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503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隔油池及与隔油池的中部相连通的中和池,隔油池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油口,中和池的侧壁设有排水口,中和池的底部设有空气分布器,空气分布器包括顶端封闭的进气管及沿进气管的周向分布的多个支管,多个支管与进气管的内腔连通,支管的末端向上延伸一出气管,空气分布器的上方设有液碱管组件,液碱管组件用于向中和池输入液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酸水进入中和池,通过液碱管组件不断地输入液碱至中和池内和酸水进行反应,同时,利用外界供气设备与空气分布器的进气管连接,经各个出气管鼓吹空气,达到液碱和酸水的充分融合,大大提高了酸碱混合的效率,降低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酯化反应后的污水,含有高浓度酸性物质及油脂,可称为酸性油水,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需要进行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目前,处理一般的方式为:将酸性油水用泵转移至搪瓷反应釜内,不断加入液碱调节pH值,使污水中和至中性。然而,采用上述设备进行污水处理的反应时间较长,花费的时间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和时间过长,时间成本花费过高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排列的隔油池及中和池,所述中和池与所述隔油池的中部相连通,所述隔油池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油口,所述中和池的侧壁设有排水口,所述中和池的底部设有空气分布器,所述空气分布器包括顶端封闭的进气管及沿所述进气管的周向分布的多个支管,多个所述支管与所述进气管的内腔连通,所述支管的末端向上延伸一出气管,所述空气分布器的上方设有液碱管组件,所述液碱管组件用于向所述中和池输入液碱。根据本技术提出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酸性油水先经隔油池分离出油脂,油脂用于回收利用,而酸水进入中和池,通过液碱管组件不断地输入液碱至中和池内和酸水进行反应,同时,利用外界供气设备与空气分布器的进气管连接,经各个出气管鼓吹空气,达到液碱和酸水的充分融合,大大提高了酸碱混合的效率,减少中和反应的时间,降低了时间成本。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液碱管组件包括进液管及与所述进液管垂直连通的主管,所述主管的两端封闭,所述主管沿轴向分布有多个分管,多个所述分管与所述主管的内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分管的长度自所述主管的端部向所述主管的中部依次增加。进一步地,所述隔油池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油池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所述中和池与其中一个所述隔油池相连通。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隔油池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进一步地,所述隔油池和所述中和池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进一步地,所述隔油池和所述中和池的高度相同。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空气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液碱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0、隔油池;11、出油口;20、中和池;21、排水口;30、空气分布器;31、进气管;32、支管;33、出气管;40、液碱管组件;41、进液管;42、主管;43、分管;50、第一阀门;60、第二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左右排列的隔油池10和中和池20,所述中和池20与所述隔油池10的中部相连通,所述隔油池10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油口11,所述中和池20的侧壁设有排水口21。所述中和池20的底部设有空气分布器30,所述空气分布器30包括顶端封闭的进气管31及沿所述进气管31的周向分布的多个支管32,多个所述支管32与所述进气管31的内腔连通,所述支管32的末端向上延伸一出气管33,所述空气分布器30的上方设有液碱管组件40,所述液碱管组件40用于向所述中和池20输入液碱。工作过程:利用油脂和水的比重不同,酸性油水进入隔油池10后,油脂浮于水面,并经过顶部的出油口11排出可以再进行回收利用,酸水从隔油池10流入中和池20内,液碱管组件40不断地通入液碱到中和池20与酸水发生中和反应,空气分布器30为市面上常见的设备,同时进气管31未封闭的一端和外界供气设备连接,空气进入进气管31中并分布到各支管32,最后经出气管33排出,空气在液体中不断鼓泡,反应结束后中性废水从排水口21中排出。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酸性油水先经隔油池10分离出油脂,油脂用于回收利用,而酸水进入中和池20,通过液碱管组件40不断地输入液碱至中和池20内和酸水进行反应,同时,利用外界供气设备与空气分布器30的进气管31连接,经各个出气管33鼓吹空气,达到液碱和酸水的充分融合,大大提高了酸碱混合的效率,减少中和反应的时间,降低了时间成本。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液碱管组件40包括进液管41及与所述进液管41垂直连通的主管42,所述主管42的两端封闭,所述主管42沿轴向分布有多个分管43,多个所述分管43与所述主管42的内腔连通。液碱经进液管41达到主管42,后从各分管43中流出,使液碱和酸水充分融合。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管43的长度自所述主管42的端部向所述主管42的中部依次增加,使中和池20中的酸水能和液碱充分融合。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油池1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油池10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中和池20和其中一个隔油池10相连通,经过两级隔油池10将油脂几乎全部从出油口11中排出,使更多的油脂得到回收。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隔油池10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50,第一阀门50用于控制隔油池10中的酸水流入另一隔油池10的流量大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油池10和所述中和池20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60。通过第二阀门60控制酸水进入中和池20的流量大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油池10和所述中和池20的高度相同。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酸性油水先经隔油池10分离出油脂,油脂用于回收利用,而酸水进入中和池20,通过液碱管组件40不断地输入液碱至中和池20内和酸水进行反应,同时,利用外界供气设备与空气分布器30的进气管31连接,经各个出气管33鼓吹空气,达到液碱和酸水的充分融合,大大提高了酸碱混合的效率,减少中和反应的时间,降低了时间成本。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隔油池及中和池,所述中和池与所述隔油池的中部相连通,所述隔油池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油口,所述中和池的侧壁设有排水口,所述中和池的底部设有空气分布器,所述空气分布器包括顶端封闭的进气管及沿所述进气管的周向分布的多个支管,多个所述支管与所述进气管的内腔连通,所述支管的末端向上延伸一出气管,所述空气分布器的上方设有液碱管组件,所述液碱管组件用于向所述中和池输入液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隔油池及中和池,所述中和池与所述隔油池的中部相连通,所述隔油池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油口,所述中和池的侧壁设有排水口,所述中和池的底部设有空气分布器,所述空气分布器包括顶端封闭的进气管及沿所述进气管的周向分布的多个支管,多个所述支管与所述进气管的内腔连通,所述支管的末端向上延伸一出气管,所述空气分布器的上方设有液碱管组件,所述液碱管组件用于向所述中和池输入液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碱管组件包括进液管及与所述进液管垂直连通的主管,所述主管的两端封闭,所述主管沿轴向分布有多个分管,多个所述分管与所述主管的内腔连通。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美青孙海辉魏国华黄辉其廖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宜春大海龟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