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22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基座和筒体,筒体的筒壁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壁、加热层和内壁,筒盖上设置有加水管,砂石添加管、水泥添加管和排气管,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横杆上安装有电机,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空心轴,筒体内的空心轴上设置有螺旋搅拌叶片和多根搅拌管,搅拌管上加工有多个通气孔,螺旋搅拌叶片上方的空心轴上设置有多块连接板,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有条形刮板,空心轴的下端沿圆周设置有多块底刮板,横杆和筒盖之间的空心轴上套设有气室,气室内的空心轴上加工有多个通气孔,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上升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自动配料,搅拌均匀,工作效率高,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骨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使用量较大。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搅拌装置是较为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作用是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合并搅拌成为混凝土混合料。市场上的混凝土搅拌装置种类繁多,其结构均包括仓体、电机、搅拌轴和螺旋片,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和螺旋片旋转,对仓体内的混合物进行搅拌,实现对混凝土的搅拌加工。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水泥、砂石骨料和水的加料需要人工称量,操作麻烦,各种混合料之间的比例不准,搅拌出来的混凝土成分不一致,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不统一;二是搅拌装置无法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搅拌不均匀,搅拌后的混凝土质量不好,且搅拌耗时较长,工作效率不高。因此,研制开发一种可自动配料,搅拌均匀,工作效率高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配料,搅拌均匀,工作效率高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基座和筒体,筒体为底部密封上端开口的结构,筒体的筒壁从外到内包括外壁和内壁,外壁和内壁之间设置有密闭的加热层,筒体侧壁的上部设置有进气管,下部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与加热层连通,筒体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筒盖,筒盖上设置有加水管,砂石添加管、水泥添加管和排气管,加水管、砂石添加管和水泥添加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固定在基座上。筒体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根竖杆,竖杆的下端固定在基座上,两竖杆之间的上端设置有横杆,横杆上安装有电机,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空心轴,空心轴的轴心线与筒体的竖心线重合,空心轴的上端依次穿过筒盖和横杆后与电机传动连接,筒体内的空心轴上设置有螺旋搅拌叶片和多根搅拌管,搅拌管上加工有多个通气孔,搅拌管的一端与空心轴连通,另一端封堵,螺旋搅拌叶片上方的空心轴上设置有多块连接板,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有条形刮板,多块条形刮板沿筒体的圆周均布,条形刮板的外端面与筒体的内壁接触,空心轴的下端沿圆周设置有多块底刮板,底刮板的数量与条形刮板的数量相同,底刮板的下端面与筒体内的底面接触,底刮板的外端与条形刮板连接。横杆和筒盖之间的空心轴上套设有气室,气室的上表面与横杆固定,空心轴与气室的上壁之间、空心轴与气室的下壁之间均为转动密封连接结构,气室内的空心轴上加工有多个通气孔,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上升管,上升管的另一端与出气管连通。进一步的,加热层内设置有螺旋导流板。进一步的,条形刮板的数量为2~6块。进一步的,竖杆上设置有升降装置,上升管上设置有柔性伸缩管。进一步的,上升管上从进气端到出气端依次设置有气阀和高压水管,高压水管上设置有水阀。本技术在加料过程中,先加入砂石,称重传感器对砂石进行称重,数据传至处理器进行处理,计算得出需要的水量和水泥量,然后开启电磁阀按量添加,这样的加料方式较为精确,可确保混凝土中各成分含量的一致性,且无需人工参与,节省劳动力;其次,本技术中设置了加热层和空心管,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向加热层内通入热蒸汽,热蒸汽进入加热层后对筒体内的混凝土进行加热,随后热蒸汽从出气管排出,通过上升管进入空心管和搅拌管,并从搅拌管的通气孔中喷出,可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对其进行加热,增加搅拌温度,有利于提高搅拌效率,即使在冬季也可较好的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另外,本技术中结合了螺旋搅拌叶片、搅拌管、条形刮板和底刮板,螺旋搅拌叶片和搅拌管可较好的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条形刮板和底刮板可分别刮落粘附在筒体侧壁和底部的混凝土,达到较好的搅拌效果。本技术可自动配料,搅拌均匀,工作效率高,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筒盖,3-加水管,4-砂石添加管,5-水泥添加管,6-电磁阀,7-称重传感器,8-外壁,9-加热层,10-内壁,11-进气管,12-出气管,13-竖杆,14-横杆,15-电机,16-空心轴,17-螺旋搅拌叶片,18-搅拌管,19-条形刮板,20-底刮板,21-气室,22-上升管,23-螺旋导流板,24-升降装置,25-柔性伸缩管,26-气阀,27-高压水管,28-水阀,29-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基座1和筒体,筒体为底部密封上端开口的结构,筒体的筒壁从外到内包括外壁8和内壁10,外壁8和内壁10之间设置有密闭的加热层9,筒体侧壁的上部设置有进气管11,下部设置有出气管12,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均与加热层9连通,筒体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筒盖2,筒盖2上设置有加水管3,砂石添加管4、水泥添加管5和排气管29,加水管3、砂石添加管4和水泥添加管5上均设置有电磁阀6,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7,称重传感器7为现有设备,可从市场上选型购买,称重传感器7固定在基座1上。