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3660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样品前处理:将样品阴干,打粉,过筛,备用;2)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得到的样品检测槲皮苷:检测结果显示含有槲皮苷,则初步认定为桑寄生药材;检测结果显示不含有槲皮苷,则认定为非桑寄生药材;3)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检测含有槲皮苷的样品继续检测1‑脱氧野尻霉素:检测结果显示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则确定为桑树寄生;检测结果显示不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则认定为非桑树寄生。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对1‑脱氧野尻霉素和槲皮苷“双物质成分”进行检测,专属性强、方法简单,既能识别基原来源,又能识别寄主来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涉及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槲皮苷和1-脱氧野尻霉素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桑寄生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为桑寄生科植物广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桑寄生属半寄生性植物药材,其寄主除了桑树外,还有桃树、李树、龙眼、荔枝、杨桃、油茶、油桐、橡胶树、榕树、木棉或马尾松、水松等多种植物(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四卷)[M])。《中国药典》除了规范桑寄生药材基原为广寄生植物外,对寄主来源的规定相对宽泛,只要求做不能检出强心苷的检查,也即桑寄生药材不能来源于含强心苷成分的寄主,桑寄生药材为多寄主来源药材。桑寄生,又称桑上寄生,其药用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桑上寄生,主腰痛,小儿背强,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对历代本草文献考证不难发现,一直来寄生药材的命名是以寄主命名,即桑树寄主的寄生叫“桑上寄生”或“桑寄生”,如《本草经集注》记载“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其树名之。”李时珍《本草纲目》除了收载“桑上寄生”外,还收载了柳树寄主的“柳寄生”和桃树寄主的“桃寄生”,其中柳寄生“主治膈气刺痛”,桃寄生“治小儿中蛊毒,腹内坚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功效与桑上寄生明显不同。肖步丹《岭南采药录》一共收载了8个不同寄主的寄生,分别为桑寄生、松寄生、乌桕寄生、枫香寄生、桐树寄生、沙梨寄生、柏树寄生、黄皮寄生等。文献RP-HPLC测定桑寄生及其寄主植物柳树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苏本伟,李永华,卢栋,等),研究表明,寄主除了给桑寄生提供水分和无机盐外,还会向桑寄生转移属于寄主特有的次生代谢物质并在桑寄生中累积,从而可能对桑寄生药材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有毒寄主的有毒成分向桑寄生转移可能使桑寄生具有寄主的毒性。在古代,《本草纲目(下册)》(明·李时珍)以及《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撰,尚志钧校点)等文献记载,一直来人们都是通过以寄主命名方式,来防止不同寄主的寄生的误采误用,大量的典籍除了强调桑树寄主寄生(桑上寄生)为正品的同时,也提醒人们需要警惕非桑树寄主的毒性。中国专利申请CN110568120A基于双物质成分的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采用HPLC,在同一色谱条件下,采用双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桑寄生中的为槲皮苷和桑辛素双物质成分含量;根据槲皮苷和桑辛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为同时含有槲皮苷和桑辛素,则认定为桑树寄主的桑寄生,可直接作中药材使用;若检测结果为只含有槲皮苷而不含有桑辛素,则认定为非桑树寄主的桑寄生,需隔离做一步检测确认是否为有毒寄主的桑寄生。中国专利申请CN108414630A桑寄生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对桑寄生所含的槲皮素、槲皮苷、萹蓄苷3种化学成分进行液相色谱含量测定。以上方法,都是采用HPLC来鉴定、区分桑寄生,专利CN110568120A可以鉴定桑树寄主来源,专利CN108414630A不能鉴定桑树寄主来源,而采用HPLC方法,存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的不足。因此,如何建立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桑树寄生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既能有效识别桑树寄主来源,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还有很多值得研究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鉴于上述内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槲皮苷和1-脱氧野尻霉素(1-DNJ)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双物质成分检测,即对桑树寄主特征性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和寄生的固有成分槲皮苷进行定性检测,从而实现既能识别桑树寄主来源又能对桑树寄生进行有效质控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样品前处理:将样品阴干,打粉,过筛,备用;2)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得到的样品检测槲皮苷:检测结果显示含有槲皮苷,则初步认定为桑寄生药材;检测结果显示不含有槲皮苷,则认定为非桑寄生药材;3)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检测含有槲皮苷的样品继续检测1-脱氧野尻霉素:检测结果显示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则确定为桑树寄生;检测结果显示不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则认定为非桑树寄生。本专利技术步骤1)所述的样品前处理,优选将采集到的样品,分别阴干,打粉过4号筛,备用。步骤2)所述的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得到的样品检测槲皮苷,按照如下步骤:(1)对照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槲皮苷对照品,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0.42mg槲皮苷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2)供试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过4号筛的药材样品粉末1.0g,加入80%甲醇超声提取45分钟,滤过,滤渣继续加等量原溶剂再超声提取45分钟,合并两次滤液,旋蒸浓缩并用80%甲醇定容到5mL,作为供试品溶液;(3)显色剂配制:①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称取3g三氯化铝,用乙醇溶解,再用乙醇定容至100mL;②10%硫酸乙醇溶液:量取硫酸57mL,加乙醇稀释至1000mL;③5%香草醛硫酸溶液:称取5g香草醛,用硫酸溶解并定容到100mL;(4)展开系统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在乙酸乙酯-环己烷-甲酸-水(5:1.2:2:0.3,V/V/V/V)、乙酸乙酯-环己烷-甲酸-水(5:1.2:1.8:0.3,V/V/V/V)和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5:1.2:1.8:0.3,V/V/V/V)的展开剂中展开,取出,晾干,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法显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5)显色方法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5:1.2:1.8:0.3,V/V/V/V)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和5%香草醛硫酸溶液为显色剂显色,晾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6)薄层色谱板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高效硅胶G、硅胶G和硅胶H等不同薄层色谱板上,以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5:1.2:1.8:0.3,V/V/V/V)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法显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7)点样量