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34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保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首先利用医学扫描听力障碍者耳道内腔形状获得耳印模,将耳印模扫描入计算机进行图形处理,利用3D打印机打印与耳印模外形相同内有容纳腔的外壳,打印完成后进行后处理工作,后处理完成后组装助听器元件,组装完成后对助听器性能进行测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这种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的制作方法,打印的技术材料采用光敏树脂,利用3D打印技术定制而成,实现薄壁外壳,节省空间,能够根据不同的设定参数实现结构复杂的外壳,该外壳使人佩戴舒适,也方便助听器设备的安装。外壳内部可放置多个助听器元件,包括电子元件及各种其它结构,由于其较强的贴合度,使佩戴者能够感受到稳定的声音传递,音质更清晰,且不易过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保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
技术介绍
助听器的实质是一种放大器,它将声音以某种方式放大,使听力障碍者能以一定方式有效地利用其残余听力。助听器主要由麦克风、放大器、接收器、电源和外壳组成。按照外壳制作方式的不同分为非定制化助听器和定制化助听器。非定制化助听器外壳形状单一,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的人耳形状,容易对耳道和耳甲腔形成局部压迫和间隙,所以佩戴起来有以下不足:佩戴不舒适、容易脱落、隔音效果差。而传统的定制化助听器外壳一般为手工制作,经过制作耳印模、耳印模涂蜡、取阴模、注入光敏树脂、固化成形、打磨抛光等一系列手工操作完成,不仅制作时间长、成本高,而且由于整个过程都由手工制作完成,虽然与人耳的贴合度比非定制化助听器的效果要好,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的制作方法,通过该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外壳具有佩戴舒适、不易脱落、隔音良好的优点,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强度高的特点。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首先利用医学扫描听力障碍者耳道内腔形状获得耳印模,将耳印模扫描入计算机进行图形处理,利用3D打印机打印与耳印模外形相同内有容纳腔的外壳,打印完成后进行后处理工作,后处理完成后组装助听器元件,组装完成后对助听器性能进行测试。进一步地,外壳侧壁至少有一部分与耳道内腔外形结构相同,外壳的内部设有容纳助听器设备的容腔,外壳设有外端部和内端部,外端部设有连接助听器设备的由外边缘向内沿伸的封盖,外壳上还设有穿过外端部和内端部的出声孔,外壳薄壁处理后,用三维建模软件对耳印模的封盖接口和出声孔进行配置,对最后形成模型进行瑕疵修复并打印。进一步地,外壳的薄壁厚度设置为1mm—2mm。进一步地,3D打印机使用的打印材料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医用光敏树脂。进一步地,后处理工作包括对打印出来的外壳表面进行抛光、喷砂和着色处理。进一步地,封盖表面设有出声孔、音量控制键和电池仓。本技术涉及的这种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根据听力障碍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及其耳部生理结构定制化设计和制作,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光敏树脂,利用3D打印技术定制而成,实现薄壁外壳,节省空间,能够根据不同的设定参数实现结构复杂的外壳,该外壳使人佩戴舒适,也方便助听器设备的安装。外壳内部可放置多个助听器元件,包括电子元件及各种其它结构,由于其较强的贴合度,使佩戴者能够感受到稳定的声音传递,音质更清晰,且不易过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助听器外壳一端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助听器外壳另一端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出声孔;2-封盖;3-电池仓;4-声音控制键:5-第二出声孔:6-壳体;6-1-容纳腔;发生单元-7;导管-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利用医学扫描听力障碍者耳道内腔形状获得耳印模,将耳印模扫描入计算机进行图形处理,利用3D打印机打印与耳印模外形相同内有容纳腔6-1的外壳6,打印完成后进行后处理工作,后处理完成后组装助听器元件,组装完成后对助听器性能进行测试。外壳侧壁至少有一部分与耳道内腔外形结构相同,外壳6的内部设有容纳助听器设备的容腔6-1,外壳设有外端部和内端部,外端部设有连接助听器设备的由外边缘向内沿伸的封盖,外壳上还设有穿过外端部和内端部的第二出声孔5,外壳薄壁处理后,用三维建模软件对耳印模的封盖接口和第二出声孔5进行配置,对最后形成模型进行瑕疵修复并打印。外壳的薄壁厚度设置为1mm—2mm。3D打印机使用的打印材料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医用光敏树脂。后处理工作包括对打印出来的外壳表面进行抛光、喷砂和着色处理。封盖表面设有第一出声孔1、音量控制键4和电池仓3,所述音量控制键4与电池仓3连接,电池仓3与发声单元7连接,发声单元7另一端通过导管8与第一发声孔1和第二发生孔5对接。外壳为光敏树脂外壳,光敏树脂能够形成较薄的外壳壁,较薄的外壳壁面能够获得较大的容腔,容腔内用于容纳助听器其它设备。封盖为独特的槽口形设计,和助听器外壳完美的契合,既方便内部元件的安装,又与外壳紧密配合,有效的防止水分及其他杂质进入助听器内部,造成助听器的损坏。助听器外壳内部安装助听器设备,电池仓内设有电池模块,该助听器具有七大功能模块,包括传声器、输入信号处理器、分流装置、信号处理装置、整合装置、合并输出装置及受话器等七部分,本助听器是全数字式助听器,其电路采用逻辑电路,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的声音信号。能够将自身的频谱范围分成多个频段来进行分别调节,以此补偿听力障碍者在不同频段中不同的听力损失。还可以区分出语音与噪声,实现强化语音、降低噪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听力障碍者的实际需要。功能模块包括:传声器-即为本技术设置的麦克风,它的作用是将输入的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信号处理器-负责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分流装置-负责将数字信号分向多个信号处理通道;信号处理装置-具有独立、灵活、合理地处理信号的能力;整合装置-能够将不同的通道传来的信号合并为高、低频两部分进行运算;合并输出装置-其功能为将之前运算完成的高、低频信号合并,以数字方式输出;受话器-负责将电信号还原为声信号。本技术涉及的这种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是根据听力障碍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及其耳部生理结构定制化设计和制作。其外壳可以根据听力障碍者的需求定制化设计和制作,其基本特征是小而隐秘。外壳为3D打印光敏树脂外壳,依据听力障碍者的耳部生理特征定制化设计和制造,其形状完全贴合需求者的耳部结构,而且外壳较薄,内部可操作空间较大,便于内部元器件的安装,与传统助听器相比,其体积更小,佩戴起来更加隐蔽、舒适,而且不易脱落。其功能模块采用数字化模块,能自动适应环境,有效降低噪声,消除反馈声,提高声音的自然性、真实性和舒适性,提高言语的清晰度,提高佩戴者的语言分辨能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容纳腔,其端部安装封盖,封盖与设置在容纳腔内的助听器设备相连接,封盖表面设有第一出声孔、音量控制键和电池仓,所述音量控制键与电池仓连接,电池仓与发声单元连接,发声单元另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一发声孔和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二发生孔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定制化助听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容纳腔,其端部安装封盖,封盖与设置在容纳腔内的助听器设备相连接,封盖表面设有第一出声孔、音量控制键和电池仓,所述音量控制键与电池仓连接,电池仓与发声单元连接,发声单元另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一发声孔和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路晶费竣毅潘延昭李黎闫晓泉郝依阳傅雅宁李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