接套圈41套接于伸缩管3的端部,驱动电机45设于筒体1内上端的隔板10上,螺杆43通过轴承可转动竖直设于伸缩管3的一侧,螺杆43的上端通过轴承与隔板10连接,螺杆43的下端通过轴承与连接于筒体1内壁的限位件13连接;连接套圈41与螺杆43进行螺纹连接,驱动电机45通过齿轮组44与螺杆43的一端进行传动连接,驱动电机45通过连接外接电源,以驱动齿轮组4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于齿轮组44上的螺杆43进行转动,从而是螺纹连接于螺杆43上的连接套圈41进行升降运动。具体地,还包括限位杆46,限位杆46竖直设于伸缩管3的一侧,限位杆46的一端连接于隔板10上,限位杆46的另一端连接于限位件13上;连接套圈41的一端套接于限位杆46上,以通过设置限位杆46,使螺杆43转动的过程中,螺纹连接于螺杆43上的连接套圈41进行升降运动,有效防止连接套圈41在螺杆43转动的过程中进行转动的问题出现,提高连接套圈41的升降运动稳定性。实施例2: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升降组件4包括连接套圈41和浮力橡胶圈42,连接套圈41连接于伸缩管3的端部,浮力橡胶圈42套接于连接套圈41上,内网圈7连接于连接套圈41上,以通过浮力橡胶圈42污水中的浮力带动内网圈7进行升降,从而始终保持内网圈7和外网圈5在污水的上层进行抽取,以降低下层的沉淀层中的垃圾吸附于外网圈5上。实施例3:如图5所示,结合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外网圈5通过轴承连接于内网圈7上,叶轮6通过连接杆穿过内网圈7的端部与外网圈5的端部进行连接,连接杆与内网圈7通过轴承进行连接,以降低外网圈5在内网圈7上转动的阻力,提高外网圈5的防堵性能。具体地,内网圈7和外网圈5上设有多个用于过滤的圆孔8,污水通过圆孔8进入到外网圈5,在通过内网圈7上的圆孔8进入到伸缩管3中。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筒体(1)和水泵(2),所述筒体(1)上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所述水泵(2)设于所述筒体(1)内,所述水泵(2)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口(12)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设于所述筒体(1)内的伸缩管(3),所述伸缩管(3)与所述水泵(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伸缩管(3)的端部设有升降组件(4),所述升降组件(4)上连接有内网圈(7),所述内网圈(7)与所述伸缩管(3)连通;还包括外网圈(5)和叶轮(6),所述叶轮(6)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网圈(5)的端部,所述外网圈(5)套接于所述内网圈(7)上,以使所述叶轮(6)位于所述内网圈(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筒体(1)和水泵(2),所述筒体(1)上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所述水泵(2)设于所述筒体(1)内,所述水泵(2)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水口(12)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设于所述筒体(1)内的伸缩管(3),所述伸缩管(3)与所述水泵(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伸缩管(3)的端部设有升降组件(4),所述升降组件(4)上连接有内网圈(7),所述内网圈(7)与所述伸缩管(3)连通;还包括外网圈(5)和叶轮(6),所述叶轮(6)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网圈(5)的端部,所述外网圈(5)套接于所述内网圈(7)上,以使所述叶轮(6)位于所述内网圈(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连接套圈(41)和浮力橡胶圈(42),所述连接套圈(41)连接于所述伸缩管(3)的端部,所述浮力橡胶圈(42)套接于所述连接套圈(41)上,所述内网圈(7)连接于所述连接套圈(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4)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帆徐颖刘林芳宁子熙张永权宁波葛启东姜迎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钰和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