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95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包括吊梁主体,所述吊梁主体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侧梁,吊梁主体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侧梁,所述第一定位侧梁、吊梁主体和第二定位侧梁一起构成“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定位侧梁与吊梁主体的上端面左端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二定位侧梁与吊梁主体的上端面右端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所述第二加强筋板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吊耳。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既能避免线缆盘及线缆在吊装过程中出现挤压破损的情况,又可以提高装卸时间及场地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
本技术涉及吊具
,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
技术介绍
目前,线缆物资仓储作业采用汽车吊装和行车吊装,作业时大多采用钢丝绳进行操作,钢丝绳会因拉力作用,拉升过程中出现向内挤压的问题;线缆盘装卸过程中出现的挤压变形,甚至线缆盘报废的情况;同时,现有的线缆盘利用钢丝绳的吊装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诸多弊端,具体问题如下:(1)出于安全考虑,钢丝绳普遍比较粗大,因为直径与拉力是成正比的,在操作员作业的时候便利性非常差,尤其在横穿线缆盘的过程中因为钢丝绳因重力原因下垂,操作员需多次穿导才能达到预期的位置;(2)目前单绳起吊线缆盘在起吊作业的时候会出现位置偏移,从而造成线缆盘空中摆动幅度过大,对现场操作形成安全隐患;(3)线缆盘因向内压力造成挤压变形后,在工况条件下对于出线造成难度,同时对线缆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既能避免线缆盘及线缆在吊装过程中出现挤压破损的情况,又可以提高装卸时间及场地利用率的线缆盘定制吊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包括吊梁主体,所述吊梁主体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侧梁,吊梁主体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侧梁,所述第一定位侧梁、吊梁主体和第二定位侧梁一起构成“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定位侧梁与吊梁主体的上端面左端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二定位侧梁与吊梁主体的上端面右端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所述第二加强筋板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吊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侧梁的下端面上可拆卸设置有两个第一万向轮装置,第二定位侧梁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二万向轮装置,且两个第一万向轮装置和两个第二万向轮装置呈矩形状分布。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吊耳与第一加强筋板一体设置,且第一吊耳与第一加强筋板的上端面连接处焊接有第一吊耳加强板。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吊耳与第二加强筋板一体设置,且第二吊耳与第二加强筋板的上端面连接处焊接有第二吊耳加强板。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的内孔的孔口均设置有去毛刺打磨部,所述去毛刺打磨部的倒角倾斜角度为3°。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梁主体由方形钢管制成,吊梁主体的厚度为5毫米以上。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梁主体为Q235B钢材材质,吊梁主体的两端均焊接有堵头。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喷塑涂层。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梁主体、第一定位侧梁、第一加强筋板、第二定位侧梁和第二加强筋板通过焊接构成一体结构。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万向轮装置与第一定位侧梁的下端面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二万向轮装置与第二定位侧梁的下端面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本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置更加合理,结构牢固,既能避免线缆盘及线缆在吊装过程中出现挤压破损的情况,又可以提高装卸时间及场地的利用率;而且还有如下优点:(1)在吊装作业过程中,本技术具有起吊作业稳定,吊装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2)操作人员的使用简单便利,无需穿绳,仅需在吊具上连接现有的挂钩,通过挂钩连接到线缆盘上即可,单次作业时间大大缩短的功能,可做到仓库吊装时间缩减50%,单日出入库量提升1倍以上。(3)本技术操作空间要求不大,工位之间仅需一人通行即可,在线缆盘摆放的时候可大大减少过道及作业空间位置,对仓库及场地的空间利用率会有较大的提升,在现有的基础上可提升30%的存放空间。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包括吊梁主体1,所述吊梁主体1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侧梁2,吊梁主体1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侧梁3,所述第一定位侧梁2、吊梁主体1和第二定位侧梁3一起构成“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定位侧梁2与吊梁主体1的上端面左端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4,所述第一加强筋板4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吊耳5;所述第二定位侧梁3与吊梁主体1的上端面右端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6,所述第二加强筋板6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吊耳7。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4和第二加强筋板6水平设置;第一吊耳5和第二吊耳7对称设置。为使本技术结构设置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技术所述第一定位侧梁2的下端面上可拆卸设置有两个第一万向轮装置8,第二定位侧梁3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二万向轮装置9,且两个第一万向轮装置8和两个第二万向轮装置9呈矩形状分布。所述第一吊耳5与第一加强筋板4一体设置,且第一吊耳5与第一加强筋板4的上端面连接处焊接有第一吊耳加强板10。所述第二吊耳7与第二加强筋板6一体设置,且第二吊耳7与第二加强筋板6的上端面连接处焊接有第二吊耳加强板11。所述第一吊耳5和第二吊耳7的内孔的孔口均设置有去毛刺打磨部,所述去毛刺打磨部的倒角倾斜角度为3°。此技术方案,防止现有的钢丝绳与吊耳在起吊时摩擦割断。所述吊梁主体1由方形钢管制成,吊梁主体1的厚度为5毫米以上。所述吊梁主体1为Q235B钢材材质,吊梁主体1的两端均焊接有堵头。此技术方案,防止吊梁主体1起吊时变形。所述第一吊耳5和第二吊耳7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喷塑涂层。所述吊梁主体1、第一定位侧梁2、第一加强筋板4、第二定位侧梁3和第二加强筋板6通过焊接构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万向轮装置8与第一定位侧梁2的下端面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二万向轮装置9与第二定位侧梁3的下端面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实际应用时,本技术结构设置更加合理,结构牢固,既能避免线缆盘及线缆在吊装过程中出现挤压破损的情况,又可以提高装卸时间及场地的利用率;而且还有如下优点:(1)在吊装作业过程中,本技术具有起吊作业稳定,吊装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2)操作人员的使用简单便利,无需穿绳,仅需在吊具上连接现有的挂钩,通过挂钩连接到线缆盘上即可,单次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包括吊梁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主体(1)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侧梁(2),吊梁主体(1)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侧梁(3),所述第一定位侧梁(2)、吊梁主体(1)和第二定位侧梁(3)一起构成“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定位侧梁(2)与吊梁主体(1)的上端面左端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4),所述第一加强筋板(4)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吊耳(5);所述第二定位侧梁(3)与吊梁主体(1)的上端面右端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6),所述第二加强筋板(6)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吊耳(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包括吊梁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主体(1)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侧梁(2),吊梁主体(1)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侧梁(3),所述第一定位侧梁(2)、吊梁主体(1)和第二定位侧梁(3)一起构成“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定位侧梁(2)与吊梁主体(1)的上端面左端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4),所述第一加强筋板(4)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吊耳(5);所述第二定位侧梁(3)与吊梁主体(1)的上端面右端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6),所述第二加强筋板(6)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吊耳(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侧梁(2)的下端面上可拆卸设置有两个第一万向轮装置(8),第二定位侧梁(3)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二万向轮装置(9),且两个第一万向轮装置(8)和两个第二万向轮装置(9)呈矩形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5)与第一加强筋板(4)一体设置,且第一吊耳(5)与第一加强筋板(4)的上端面连接处焊接有第一吊耳加强板(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盘定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吊耳(7)与第二加强筋板(6)一体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衡骆国荣薛娟萍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