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380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还包括第一壳体、恒温控制机构、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加热机构装设于柜体顶部并与柜体内部互通;第一壳体装设于第一侧且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与通孔互通;恒温控制机构、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的第一端皆装设于第一壳体内,第二冷却机构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装设于模块架上并分别与循环进口和循环出口连通,以形成冷却循环;恒温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实现对通讯基站的智能恒温控制,确保通讯基站在各种环境下皆能够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通信基站都是自然散热,或者内置高转速风扇直接高速运转,噪音大,形成周边噪音污染,且由于通讯基站内部空气扰流不平衡,容易导致内部设备温度不均衡、工作异常,通信不稳定,甚至产生停止工作状态,电气老化及使用寿命缩短,静电起火爆炸的危险等安全生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确保通信基站在恒温环境下工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包括模块架和柜体,所述模块架装设于所述柜体内,还包括第一壳体、恒温控制机构、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装设于所述柜体的第一侧并与所述柜体内部互通;所述模块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循环出口和循环进口;所述柜体的第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壳体装设于所述第一侧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通孔互通;所述恒温控制机构、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的第一端皆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冷却机构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装设于所述模块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循环进口和循环出口连通,以形成冷却循环;所述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分别装设于所述柜体和第一壳体内;所述恒温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和加热机构结合第一温度监测机构、第二温度监测机构和恒温控制机构,实现独立控温;其中,第二冷却机构能够在模块架内形成冷却循环,以对放置于模块架内的通讯模块进行冷却,冷却均匀,且冷却效果好;设置第一冷却机构,一方面用于在当柜体内部环境温度大于设定值且温度与设定值差值较小时,对第一壳体和柜体内部进行散热,另一方面用于对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冷却机构进行散热,确保第二冷却机构能够正常运行;设置加热机构,用于在柜体内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对柜体内部进行加热。本专利技术能实现对通讯模块的智能独立控温,采用循环冷却的方式,改善循环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块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分流器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模块架;11、循环出口;12、循环进口;13、架体;14、置物板;111、架体的第一侧;112、架体的第二侧;2、柜体;21、通孔;22、第一热风口;23、第二热风口;24、第一分流器;25、第二分流器;241、第一出风管;242、第二出风管;243、第三出风管;244、进风总管;244、第一分流板;245、第二分流板;3、恒温控制机构;4、第一冷却机构;5、第二冷却机构;51、板式换热器;52、冷凝器;53、空压机;54、热力膨胀阀;511、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口;512、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513、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口;514、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口;521、冷凝器的出口;522、冷凝器的进口;531、空压机的进口;532、空压机的出口;6、加热机构;61、风机;62、加热PTC;63、第二壳体;64、第一热风管;65、第二热风管;7、第一温度监测机构;8、第二温度监测机构;9、灭弧灭火装置;10、第一壳体;81、第一循环管;82、第二循环管;83、第三循环管;84、第一管;85、第二管;86、排热管;87、冷却管;811、第一循环管的出液口;812、第一循环管的进液口;821、第二循环管的出液口;822、第二循环管的进液口;831、第三循环管的出液口;832、第三循环管的进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图6,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包括模块架和柜体,所述模块架装设于所述柜体内,还包括第一壳体、恒温控制机构、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装设于所述柜体的第一侧并与所述柜体内部互通;所述模块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循环出口和循环进口;所述柜体的第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壳体装设于所述第一侧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通孔互通;所述恒温控制机构、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的第一端皆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冷却机构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装设于所述模块架上分别并与所述循环进口和循环出口连通,以形成冷却循环;所述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分别装设于所述柜体和第一壳体内;所述恒温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同时监测第一壳体内的温度变化,结合恒温控制机构分别控制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用于在柜体内部温度过高时进行冷却降温,其中第二冷却机构采用循环冷却的方式进行降温;并且恒温控制机构亦可控制加热机构,以在柜体内部温度过低时进行加热,以确保通讯模块的正常运行。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和加热机构结合第一温度监测机构、第二温度监测机构和恒温控制机构,实现独立控温;其中,第二冷却机构能够在模块架内形成冷却循环,以对放置于模块架内的通讯模块进行冷却,冷却均匀,且冷却效果好;设置第一冷却机构,一方面用于在当柜体内部环境温度大于设定值且温度与设定值差值较小时,对第一壳体和柜体内部进行散热,另一方面用于对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冷却机构进行散热,确保第二冷却机构能够正常运行;设置加热机构,用于在柜体内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对柜体内部进行加热。本专利技术能实现对通讯模块的智能独立控温,采用循环冷却的方式,改善循环冷却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为可调速风扇。由上述描述可知,根据柜体内部的通讯模块工作实际状态,进行散热及热量交换散热,通过恒温控制机构对可调速风扇转速自动调节、节能降耗,使第一壳体内的通讯模块处于最佳工作温度,散热风扇在柜体外,不会导致柜体内回声放大,转速可调,有效减少噪音污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板式换热器、冷凝器和空压机;所述循环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通过热力膨胀阀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空压机的进口连通,所述空压机的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循环进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恒温控制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包括模块架和柜体,所述模块架装设于所述柜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壳体、恒温控制机构、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n所述加热机构装设于所述柜体顶部并与所述柜体内部互通;/n所述模块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循环出口和循环进口;/n所述柜体的第一侧开设有通孔;/n所述第一壳体装设于所述第一侧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通孔互通;/n所述恒温控制机构、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的第一端皆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冷却机构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装设于所述模块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循环进口和循环出口连通,以形成冷却循环;/n所述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分别装设于所述柜体和第一壳体内;/n所述恒温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包括模块架和柜体,所述模块架装设于所述柜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壳体、恒温控制机构、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
所述加热机构装设于所述柜体顶部并与所述柜体内部互通;
所述模块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循环出口和循环进口;
所述柜体的第一侧开设有通孔;
所述第一壳体装设于所述第一侧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通孔互通;
所述恒温控制机构、第一冷却机构和第二冷却机构的第一端皆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冷却机构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装设于所述模块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循环进口和循环出口连通,以形成冷却循环;
所述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分别装设于所述柜体和第一壳体内;
所述恒温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第一温度监测机构和第二温度监测机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为可调速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板式换热器、冷凝器和空压机;
所述循环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口连通;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通过热力膨胀阀连通;
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空压机的进口连通,所述空压机的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口连通;
所述循环进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口连通;
所述恒温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和空压机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讯柜的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架包括架体和复数个置物板;
复数个置物板由上至下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地装设于所述架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伦华李军廖响荣廖福旺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游标卡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