筒体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根竖杆13,竖杆13的下端固定在基座1上,两竖杆13之间的上端设置有横杆14,横杆14上安装有电机15,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空心轴16,空心轴16的轴心线与筒体的竖心线重合,空心轴16的上端依次穿过筒盖2和横杆14后与电机15传动连接,筒体内的空心轴16上设置有螺旋搅拌叶片17和多根搅拌管18,优选地,条形刮板19的数量为2~6块,搅拌管18上加工有多个通气孔,搅拌管18的一端与空心轴16连通,另一端封堵,螺旋搅拌叶片17上方的空心轴16上设置有多块连接板,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有条形刮板19,多块条形刮板19沿筒体的圆周均布,条形刮板19的外端面与筒体的内壁接触,空心轴16的下端沿圆周设置有多块底刮板20,底刮板20的数量与条形刮板19的数量相同,底刮板20的下端面与筒体内的底面接触,底刮板20的外端与条形刮板19连接,本技术中,条形刮板19和底刮板20可倾斜设置,只要能较好的刮落筒体内壁和底部的混凝土即可,同时,为了提高筒体的使用寿命,可在筒体内壁10上设置一层耐磨层。横杆14和筒盖2之间的空心轴16上套设有气室21,气室21的上表面与横杆14固定,空心轴16与气室21的上壁之间、空心轴16与气室21的下壁之间均为转动密封连接结构,气室21内的空心轴16上加工有多个通气孔,气室21的侧壁上设置有上升管22,上升管22的另一端与出气管12连通。本技术的运行过程为:在加料过程中,先加入砂石,称重传感器7对砂石进行称重,称重数据传至处理器进行处理,计算得出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和筒体,所述筒体为底部密封上端开口的结构,筒体的筒壁从外到内包括外壁(8)和内壁(10),外壁(8)和内壁(10)之间设置有密闭的加热层(9),筒体侧壁的上部设置有进气管(11),下部设置有出气管(12),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均与加热层(9)连通,筒体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筒盖(2),筒盖(2)上设置有加水管(3),砂石添加管(4)、水泥添加管(5)和排气管(29),所述加水管(3)、砂石添加管(4)和水泥添加管(5)上均设置有电磁阀(6),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7),称重传感器(7)固定在基座(1)上;/n所述筒体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根竖杆(13),竖杆(13)的下端固定在基座(1)上,两竖杆(13)之间的上端设置有横杆(14),横杆(14)上安装有电机(15),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空心轴(16),空心轴(16)的轴心线与筒体的竖心线重合,所述空心轴(16)的上端依次穿过筒盖(2)和横杆(14)后与电机(15)传动连接,所述筒体内的空心轴(16)上设置有螺旋搅拌叶片(17)和多根搅拌管(18),所述搅拌管(18)上加工有多个通气孔,搅拌管(18)的一端与空心轴(16)连通,另一端封堵,所述螺旋搅拌叶片(17)上方的空心轴(16)上设置有多块连接板,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有条形刮板(19),多块条形刮板(19)沿筒体的圆周均布,条形刮板(19)的外端面与筒体的内壁接触,所述空心轴(16)的下端沿圆周设置有多块底刮板(20),底刮板(20)的数量与条形刮板(19)的数量相同,底刮板(20)的下端面与筒体内的底面接触,底刮板(20)的外端与条形刮板(19)连接;/n所述横杆(14)和筒盖(2)之间的空心轴(16)上套设有气室(21),气室(21)的上表面与横杆(14)固定,空心轴(16)与气室(21)的上壁之间、空心轴(16)与气室(21)的下壁之间均为转动密封连接结构,气室(21)内的空心轴(16)上加工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气室(21)的侧壁上设置有上升管(22),上升管(22)的另一端与出气管(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和筒体,所述筒体为底部密封上端开口的结构,筒体的筒壁从外到内包括外壁(8)和内壁(10),外壁(8)和内壁(10)之间设置有密闭的加热层(9),筒体侧壁的上部设置有进气管(11),下部设置有出气管(12),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均与加热层(9)连通,筒体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筒盖(2),筒盖(2)上设置有加水管(3),砂石添加管(4)、水泥添加管(5)和排气管(29),所述加水管(3)、砂石添加管(4)和水泥添加管(5)上均设置有电磁阀(6),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7),称重传感器(7)固定在基座(1)上;
所述筒体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根竖杆(13),竖杆(13)的下端固定在基座(1)上,两竖杆(13)之间的上端设置有横杆(14),横杆(14)上安装有电机(15),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空心轴(16),空心轴(16)的轴心线与筒体的竖心线重合,所述空心轴(16)的上端依次穿过筒盖(2)和横杆(14)后与电机(15)传动连接,所述筒体内的空心轴(16)上设置有螺旋搅拌叶片(17)和多根搅拌管(18),所述搅拌管(18)上加工有多个通气孔,搅拌管(18)的一端与空心轴(16)连通,另一端封堵,所述螺旋搅拌叶片(17)上方的空心轴(16)上设置有多块连接板,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有条形刮板(19),多块条形刮板(19)沿筒体的圆周均布,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吴杨杜庆武李旭鹏耿天志曾克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