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0.5μL、1μL、2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5:1.2:1.8:0.3,V/V/V/V)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法显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8)验证试验:分别吸取多个不同产地批次桑树寄生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样品前处理:将样品阴干,打粉,过筛,备用;/n2)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得到的样品检测槲皮苷:/n检测结果显示含有槲皮苷,则初步认定为桑寄生药材;/n检测结果显示不含有槲皮苷,则认定为非桑寄生药材;/n3)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检测含有槲皮苷的样品继续检测1-脱氧野尻霉素:/n检测结果显示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则确定为桑树寄生;/n检测结果显示不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则认定为非桑树寄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样品前处理:将样品阴干,打粉,过筛,备用;
2)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得到的样品检测槲皮苷:
检测结果显示含有槲皮苷,则初步认定为桑寄生药材;
检测结果显示不含有槲皮苷,则认定为非桑寄生药材;
3)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检测含有槲皮苷的样品继续检测1-脱氧野尻霉素:
检测结果显示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则确定为桑树寄生;
检测结果显示不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则认定为非桑树寄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样品前处理,是将采集到的样品,分别阴干,打粉过4号筛,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得到的样品检测槲皮苷,按照如下步骤:
(1)对照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槲皮苷对照品,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0.42mg槲皮苷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供试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过4号筛的药材样品粉末1.0g,加入80%甲醇超声提取45分钟,滤过,滤渣继续加等量原溶剂再超声提取45分钟,合并两次滤液,旋蒸浓缩并用80%甲醇定容到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3)显色剂配制:①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称取3g三氯化铝,用乙醇溶解,再用乙醇定容至100mL;②10%硫酸乙醇溶液:量取硫酸57mL,加乙醇稀释至1000mL;③5%香草醛硫酸溶液:称取5g香草醛,用硫酸溶解并定容到100mL;
(4)展开系统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在乙酸乙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2:0.3,V/V/V/V、乙酸乙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1.8:0.3,V/V/V/V和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1.8:0.3,V/V/V/V的展开剂中展开,取出,晾干,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法显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
(5)显色方法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1.8:0.3,V/V/V/V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和5%香草醛硫酸溶液为显色剂显色,晾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
(6)薄层色谱板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高效硅胶G、硅胶G和硅胶H等不同薄层色谱板上,以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1.8:0.3,V/V/V/V,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法显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
(7)点样量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0.5μL、1μL、2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1.8:0.3,V/V/V/V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法显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
(8)验证试验:分别吸取多个不同产地批次桑树寄生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1.8:0.3,V/V/V/V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法显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物质成分定性检测的桑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步骤得到的样品检测槲皮苷,按照如下步骤:
(1)对照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槲皮苷对照品,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0.42mg槲皮苷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供试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过4号筛的药材样品粉末1.0g,加入80%甲醇超声提取45分钟,滤过,滤渣继续加等量原溶剂再超声提取45分钟,合并两次滤液,旋蒸浓缩并用80%甲醇定容到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3)显色剂配制:①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称取3g三氯化铝,用乙醇溶解,再用乙醇定容至100mL;②10%硫酸乙醇溶液:量取硫酸57mL,加乙醇稀释至1000mL;③5%香草醛硫酸溶液:称取5g香草醛,用硫酸溶解并定容到100mL;
(4)展开系统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在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1.8:0.3,V/V/V/V的展开剂中展开,取出,晾干,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法显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
(5)显色方法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1.8:0.3,V/V/V/V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为显色剂显色,晾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
(6)薄层色谱板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高效硅胶G薄层色谱板上,以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1.8:0.3,V/V/V/V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法显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
(7)点样量的选择: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0.5μL、1μL、2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环己烷-甲酸-水,按照5:1.2:1.8:0.3,V/V/V/V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法显色,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
(8)验证试验:分别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华柴子舒苏本伟陆海琳朱开昕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钦州市中医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