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3963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计算多家用户单位共用非协商运行轨道;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平台分配;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通过该方法,摒弃了原有多用户共建运控中心的方法,节约了建设成本;采用多用户非协商式方法,去除了多用户共向卫星平台时的业务耦合,多家用户无需将业务模式暴露给对方用户,提高了保密性;逻辑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运行控制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卫星发射、运营成本极高,制造并发射一颗多载荷卫星的成本在10-20亿元人民币左右,需要花费至少2年时间,同时由于各行业卫星应用需求缺口巨大,因此多家用户单位共同出资制造、发射、运控一颗卫星成为日渐寻常的情况。当多家用户共同运控一颗卫星时,常见情况为多家用户共建运控中心的方式来避免在使用共用卫星平台时的平台资源分配问题,但由于运控中心由多家用户共建,因此往往也存在管理难度较大,同时使用平台资源依旧需要协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S11:明确当前卫星平台用户单位权责,确定平等的或主副、次级、次次级用户的用户级别;S12:约定用户使用相同轨道计算模型,其中,当卫星已发射时,多家用户单位约定,并明确初轨及对应的初轨圈号;S13:根据用户级别分配各家用户单位使用的用户号;S2:计算多家用户单位共用非协商运行轨道;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S21:各家用户单位根据事前约定的轨道计算模型,对卫星轨道进行计算,其中,卫星轨道包括观测空间位置、卫星星下点、卫星精密星历、卫星升交点;S22:依据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阶段确定的轨道初轨圈号,计算当前、未来飞行圈号;S23:输出圈号及圈号对应的飞行起始时间;S3: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平台分配;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S31:根据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确定的用户号对圈号取模,其中,取模定义为:给定一个正整数p,任意一个整数n,存在等式n=kp+r,k、r是整数,且0≤r<p,则称k为n除以p的商,r为n除以p的余数;对于正整数p和整数a,b,定义运算为:取模运算:a%p,表示a除以p的余数,p为圈号,n为用户分配的用户号,r为计算后的余数;S32:各家用户单位根据求得的p圈次对卫星平台进行自动化任务编排,进行运行控制;S33:各家用户根据规划分别上注各自指令信息,对平台遥控;S4: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S41:平台根据上注指令,对各家用户指令合并;S42:平台对合并后的指令进行加载;S43:平台执行各家指令,载荷进行工作、数传,并将资料广播。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3中,用户号在10个以内。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1中,当r与n一致时,对应用户可以使用当前圈p。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3中,指令信息包括平台运行指令、载荷观测指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该方法,摒弃了原有多用户共建运控中心的方法,节约了建设成本;采用多用户非协商式方法,去除了多用户共向卫星平台时的业务耦合,多家用户无需将业务模式暴露给对方用户,提高了保密性;逻辑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的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S11:明确当前卫星平台用户单位权责,确定平等的或主副、次级、次次级用户的用户级别;S12:约定用户使用相同轨道计算模型,其中,当卫星已发射时,多家用户单位约定,并明确初轨及对应的初轨圈号;S13:根据用户级别分配各家用户单位使用的用户号;S2:计算多家用户单位共用非协商运行轨道;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S21:各家用户单位根据事前约定的轨道计算模型,对卫星轨道进行计算,其中,卫星轨道包括观测空间位置、卫星星下点、卫星精密星历、卫星升交点;S22:依据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阶段确定的轨道初轨圈号,计算当前、未来飞行圈号;S23:输出圈号及圈号对应的飞行起始时间;S3: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平台分配;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S31:根据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确定的用户号对圈号取模,其中,取模定义为:给定一个正整数p,任意一个整数n,存在等式n=kp+r,k、r是整数,且0≤r<p,则称k为n除以p的商,r为n除以p的余数;对于正整数p和整数a,b,定义运算为:取模运算:a%p,表示a除以p的余数,p为圈号,n为用户分配的用户号,r为计算后的余数;S32:各家用户单位根据求得的p圈次对卫星平台进行自动化任务编排,进行运行控制;S33:各家用户根据规划分别上注各自指令信息,对平台遥控;S4: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S41:平台根据上注指令,对各家用户指令合并;S42:平台对合并后的指令进行加载;S43:平台执行各家指令,载荷进行工作、数传,并将资料广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中,用户号在10个以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1中,当r与n一致时,对应用户可以使用当前圈p。