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503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5
一种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设置的沉淀池、反应池、清水池和消毒池,煤矿井下污水通过污水管与沉淀池的顶部连接,沉淀池的左侧上部与反应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一过水孔,反应池的左侧上部与清水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水孔,清水池的左侧上部与消毒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三过水孔,沉淀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污泥自吸泵,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污泥自吸泵,清水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潜水泵;消毒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潜水泵和第三潜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原理科学,设计合理,便于实施,水处理效果好,不仅能改善煤矿上的生活环境,还能使水资源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煤矿井下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一个煤矿井下每天都会产生各种污水,这些污水不仅侵蚀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果这些污水就这样放着不管的话,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当环境遭到破坏后,生态平衡会失调,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是难以恢复的,有时候甚至永远都无法恢复。因此进行污水处理是必须做的。污水处理具有以下优点:1、改善水质,让水的污染程度大幅度下降;2、合理的利用水资源;3、改善生态环境;4、促进水的循环使用;目前煤矿井下的污水一般都是存储在水仓内汇集后,再抽取到地面上经过简单的处理排到附近的河流中,这不仅浪费较多的水资源,而且还会污染河流,无论是从保护环境还是经济的角度考虑都必须做到在煤矿上建设污水处理站,这样不仅能改善煤矿上的生活环境,还能使水资源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科学环保、充分利用水资源、可分类利用的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设置的沉淀池、反应池、清水池和消毒池,煤矿井下污水通过污水管与沉淀池的顶部连接,沉淀池的左侧上部与反应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一过水孔,反应池的左侧上部与清水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水孔,清水池的左侧上部与消毒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三过水孔,沉淀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污泥自吸泵,第一污泥自吸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沉淀池的第一沉淀物抽排管,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污泥自吸泵,第二污泥自吸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反应池的第二沉淀物抽排管,清水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潜水泵,第一潜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清水池的清洁水抽排管;消毒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潜水泵和第三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消毒池的井下除尘降温水抽排管,第三潜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消毒池的生活用水抽排管。第一过水孔处设有第一细滤网,第二过水孔处设有第二细滤网,第三过水孔处设有第三细滤网。沉淀池内部的左侧部沿垂直方向设有将沉淀池分隔为第一左腔室和第一右腔室的第一筛网,第一筛网上设有第一超声波振板,第一污泥自吸泵位于第一右腔室的底部。沉淀池的前侧或后侧并排设有备用池,备用池的左侧上部与反应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四过水孔,第四过水孔处设有第四细滤网,备用池内部的左侧部沿垂直方向设有将备用池分隔为第二左腔室和第二右腔室的第二筛网,第二筛网上设有第二超声波振板,备用池内在第二右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三污泥自吸泵,第三污泥自吸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备用池的第三沉淀物抽排管。反应池、沉淀池和备用池的底部均为上粗下细的圆锥形结构,第一污泥自吸泵、第二污泥自吸泵和第三污泥自吸泵分别设置在反应池、沉淀池和备用池的圆锥形结构下部。污水管的出口并联有第一注水管和第二注水管,第一注水管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第一右腔室顶部连接,第二注水管的出水口与备用池的第二右腔室顶部连接,第一注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注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沉淀池内在第一注水管的出水口正下方设有第一水流分散锥形筒,备用池内在第二注水管的出水口正下方设有第二水流分散锥形筒。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具体处理利用过程为:先将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关闭,煤矿井下污水从井下水仓由高扬程泵通过污水管抽出,经第一注水管进入沉淀池中,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在沉淀池中均匀的布置第一筛网,过滤除一些无法沉淀的微小悬浮物。为了使沉淀处理效果更好可以在沉淀池中加入一些混凝剂。沉淀后的污泥由第一污泥自吸泵抽出沉淀池再在进行处理。第一筛网上附着的污泥可用第一超声波振板清理。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过的污水经过第一细滤网后进入反应池中,在反应池中,使用化学药品使污水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分解中和,最终混凝沉淀得到清水,沉淀后的污泥由第二污泥自吸泵抽出反应池再在进行处理,第二筛网过滤除去一些无法沉淀的微小悬浮物,清水通过第二细滤网流入清水池中,净化过后的清水,由第一潜水泵抽出用作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生活水(如冲厕所、洗煤、机械设备清洁等)。