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充电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53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充电支架,其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上的手机夹持机构,手机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侧且用于夹持手机的侧部的左夹持部;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侧且用于夹持手机的侧部的右夹持部;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二侧且用于举托手机的底部的底部举托部;以及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手机重力作为动力来源,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底部举托部受手机重力作用运动带动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联动夹持手机,且在手机离开底部举托部时,底部举托部、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使用马达驱动,结构简单,成本较为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充电支架
本技术涉及手机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手机得到广泛适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行车过程中,为了行车安全的需要,车载手机支架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结构设计过于复杂,结构基本采用马达驱动齿轮及齿条联动等方式完成对手机的固定,而且成本较为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为低廉的车载充电支架。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充电支架,进一步地,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上的手机夹持机构,进一步地,前述手机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前述壳体上的安装板;设置在前述安装板的第一侧且用于夹持手机的侧部的左夹持部;设置在前述安装板的第一侧且用于夹持手机的侧部的右夹持部;设置在前述安装板的第二侧且用于举托手机的底部的底部举托部;以及传动机构,用于将前述底部举托部在手机重力作用下的向下运动转化成前述左夹持部和前述右夹持部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向运动,从而形成夹持手机状态,以及用于在手机离开前述底部举托部后驱动前述底部举托部的向上运动,并将底部举托部的向上运动转化成前述左夹持部和前述右夹持部在水平方向上的背向运动,从而形成未夹持手机状态。前述的车载充电支架,进一步地,前述传动机构包括:穿设于前述安装板上的第一圆柱齿轮;穿设于前述安装板上的第二圆柱齿轮;与前述左夹持部安装连接且与前述第一圆柱齿轮的上侧外啮合的第一齿条部;与前述右夹持部安装连接且与前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上侧外啮合的第二齿条部;设于前述第一圆柱齿轮与前述第二圆柱齿轮之间且与底部举托部安装连接的第二滑动部,以及抵接设于前述第二滑动部与前述壳体之间的弹性复位件,前述第二滑动部具有与第一圆柱齿轮的右侧外啮合的第三齿条部以及与前述第二圆柱齿轮的左侧外啮合的第四齿条部。前述的车载充电支架,进一步地,前述传动机构包括:穿设于前述安装板上的第一圆柱齿轮;穿设于前述安装板上的第二圆柱齿轮;与前述左夹持部安装连接且与前述第一圆柱齿轮的下侧外啮合的第一齿条部;与前述右夹持部安装连接且与前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下侧外啮合的第二齿条部;与底部举托部安装连接的第二滑动部,以及抵接设于前述第二滑动部与前述壳体之间的弹性复位件,前述第二滑动部具有与第一圆柱齿轮的左侧外啮合的第三齿条部以及与前述第二圆柱齿轮的右侧外啮合的第四齿条部。前述的车载充电支架,进一步地,前述传动机构包括:穿设于前述安装板上的第一圆柱齿轮;穿设于前述安装板上的第二圆柱齿轮;与前述左夹持部安装连接且与前述第一圆柱齿轮的上侧外啮合的第一齿条部;与前述右夹持部安装连接且与前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下侧外啮合的第二齿条部;与底部举托部安装连接的第二滑动部,以及抵接设于前述第二滑动部与前述壳体之间的弹性复位件,前述第二滑动部具有与第一圆柱齿轮的右侧外啮合的第三齿条部以及与前述第二圆柱齿轮的右侧外啮合的第四齿条部。前述的车载充电支架,进一步地,前述传动机构包括:穿设于前述安装板上的第一圆柱齿轮;穿设于前述安装板上的第二圆柱齿轮;与前述左夹持部安装连接且与前述第一圆柱齿轮的下侧外啮合的第一齿条部;与前述右夹持部安装连接且与前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上侧外啮合的第二齿条部;与底部举托部安装连接的第二滑动部,以及抵接设于前述第二滑动部与前述壳体之间的弹性复位件,前述第二滑动部具有与第一圆柱齿轮的左侧外啮合的第三齿条部以及与前述第二圆柱齿轮的左侧外啮合的第四齿条部。进一步地,前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引导前述底部举托部在上下方向上运动的第一限位机构,前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在前述安装板的第二侧上设置的第一限位凸块,以及在前述安装板的第二侧上左右平行设置的第一限位条,前述第二滑动部设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孔,前述第一限位凸块穿设于前述第一腰孔内,前述第二滑动部活动设于前述第一限位条围成的区域内。进一步地,前述壳体包括面壳以及与前述面壳安装连接的底壳,前述底壳上设有用于固定前述第一圆柱齿轮的第一凸柱,以及用于固定前述第二圆柱齿轮的第二凸柱,前述第一圆柱齿轮套设于前述第一凸柱上,前述第二圆柱齿轮套设于前述第二凸柱上。前述的车载充电支架,进一步地,前述第二滑动部具有朝向壳体下部设置的卡位凸部,前述底壳的下端设有突出承接部,前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套设于前述卡位凸部上,前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前述突出承接部相抵接。进一步地,前述底壳上设置有用于引导前述左夹持部在左右方向上运动的第二限位机构,以及用于引导前述右夹持部在左右方向上运动的第三限位机构,前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于前述底壳内侧的第二限位凸块,以及在前述底壳的上下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限位条,前述左夹持部上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腰孔,前述第二限位凸块穿设于前述第二腰孔内,前述左夹持部活动设于前述第二限位条围成的区域内;前述第三限位机构包括设于前述底壳内侧的第三限位凸块,以及在前述底壳的上下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限位条,前述右夹持部上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腰孔,前述第三限位凸块穿设于前述第三腰孔内,前述右夹持部活动设于前述第三限位条围成的区域内。前述的车载充电支架,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板,前述连接板上连接设有充电线圈以及充电电路板,前述连接板设于前述面壳与前述安装板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以手机重力作为动力来源,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底部举托部受手机重力作用运动带动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联动夹持手机,且在手机离开底部举托部时,底部举托部、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自动复位。