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压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90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一筒体支撑组件、一筒体压紧组件、两组筒体升降组件、两组筒体顶出组件、两组轴承支撑组件和两组轴承压入组件。其中,机架设有台面,筒体支撑组件安装在台面中心,筒体压紧组件安装在筒体支撑组件正上方,轴承压入组件、轴承支撑组件、筒体顶出组件和筒体升降组件均对称安装在筒体支撑组件两侧的台面上;在筒体支撑组件同侧的轴承压入组件、轴承支撑组件、筒体顶出组件和筒体升降组件为自外向中心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辊筒、轴芯、轴承的同心度和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压入机构
本技术涉及辊筒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压入机构。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辊筒在生产制造型企业和物流行业随处可见,辊筒结构如图7所示,由筒体81、设于筒体81内的轴芯82和用于连接轴芯82和筒体81的轴承83构成,而在现有技术中,辊筒装配作业时,筒体、轴芯与轴承的装配大都采用人工手动作业方式,敲击轴承使其内外圈分别与轴芯和筒体固定,人工操作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轴承压装不达标的现象,无法保证辊筒、轴芯、轴承的同心度,产品报废高,生产成本大,而对于大型辊筒,筒体和轴芯都比较重,人工操作也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压入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辊筒、轴芯、轴承装配过程中同心度差、安装效率低及人工操作不安全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两组筒体升降组件、两组轴承支撑组件和两组轴承压入组件,所述机架设有台面,两组所述轴承压入组件、轴承支撑组件和筒体升降组件均对称安装在台面两端,且轴承压入组件位于最外侧,筒体升降组件位于最内侧;所述筒体升降组件设有托板和竖直向上的托举气缸,所述托举气缸缸体与台面固定,托板固定安装在托举气缸活塞杆顶部,所述托板上端设有与筒体外壁相匹配的第一弧形面;所述轴承支撑组件设有轴承支架和水平横向安装的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缸体与台面固定连接,推送气缸活塞杆前端固定连接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内侧上端设有与筒体端部外壁相匹配的第二弧形面和连接在第二弧形面外侧与轴承外圈外壁相匹配的第三弧形面,且第二弧形面与第三弧形面的高度差恰好是轴承固定安装在筒体内时轴承外圈外壁到筒体外壁的厚度;所述轴承压入组件设有调芯头、弹簧、冲压头、固定座和水平横向安装的冲压气缸,所述冲压气缸缸体与台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冲压气缸活塞杆前端,冲压头固定安装在固定座前端面上,冲压头的外径小于轴承外圈外径且大于轴承内圈内径,冲压头与固定座所形成的整体的前端设有一与冲压气缸活塞杆的轴线共线的限位槽,所述调芯头前细后粗,后端外径与限位槽相匹配,其后端通过弹簧可滑动的限位在限位槽内,其前端伸出冲压头,调芯头前端面处设有锥形导向面,调芯头前端设有锥形导向面,所述调芯头、限位槽、第二弧形面和第三弧形面的轴线共线,所述调芯头的外径小于轴承内圈内径大于轴芯端头设置的定芯孔孔径,弹簧在初始状态下时,调芯头导向面的根部到冲压头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需要压入的若干个轴承的厚度和,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时,调芯头导向面的根部可缩入到限位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台面上对称设置筒体升降组件、轴承支撑组件和轴承压入组件,通过将内部放置轴芯的筒体架设在第一弧形面上,托举气缸调整托板高度至筒体内的轴芯轴线调整到与第二弧形面轴线等高位置,推送气缸将轴承支架及其上的轴承推送至第二弧形面位于筒体端部下方,冲压气缸活塞杆伸出,推动冲压头上的调芯头穿过轴承内孔插入到轴芯端头的定芯孔内对轴芯轴向定位,托举气缸活塞杆收缩再次调整托板高度至筒体轴线与第二弧形面轴线共线(轴芯由于由两端的调芯头支托,轴芯在筒体内为悬空),冲压气缸活塞杆再次伸出,由于弹簧的弹性压缩,推动冲压头贴紧轴承后继续将轴承向筒体方向推进并将轴承压入到筒体内固定位置,完成辊筒装配(轴承外圈与筒体内壁固定,轴承内圈与轴芯外壁固定)。本技术减少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辊筒、轴芯、轴承的同心度和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如下:进一步地,还包括筒体支撑组件,所述筒体支撑组件设有筒体支架,所述筒体支架安装在台面中心,筒体支架上端设有与筒体中部外壁相匹配的第四弧形面,所述第四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的轴线共线。筒体支撑组件设置有利于将筒体及轴芯直接放置在第四弧形面上,减轻托举气缸长时间负重而造成的压力,有利于延长托举气缸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筒体支撑组件还设有滑移气缸,所述滑移气缸水平纵向固定安装在台面上,其活塞杆固定连接筒体支架,所述筒体支架底部通过水平纵向设置的滑轨组件与台面滑动连接。通过滑移气缸设置,可方便将筒体支架移送出轴承压入区,在轴承压入区外进行筒体上料,便于进行自动化上料。进一步地,还包括筒体压紧组件,所述筒体压紧组件设有压板和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竖直固定安装在筒体支撑组件上方,压板固定安装在压紧气缸活塞杆下端,且位于筒体支架正上方,压板下表面设有与第四弧形面相对应的第五弧形面。通过筒体压紧组件设置,保证了在轴承压入时筒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还包括筒体顶出组件,所述筒体顶出组件对称安装在台面两端,且设于轴承支撑组件和筒体升降组件之间,所述筒体顶出组件设有顶出气缸和顶板,所述顶出气缸竖直向上固定安装在台面上,所述顶板固定安装在顶出气缸活塞杆顶部,顶板上端设有向出料方向倾斜的导向斜面。