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量损失送料器的控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65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造过程或类似应用场合中细颗粒物质馈送的方法。馈送控制基于一重量损失测量方案。重量损失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得自于馈送单元的重量损失测量和用塞状流与前者连通的充料单元的重量损失测量的“和函数”。(*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对各种不同类型制造过程按连续的方式馈送精细颗粒物质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文件中,术语“细颗粒物质”一般指任何散装的细颗粒材料。在大多数应用场合,该材料呈粒状或粉状,借此,它的流动质量可通过流体化而得以提高,流体化通过将空气吹进材料中来实现。基于所谓“重量损失的重力称重技术”的系统可用于馈送的控制。用于上述用途的重量损失的馈送方法从现有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应用场合得知。该控制系统可用这样的设备来实现,在该设备中,一基本部分由悬挂在重量传感器上的材料存贮器件来形成的,该传感器包括其重量可在所要求的瞬时进行测量的一个或多个所谓的称重斗。该材料流从这样一个称重斗流进一送料器,该送料器其结构用来与所述的容器密切地联合动作,且它的操作由从所述的称重斗的重量损失信息中获得的测量信号来控制。在这里,问题起因于称重斗的再充满。该系统的连续操作推定为所述的再充满必须与为馈送而进行的称重斗容量的排放同时执行,这就会引起对送料器控制的干扰。因此,要求该再充满阶段瞬时完成,并在不定的称重期间,该控制系统试图在不同类型的经验或计算法的条件下来运行。然而,所述不可避免的不定周期称重控制仍然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提出过各种解决方案,其中之一在已出版的德国专利申请3742229中描述过。在这里所披露的设计是基于重量损失型送料器,在该送料器中,至该送料器去的材料流通过两个串联的称重斗。在该串联连接中的第一个称重斗的秤只适合于用来监控该斗的重量变化,而后一个斗的秤监控整个系统的重量变化。一般地,后一个斗这种秤的重量信号用在除第一个斗正在再填满情况以外的送料器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从后一个斗的秤重量信号减去第一个斗的秤重量信号而得。一看就知,这种系统操作毫无疑问经不起方法的简化,不可避免会降低控制的精度。基本的简化在于,在材料从第一称重斗到后一个斗的充料传输期间,两个斗之间材料降落量只有通过计算才能得知,而不是在两个秤的控制下,这会产生控制系统的不确定因素。在现有技术中,也已知这样一种设计,具有一重量损失控制系统的两个送料器并行连接。在这种结构中,这两个重量损失送料器交替地再充满。材料的馈送用不处于再充满阶段的送料器来实现。一基于上述原理控制的设计例如在美国专利US4579252中有所披露。在这种设计提供合理的重量控制精度的情况下,由于在送料器启动阶段产生称重误差而使总体精度下降。而且,这种系统的设备成本较高。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类型的连续操作的送料器控制方法中,材料流的控制通过对馈送速率重力重量损失的测量而完成,以及,连续馈送速率借助于在材料流重力测量下完成的材料流的交替充料而得以保持,控制精度通过提供充料和具有两个相互独立操作的重量测量子系统的诸馈送阶段的功能得以提高,使材料流通过所述的充料和诸馈送阶段,借助至少一个所述的子系统进行实时重量测量,基于充料重量损失信号和馈送重量损失信号的“和函数”,完成馈送速率的控制。有利的是,在重量控制下完成的充料阶段或馈送阶段,所述材料流的实时连续,通过对充料单元与馈送单元之间材料流的布置而实现,该材料流作为重力塞状流而存在,其中,材料作为一连续流从所述的充料单元流至所述的馈送单元。更为有利的是,所述的馈送连续,通过使用两个以上平行操作的内连容器的充料流,以交替(充料)的方式完成馈送单元的充料而得以保证。以下,将参照适合于本专利技术实施的图解实施例装置的诸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地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该装置首先包括两个各与它自己独立称重设备连接的充料斗1和2。