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060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瓶、氨气吸收液瓶、硫化氢吸收液瓶、氧气瓶,所述氨气吸收液瓶和硫化氢吸收液瓶、氧气瓶的上端瓶口内均设置有一号橡胶塞,所述发酵瓶的上端瓶口内设置有二号橡胶塞,所述二号橡胶塞内部靠上端固定嵌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内端啮合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贯穿二号橡胶塞通至发酵瓶内部底端,所述搅拌轴轴身的中下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搅拌叶,所述发酵瓶的上端设置有一号导管、二号导管,所述一号导管、二号导管的下端均贯穿二号橡胶塞通至发酵瓶内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同时还很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而富氧发酵则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发酵过程。由于需要,很多领域都需要通过发酵来进行研究。目前的富氧发酵装置均为较大的装置,当进行小规模研究时,会比较浪费成本,而一些简单的发酵装置中环保设施欠缺,反应时容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发酵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瓶、氨气吸收液瓶、硫化氢吸收液瓶、氧气瓶,所述氨气吸收液瓶和硫化氢吸收液瓶、氧气瓶的上端瓶口内均设置有一号橡胶塞,所述发酵瓶的上端瓶口内设置有二号橡胶塞,所述二号橡胶塞内部靠上端固定嵌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内端啮合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贯穿二号橡胶塞通至发酵瓶内部底端,所述搅拌轴轴身的中下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搅拌叶,所述发酵瓶的上端设置有一号导管、二号导管,所述一号导管、二号导管的下端均贯穿二号橡胶塞通至发酵瓶内端,所述氧气瓶的上端设置有三号导管,所述三号导管的下端贯穿一号橡胶塞通至氧气瓶内端,所述氨气吸收液瓶的上端设置有四号导管和五号导管,所述四号导管和五号导管下端均贯穿一号橡胶塞通至氨气吸收液瓶内端,所述硫化氢吸收液瓶的上端设置有六号导管和七号导管,所述六号导管和七号导管下端均贯穿一号橡胶塞通至硫化氢吸收液瓶内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拌轴和两个搅拌叶之间通过两个螺栓紧固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拌轴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转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一号导管和三号导管之间、二号导管和四号导管之间、五号导管和六号导管之间均通过橡胶软管密封导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一号导管、二号导管、三号导管、四号导管、五号导管以及六号导管、七号导管均为透明玻璃导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发酵瓶的上端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下端贯穿二号橡胶塞通至发酵瓶内。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在发酵瓶中放入发酵原料,然后转动搅拌器对发酵原料进行搅拌,氧气瓶和发酵瓶通过导管接通,使发酵瓶中处于富氧环境,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均被吸收,既可以保证正常发酵又环保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发酵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发酵装置的发酵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发酵装置的搅拌叶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发酵瓶;2、氨气吸收液瓶;3、硫化氢吸收液瓶;4、氧气瓶;5、一号橡胶塞;6、二号橡胶塞;7、密封轴承;8、搅拌轴;9、搅拌叶;10、螺栓;11、转柄;12、温度计;13、一号导管;14、二号导管;15、三号导管;16、四号导管;17、五号导管;18、六号导管;19、七号导管;20、橡胶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瓶1、氨气吸收液瓶2、硫化氢吸收液瓶3、氧气瓶4,发酵瓶