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回收机构用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787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3
【课题】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体内回收机构的回收、搬运性能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以便迅速且可靠地进行操作及手术中的体内回收作业。【解决方法】体内回收机构用轴10,由于包括轴7、以及在该轴7的外周疏绕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凸凹部5w的侧线5,因此在使体内回收机构用轴10旋转时,通过将体内物质夹在疏绕于轴7的侧线5之间、并通过形成于侧线5的凸凹部5w进行保持,能够提高体内物质的回收、搬运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体内回收机构用轴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从体内管腔去除物质的体内回收机构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用于从患者的体内管腔去除物质的各种装置被开发出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从体内管腔去除物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近侧端、远侧端及延伸穿过其自身的导管管腔的导管;可旋转地连接至该导管的远侧端的切割器组件;以及延伸穿过导管管腔,且具有连接至切割器组件的第1端、及配置成连接至旋转机构的第2端的、可旋转的转矩轴,其中,在转矩轴的外表面设有外线圈,为能够在转矩轴旋转时向近侧方向搬运体内管腔内的物质,外线圈在转矩轴的外表面上形成为螺旋状(参照图20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3-1388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以下记作“体内回收机构”),通过螺旋状地形成于转矩轴的外线圈将体内管腔内的物质(以下记作“体内物质”)排出到患者的体外,该体内物质的回收、搬运性能依赖于外线圈。另外,在操作和手术中,迅速地进行该体内物质回收、搬运作业是重要的,期待进行旨在进一步提高该回收、搬运性能的改良。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应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内回收机构用轴,该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为了迅速且可靠地进行操作及手术中的体内回收作业,而提高了体内回收机构的回收、搬运性能。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其特征在于,具备:轴、以及在该轴的外周疏绕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凸凹部的侧线。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所述侧线由多根第一编丝捻合而成的第一绞线构成,所述侧线的所述凸凹部由所述第一绞线的外形来形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所述第一绞线的捻向设置为与所述侧线相对于所述轴的卷绕方向相同。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构成所述第一绞线的编丝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凹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所述凸凹部的凸部和凹部沿着与所述轴的长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长轴方向上并行排列。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种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所述轴由用多根第二编丝捻合而成的第二绞线构成。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种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所述轴由用多根第三编丝捻合形成的中空绞线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由于具备轴、以及在该轴的外周疏绕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凸凹部的侧线,因此在使体内回收机构用轴旋转时,通过将体内物质夹在疏绕于轴的侧线之间、并通过形成于侧线的凸凹部进行保持,能够提高体内物质的回收、搬运性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由于侧线由将多根第一编丝捻合而成的第一绞线构成,侧线的凸凹部由第一绞线的外形来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侧线的凸凹部,在使体内回收机构用轴旋转时,通过将体内物质夹在疏绕于轴的侧线之间、并通过由第一绞线的外形形成的凸凹部进行保持,能够提高体内物质的回收、搬运性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由于第一绞线的捻向设置为与侧线相对于轴的卷绕方向相同,因此凸凹部的凸部和凹部相对轴的长轴方向呈垂直倾向地并行排列,在使体内回收机构用轴旋转时,除了第二方面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体内物质的回收、搬运性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由于在构成第一绞线的编丝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凹部,因此除了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体内物质的回收、搬运性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种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由于凸凹部的凸部和凹部沿着与中空轴的长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且在长轴方向上并行排列,因此在使体内回收机构用轴旋转时,除了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种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体内物质的回收、搬运性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任一种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由于轴由用多根第二编丝捻合而成的第二绞线构成,因此除了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任一种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效果以外,在使体内回收机构用轴柔软的同时、使体内回收机构用轴旋转时,通过将体内物质夹在疏绕于轴的侧线之间、并通过由轴的第二绞线形成的凸凹部以及形成于侧线的凸凹部进行保持,能够进一步提高体内物质的回收、搬运性能。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任一种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中,由于轴由用多根第三编丝捻合而成的中空绞线构成,因此除了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任一种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效果以外,在使体内回收机构用轴进一步柔软的同时、并使体内回收机构用轴旋转时,通过将体内物质夹在疏绕于轴的侧线之间、并通过由轴的中空绞线形成的凸凹部以及形成于侧线的凸凹部进行保持,能够进一步提高体内物质的回收、搬运性能。另外,通过将导丝等插入中空绞线的中空内、并使其跟随该导丝等,可使体内回收机构用轴到达血管等体内管腔的末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了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体内回收机构的外观图。图2为图1的A部内部的说明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放大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放大图。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放大图。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放大图。图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放大图。图8是第六实施方式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放大图。图9是第七实施方式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了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体内回收机构的外观图,图2为图1的A部内部的说明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的放大图。如图1所示,用于从体内管腔去除物质的本实施方式的体内回收机构1包括由细长的中空管状体构成的导管3、连接到该导管3的前端的切割器组件4、连接到导管3的基端的把持部6、以及连接到把持部6的基端的马达8。切割器组件4包括多个开口部41、与导管3的前端连接的罩体43、以及配置于该罩体43内部的切割器2。切割器2与后述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10(参见图2)的前端连接,且能够随着马达8的旋转而旋转。因此,切割器组件4通过旋转的切割器2切断从罩体43的开口部41侵入的斑块等体内物质D(参见图2),并收入至切割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内回收机构用轴,其特征在于,包括:/n轴,/n以及在该轴的外周疏绕、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凸凹部的侧线。/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体内回收机构用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
以及在该轴的外周疏绕、且在外周面上具有凸凹部的侧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线由用多根第一编丝捻合而成的第一绞线构成,所述侧线的所述凸凹部,由所述第一绞线的外形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线的捻向,设置为与所述侧线相对于所述轴的卷绕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体内回收机构用轴,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原弘幸花冈淳裕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