通过筒体顶出组件设置,进一步提升了辊筒装配的自动化。进一步地,所述轴承支架在第三弧形面的外侧设有轴承进入料道,便于轴承自动上料。进一步地,所述轴承支架底部安装有线性滑动组件,轴承支架通过线性滑动组件与台面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台面在线性滑动组件外侧设有与该滑动组件的滑轨平行的条形穿孔,所述轴承支架设有穿过条形穿孔的滑动板,所述推送气缸固定安装在台面下表面,推送气缸活塞杆通过滑动板固定连接轴承支架。进一步地,所述线性滑动组件的滑轨上安装有用于限定轴承支架的初始位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轴承支撑组件和轴承压入组件之间。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轴承压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除筒体压紧组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轴承压入机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轴承压入机构局部放大视图。图5为图1的A部位放大视图。图6为图3的B部位放大视图。图7为辊筒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标号及其对应的部件名称为:10.机架,11.台面,12.条形穿孔,20.筒体支撑组件,21.筒体支架,211.第四弧形面,22.滑移气缸,23.线性滑轨组件,30.筒体压紧组件,31.压板,311.第五弧形面,32.压紧气缸,40.筒体升降组件,41托板,411.第一弧形面,42.托举气缸,50.筒体顶出组件,51.顶板,52.顶出气缸,60.轴承支撑组件,61.轴承支架,62.推送气缸,63.线性滑动组件,64.轴承进入料道,65.限位块,66.滑动板,67.第二弧形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两组筒体升降组件、两组轴承支撑组件和两组轴承压入组件,所述机架设有台面,两组所述轴承压入组件、轴承支撑组件和筒体升降组件均对称安装在台面两端,且轴承压入组件位于最外侧,筒体升降组件位于最内侧;所述筒体升降组件设有托板和竖直向上的托举气缸,所述托举气缸缸体与台面固定,托板固定安装在托举气缸活塞杆顶部,所述托板上端设有与筒体外壁相匹配的第一弧形面;所述轴承支撑组件设有轴承支架和水平横向安装的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缸体与台面固定连接,推送气缸活塞杆前端固定连接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内侧上端设有与筒体端部外壁相匹配的第二弧形面和连接在第二弧形面外侧与轴承外圈外壁相匹配的第三弧形面,且第二弧形面与第三弧形面的高度差恰好是轴承固定安装在筒体内时轴承外圈外壁到筒体外壁的厚度;所述轴承压入组件设有调芯头、弹簧、冲压头、固定座和水平横向安装的冲压气缸,所述冲压气缸缸体与台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冲压气缸活塞杆前端,冲压头固定安装在固定座前端面上,冲压头的外径小于轴承外圈外径且大于轴承内圈内径,冲压头与固定座所形成的整体的前端设有一与冲压气缸活塞杆的轴线共线的限位槽,所述调芯头前细后粗,后端外径与限位槽相匹配,其后端通过弹簧滑动限位在限位槽内,其前端伸出冲压头,调芯头前端面处设有锥形导向面,所述调芯头、限位槽、第二弧形面和第三弧形面的轴线共线,所述调芯头的外径小于轴承内圈内径大于轴芯端头设置的孔径,弹簧在初始状态下时,调芯头导向面的根部到冲压头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需要压入的若干个轴承的厚度和,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时,调芯头导向面的根部可缩入到限位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两组筒体升降组件、两组轴承支撑组件和两组轴承压入组件,所述机架设有台面,两组所述轴承压入组件、轴承支撑组件和筒体升降组件均对称安装在台面两端,且轴承压入组件位于最外侧,筒体升降组件位于最内侧;所述筒体升降组件设有托板和竖直向上的托举气缸,所述托举气缸缸体与台面固定,托板固定安装在托举气缸活塞杆顶部,所述托板上端设有与筒体外壁相匹配的第一弧形面;所述轴承支撑组件设有轴承支架和水平横向安装的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缸体与台面固定连接,推送气缸活塞杆前端固定连接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内侧上端设有与筒体端部外壁相匹配的第二弧形面和连接在第二弧形面外侧与轴承外圈外壁相匹配的第三弧形面,且第二弧形面与第三弧形面的高度差恰好是轴承固定安装在筒体内时轴承外圈外壁到筒体外壁的厚度;所述轴承压入组件设有调芯头、弹簧、冲压头、固定座和水平横向安装的冲压气缸,所述冲压气缸缸体与台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冲压气缸活塞杆前端,冲压头固定安装在固定座前端面上,冲压头的外径小于轴承外圈外径且大于轴承内圈内径,冲压头与固定座所形成的整体的前端设有一与冲压气缸活塞杆的轴线共线的限位槽,所述调芯头前细后粗,后端外径与限位槽相匹配,其后端通过弹簧滑动限位在限位槽内,其前端伸出冲压头,调芯头前端面处设有锥形导向面,所述调芯头、限位槽、第二弧形面和第三弧形面的轴线共线,所述调芯头的外径小于轴承内圈内径大于轴芯端头设置的孔径,弹簧在初始状态下时,调芯头导向面的根部到冲压头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需要压入的若干个轴承的厚度和,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时,调芯头导向面的根部可缩入到限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体支撑组件,所述筒体支撑组件设有筒体支架,所述筒体支架安装在台面中心,筒体支架上端设有与筒体中部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亦杰杨周高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双彩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