1是发酵反应进行的地方,氨气吸收液瓶2、硫化氢吸收液瓶3用于吸收发酵反应中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氧气瓶4给发酵反应提供富氧环境,氨气吸收液瓶2和硫化氢吸收液瓶3、氧气瓶4的上端瓶口内均设置有一号橡胶塞5,发酵瓶1的上端瓶口内设置有二号橡胶塞6,二号橡胶塞6内部靠上端固定嵌接有密封轴承7,密封轴承7内端啮合设置有搅拌轴8,搅拌轴8的下端贯穿二号橡胶塞6通至发酵瓶1内部底端,搅拌轴8轴身的中下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搅拌叶9,通过搅拌轴8转动两个搅拌叶9可以加快发酵瓶1中的发酵速度,发酵瓶1的上端设置有一号导管13、二号导管14,一号导管13、二号导管14的下端均贯穿二号橡胶塞6通至发酵瓶1内端,氧气瓶4的上端设置有三号导管15,三号导管15的下端贯穿一号橡胶塞5通至氧气瓶4内端,氨气吸收液瓶2的上端设置有四号导管16和五号导管17,四号导管16和五号导管17下端均贯穿一号橡胶塞5通至氨气吸收液瓶2内端,硫化氢吸收液瓶3的上端设置有六号导管18和七号导管19,六号导管18和七号导管19下端均贯穿一号橡胶塞5通至硫化氢吸收液瓶3内端。搅拌轴8和两个搅拌叶9之间通过两个螺栓10紧固连接,搅拌轴8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转柄11,便于搅拌轴8的使用,一号导管13和三号导管15之间、二号导管14和四号导管16之间、五号导管17和六号导管18之间均通过橡胶软管20密封导通连接,保证气体不会泄漏污染环境,一号导管13、二号导管14、三号导管15、四号导管16、五号导管17以及六号导管18、七号导管19均为透明玻璃导管,发酵瓶1的上端设置有温度计12,用于监控记录发酵瓶1内的温度,温度计12的下端贯穿二号橡胶塞6通至发酵瓶1内。工作原理:首先将整个装置按顺序连接,然后再发酵瓶1中加入发酵原料,使用转柄11操作搅拌轴8和搅拌叶9转动,对发酵瓶1内的发酵物搅拌,每两天搅拌一次,一次转动30-50转,氧气瓶4给发酵瓶1供氧,提供富氧环境,氨气吸收液瓶2、硫化氢吸收液瓶3用于吸收发酵反应中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保证环保。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瓶(1)、氨气吸收液瓶(2)、硫化氢吸收液瓶(3)、氧气瓶(4),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气吸收液瓶(2)和硫化氢吸收液瓶(3)、氧气瓶(4)的上端瓶口内均设置有一号橡胶塞(5),所述发酵瓶(1)的上端瓶口内设置有二号橡胶塞(6),所述二号橡胶塞(6)内部靠上端固定嵌接有密封轴承(7),所述密封轴承(7)内端啮合设置有搅拌轴(8),所述搅拌轴(8)的下端贯穿二号橡胶塞(6)通至发酵瓶(1)内部底端,所述搅拌轴(8)轴身的中下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搅拌叶(9),所述发酵瓶(1)的上端设置有一号导管(13)、二号导管(14),所述一号导管(13)、二号导管(14)的下端均贯穿二号橡胶塞(6)通至发酵瓶(1)内端,所述氧气瓶(4)的上端设置有三号导管(15),所述三号导管(15)的下端贯穿一号橡胶塞(5)通至氧气瓶(4)内端,所述氨气吸收液瓶(2)的上端设置有四号导管(16)和五号导管(17),所述四号导管(16)和五号导管(17)下端均贯穿一号橡胶塞(5)通至氨气吸收液瓶(2)内端,所述硫化氢吸收液瓶(3)的上端设置有六号导管(18)和七号导管(19),所述六号导管(18)和七号导管(19)下端均贯穿一号橡胶塞(5)通至硫化氢吸收液瓶(3)内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瓶(1)、氨气吸收液瓶(2)、硫化氢吸收液瓶(3)、氧气瓶(4),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气吸收液瓶(2)和硫化氢吸收液瓶(3)、氧气瓶(4)的上端瓶口内均设置有一号橡胶塞(5),所述发酵瓶(1)的上端瓶口内设置有二号橡胶塞(6),所述二号橡胶塞(6)内部靠上端固定嵌接有密封轴承(7),所述密封轴承(7)内端啮合设置有搅拌轴(8),所述搅拌轴(8)的下端贯穿二号橡胶塞(6)通至发酵瓶(1)内部底端,所述搅拌轴(8)轴身的中下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搅拌叶(9),所述发酵瓶(1)的上端设置有一号导管(13)、二号导管(14),所述一号导管(13)、二号导管(14)的下端均贯穿二号橡胶塞(6)通至发酵瓶(1)内端,所述氧气瓶(4)的上端设置有三号导管(15),所述三号导管(15)的下端贯穿一号橡胶塞(5)通至氧气瓶(4)内端,所述氨气吸收液瓶(2)的上端设置有四号导管(16)和五号导管(17),所述四号导管(16)和五号导管(17)下端均贯穿一号橡胶塞(5)通至氨气吸收液瓶(2)内端,所述硫化氢吸收液瓶(3)的上端设置有六号导管(18)和七号导管(19),所述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树台喜生张明盩孙丽坤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