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3中,指令信息包括平台运行指令、载荷观测指令。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继续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基于初轨定轨后确定的轨道圈号,多家用户非协商式调动、控制同一颗卫星进行各自的任务规划,主要包括以下流程:(1)明确当前卫星平台用户单位权责,约定各家使用相同轨道计算模型;(2)确定轨道计算模型,对卫星观测空间位置,卫星星下点,卫星精密星历,卫星升交点进行计算,确定轨道初轨圈号;(3)发射后根据当前卫星平台各单位,约定各家使用圈次,使用模数方法表示;(4)每日更新最新轨道根数,沿用初轨圈号对当日最新圈号进行计算,各家用户单位采用全自处理机制根据求得的最新圈次求模,求模余数为各家用户单位当前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n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nS11:明确当前卫星平台用户单位权责,确定平等的或主副、次级、次次级用户的用户级别;/nS12:约定用户使用相同轨道计算模型,其中,当卫星已发射时,多家用户单位约定,并明确初轨及对应的初轨圈号;/nS13:根据用户级别分配各家用户单位使用的用户号;/nS2:计算多家用户单位共用非协商运行轨道;/n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nS21:各家用户单位根据事前约定的轨道计算模型,对卫星轨道进行计算,其中,卫星轨道包括观测空间位置、卫星星下点、卫星精密星历、卫星升交点;/nS22:依据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阶段确定的轨道初轨圈号,计算当前、未来飞行圈号;/nS23:输出圈号及圈号对应的飞行起始时间;/nS3: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平台分配;/n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nS31:根据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确定的用户号对圈号取模,其中,取模定义为:给定一个正整数p,任意一个整数n,存在等式n = kp + r,k、r 是整数,且 0 ≤ r < p,则称 k 为n 除以 p 的商,r 为 n 除以 p 的余数;对于正整数p和整数a,b,定义运算为:取模运算:a% p,表示a除以p的余数,p为圈号,n为用户分配的用户号,r为计算后的余数;/nS32:各家用户单位根据求得的p圈次对卫星平台进行自动化任务编排,进行运行控制;/nS33:各家用户根据规划分别上注各自指令信息,对平台遥控;/nS4: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n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nS41:平台根据上注指令,对各家用户指令合并;/nS42:平台对合并后的指令进行加载;/nS43:平台执行各家指令,载荷进行工作、数传,并将资料广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户非协商式卫星平台共享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
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明确当前卫星平台用户单位权责,确定平等的或主副、次级、次次级用户的用户级别;
S12:约定用户使用相同轨道计算模型,其中,当卫星已发射时,多家用户单位约定,并明确初轨及对应的初轨圈号;
S13:根据用户级别分配各家用户单位使用的用户号;
S2:计算多家用户单位共用非协商运行轨道;
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各家用户单位根据事前约定的轨道计算模型,对卫星轨道进行计算,其中,卫星轨道包括观测空间位置、卫星星下点、卫星精密星历、卫星升交点;
S22:依据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阶段确定的轨道初轨圈号,计算当前、未来飞行圈号;
S23:输出圈号及圈号对应的飞行起始时间;
S3:多家单位用户共用非协商运行平台分配;
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根据事前多家用户单位约定确定的用户号对圈号取模,其中,取模定义为:给定一个正整数p,任意一个整数n,存在等式n=kp+r,k、r是整数,且0≤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朝晖刘宁贾树泽张媛媛朱爱军田思维马友屈兴之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