清水池中用不完的水经过第三细滤网流入消毒池中,在消毒池内对清水进行消毒,由第二潜水泵抽出用作井下的除尘和降温以及一些工作用水;由第三潜水泵抽出用作绿化用水、洗澡和一些其他生活用水(如消防用水等)。隔段时间开启第一超声波振板清理第一筛网上附着的污泥,当需要对第一筛网进行彻底清理时,可将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关闭,污水流入到备用池内,备用池内的结构与沉淀池内相同,具体沉淀过程不再赘述。经过备用池的沉淀作业后水通过第四细滤网进入到反应池。反应池、沉淀池和备用池的底部均为上粗下细的圆锥形结构,这样可以使沉淀的污泥沿着圆锥形结构的内壁向下聚集到污泥自吸泵的周围,方便污泥自吸泵的抽吸作业。第一水流分散锥形筒和第二水流分散锥形筒起到降低污水流入沉淀池和备用池时对内部静置沉淀产生较大的影响,确保沉淀作业的良好运行。综上所述,本技术原理科学,设计合理,便于实施,水处理效果好,不仅能改善煤矿上的生活环境,还能使水资源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设置的沉淀池1、反应池2、清水池3和消毒池4,煤矿井下污水通过污水管5与沉淀池1的顶部连接,沉淀池1的左侧上部与反应池2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一过水孔,反应池2的左侧上部与清水池3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水孔,清水池3的左侧上部与消毒池4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三过水孔,沉淀池1底部设置有第一污泥自吸泵6,第一污泥自吸泵6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沉淀池1的第一沉淀物抽排管7,反应池2底部设置有第二污泥自吸泵8,第二污泥自吸泵8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反应池2的第二沉淀物抽排管9,清水池3底部设置有第一潜水泵10,第一潜水泵10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清水池3的清洁水抽排管11;消毒池4底部设置有第二潜水泵12和第三潜水泵13,第二潜水泵12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消毒池4的井下除尘降温水抽排管14,第三潜水泵13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消毒池4的生活用水抽排管15。第一过水孔处设有第一细滤网16,第二过水孔处设有第二细滤网17,第三过水孔处设有第三细滤网18。沉淀池1内部的左侧部沿垂直方向设有将沉淀池1分隔为第一左腔室和第一右腔室的第一筛网19,第一筛网19上设有第一超声波振板20,第一污泥自吸泵6位于第一右腔室的底部。沉淀池1的前侧或后侧并排设有备用池21,备用池21的左侧上部与反应池2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四过水孔,第四过水孔处设有第四细滤网,备用池21内部的左侧部沿垂直方向设有将备用池21分隔为第二左腔室和第二右腔室的第二筛网23,第二筛网23上设有第二超声波振板24,备用池21内在第二右腔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设置的沉淀池、反应池、清水池和消毒池,煤矿井下污水通过污水管与沉淀池的顶部连接,沉淀池的左侧上部与反应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一过水孔,反应池的左侧上部与清水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水孔,清水池的左侧上部与消毒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三过水孔,沉淀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污泥自吸泵,第一污泥自吸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沉淀池的第一沉淀物抽排管,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污泥自吸泵,第二污泥自吸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反应池的第二沉淀物抽排管,清水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潜水泵,第一潜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清水池的清洁水抽排管;消毒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潜水泵和第三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消毒池的井下除尘降温水抽排管,第三潜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消毒池的生活用水抽排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到右依次设置的沉淀池、反应池、清水池和消毒池,煤矿井下污水通过污水管与沉淀池的顶部连接,沉淀池的左侧上部与反应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一过水孔,反应池的左侧上部与清水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水孔,清水池的左侧上部与消毒池的右侧上部之间设有第三过水孔,沉淀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污泥自吸泵,第一污泥自吸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沉淀池的第一沉淀物抽排管,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污泥自吸泵,第二污泥自吸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反应池的第二沉淀物抽排管,清水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潜水泵,第一潜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清水池的清洁水抽排管;消毒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潜水泵和第三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消毒池的井下除尘降温水抽排管,第三潜水泵的出口连接有向上伸出消毒池的生活用水抽排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水孔处设有第一细滤网,第二过水孔处设有第二细滤网,第三过水孔处设有第三细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污水处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内部的左侧部沿垂直方向设有将沉淀池分隔为第一左腔室和第一右腔室的第一筛网,第一筛网上设有第一超声波振板,第一污泥自吸泵位于第一右腔室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回贵王建秦章刘良贵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