在下文中,这二个斗称为称重充料斗。待馈送的材料通过配备有适当型式断开阀9和10的管3和4进入这二个充料斗中。该称重充料斗1和2提供有料斗管嘴5和6,用来将待馈送的材料输送到包括一斗和一称重系统的称重馈送斗7中。前述送料器8以固定的方式与该称重馈送斗7连通,并在同一称重系统的控制下进行操作。所述的管嘴5和6通过一柔性连接器在下游连接,以确保各自串联的称重斗1和7、串联的称重斗2和7的独立功能。对于管嘴的设计和尺寸,必须考虑,系统的无干扰操作要求以这种方式形成连续的塞状流,各自通过所述连续的塞状流与其连接的称重馈送斗7的材料平面以及称重充料斗1、2的材料平面有一个连续的材料容量。所述的管嘴5和6以相同的方式分别配备合适型式的断开阀11和12。所述的称重馈送斗7与所示实施例中的送料器8固定,该送料器采用一螺旋送料器来实现。该送料器的驱动机配备一合适的控制,可对送料器螺旋的转速进行调节,以获得适当的馈送速率。根据本专利技术,馈送速率的控制信号,从称重馈送容器的重量损失信号和与之同时连通的称重充料容器1或2的重量损失信号的“和函数”中得出。所述称重充料斗1和2的重量损失的测量,只有当现行的充料斗与称重馈送斗7无压流动连接(或即自重流动连接)时,用来控制馈送速率,以及,一个称重充料斗的重量损失测量必须包含在所述的充料斗与称重馈送斗处于无压流动连接期间的控制函数中。在这里,所获取的测量必须确保与称重馈送斗材料流的断开,以便称重充料斗的再充满。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这里所述的送料器可用任何等同的、可控送料器来代替,例如,皮带送料器、间隔室送料器、板型送料器及振动送料室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以下述起始状态开始操作。送料器8停止,待馈送的材料通过例如再充满管嘴3流入称重充料斗1。称重充料斗1的排放阀11打开,使材料流入称重馈送斗7中,以便充入相同量的材料。当称重充料斗1充满材料时,断开再充满材料进入该容器中。在该充料斗1这一再充满阶段,称重充料斗2的排放阀12保持关闭。在这些起始步骤以后,系统已准备好使用。接下来,送料器8开始工作,它的操作根据从与各自称重系统连接的充料斗1和馈送斗7所获得的两个重量损失信号的“和函数”(即功能之和)进行控制。作为补充功能(即与此同时),执行称重充料斗2的充满工作。当称重充料斗1排空或几乎完全排空时,它的排放阀11关闭,同时,第二称重充料容器2的排放阀12打开。与两个排放阀关闭/打开状态切换的同时,进入馈送控制系统的重量损失测量的输入信号从称重充料斗1切换到称重充料斗2,借此,基于斗2和斗7重量损失信号的“和函数”,送料器8的控制也是连续的。紧接着称重充料斗1的排放阀关闭,称重充料斗1下一轮的再充满便开始。上述设计几乎完全可消除重量控制的不确定周期,因此,材料从称重充料斗1和2,作为塞状流各自输送到称重馈送斗7,在称重充料斗1(或2,各自分别输送)和称重馈送斗7的秤控制下,是在整个材料输送阶段进行的,特别是,没有任何材料流处于松散降落的状态。在从斗1到斗2和从斗2到斗1的充料材料流切换期间,只存在微量未控材料流的瞬间。用一合适的设备布置,这一不确定的重量控制周期可减小至微不足道的程度。所披露的控制方法假定称重馈送容器7连续地保持丰满。该新颖的设计也减小了由于材料通过送料器8旁通而失控的风险,也减小了被馈送材料在控制精度质量变化方面的效力。权利要求1.一种以连续的方式馈送细颗粒材料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材料馈送流的控制通过对馈送速率重力重量损失的测量而完成,以及,该连续馈送速率借助于在材料流重力测量下完成的材料流的交替充料而得以保持,其特征在于,充料阶段和馈送阶段配备相互独立操作的重量测量子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连续的方式馈送细颗粒材料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材料馈送流的控制通过对馈送速率重力重量损失的测量而完成,以及,该连续馈送速率借助于在材料流重力测量下完成的材料流的交替充料而得以保持,其特征在于,充料阶段和馈送阶段配备相互独立操作的重量测量子系统;通过充料和馈送阶段的材料流借助至少一个所述的子系统经受实时重量测量;以及,所述馈送速率的控制是基于所述的充料重量损失信号和馈送重量损失信号的和函数而完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蒂奥尔托简彼得博乔克伦德
申请(专利权)人:劳特精密产品公司奥托库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