本技术无需使用马达驱动,结构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支架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支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传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底部举托部以及第二滑动部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安装板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底壳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车载充电支架的传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车载充电支架的传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四的车载充电支架的传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标号:车载充电支架-100;壳体-10;安装板-21;左夹持部-22;右夹持部-23;底部举托部-24;传动机构-25;第一圆柱齿轮-251;第二圆柱齿轮-252;第一齿条部-253;第二齿条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充电支架(100),包括壳体(10)及位于壳体(10)上的手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手机夹持机构包括:/n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的安装板(21);/n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的第一侧且用于夹持手机的侧部的左夹持部(22);/n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的第一侧且用于夹持手机的侧部的右夹持部(23);/n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的第二侧且用于举托手机的底部的底部举托部(24);以及/n传动机构(25),用于将所述底部举托部(24)在手机重力作用下的向下运动转化成所述左夹持部(22)和所述右夹持部(23)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向运动,从而形成夹持手机状态,以及用于在手机离开所述底部举托部(24)后驱动所述底部举托部(24)的向上运动,并将底部举托部(24)的向上运动转化成所述左夹持部(22)和所述右夹持部(23)在水平方向上的背向运动,从而形成未夹持手机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支架(100),包括壳体(10)及位于壳体(10)上的手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机夹持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的安装板(21);
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的第一侧且用于夹持手机的侧部的左夹持部(22);
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的第一侧且用于夹持手机的侧部的右夹持部(23);
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的第二侧且用于举托手机的底部的底部举托部(24);以及
传动机构(25),用于将所述底部举托部(24)在手机重力作用下的向下运动转化成所述左夹持部(22)和所述右夹持部(23)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向运动,从而形成夹持手机状态,以及用于在手机离开所述底部举托部(24)后驱动所述底部举托部(24)的向上运动,并将底部举托部(24)的向上运动转化成所述左夹持部(22)和所述右夹持部(23)在水平方向上的背向运动,从而形成未夹持手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5)包括:
穿设于所述安装板(21)上的第一圆柱齿轮;
穿设于所述安装板(21)上的第二圆柱齿轮;
与所述左夹持部(22)安装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圆柱齿轮的上侧外啮合的第一齿条部;
与所述右夹持部(23)安装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上侧外啮合的第二齿条部;
设于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与所述第二圆柱齿轮之间且与底部举托部(24)安装连接的第二滑动部,以及
抵接设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弹性复位件(256),
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与第一圆柱齿轮的右侧外啮合的第三齿条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左侧外啮合的第四齿条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5)包括:
穿设于所述安装板(21)上的第一圆柱齿轮;
穿设于所述安装板(21)上的第二圆柱齿轮;
与所述左夹持部(22)安装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圆柱齿轮的下侧外啮合的第一齿条部;
与所述右夹持部(23)安装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下侧外啮合的第二齿条部;
与底部举托部(24)安装连接的第二滑动部,以及
抵接设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弹性复位件(256),
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与第一圆柱齿轮的左侧外啮合的第三齿条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右侧外啮合的第四齿条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5)包括:
穿设于所述安装板(21)上的第一圆柱齿轮;
穿设于所述安装板(21)上的第二圆柱齿轮;
与所述左夹持部(22)安装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圆柱齿轮的上侧外啮合的第一齿条部;
与所述右夹持部(23)安装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下侧外啮合的第二齿条部;
与底部举托部(24)安装连接的第二滑动部,以及
抵接设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弹性复位件(256),
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与第一圆柱齿轮的右侧外啮合的第三齿条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右侧外啮合的第四齿条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5)包括:
穿设于所述安装板(21)上的第一圆柱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起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