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611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包括把手和外壳体,所述把手固定设置在外壳体侧壁上部,外壳体顶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外壳体顶部与转轴连接,转轴上部设置有风扇叶片,转轴的底端连接有毛刷座,毛刷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且毛刷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软毛刷,所述毛刷座套设在内筒体中,所述内筒体外壁下方通过连接环与外壳体内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使得能改善绒毛的去除效果和提高去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毛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
技术介绍
枇杷叶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和胃热呕吐,但枇杷叶上面有大量的绒毛,如果不去除,煎汤后,其绒毛会咽喉及消化道有刺激,往往引起咽痒,咳嗽等不适。而目前去除绒毛都是用抹布进行擦除,而这样方式需要反复擦除,绒毛去除效果不佳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使得能改善绒毛的去除效果和提高去除效率。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包括把手和外壳体,所述把手固定设置在外壳体侧壁上部,外壳体顶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外壳体顶部与转轴连接,转轴上部设置有风扇叶片,转轴的底端连接有毛刷座,毛刷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且毛刷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软毛刷,所述毛刷座套设在内筒体中,所述内筒体外壁下方通过连接环与外壳体内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顶部设置有电机罩,电机设置于电机罩中,且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弧状的进气孔。进一步的,沿着内筒体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孔位于连接环与毛刷座下表面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轴承,并在轴承外周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通过支架与外壳体内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干电池的电池仓,并在把手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与电机和电池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软毛刷的底端超出外壳体与内筒体所在平面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电机同时带动风扇叶片和软毛刷进行旋转,实现了边刷边吹的效果,提高了去除绒毛的效率,并防止绒毛附着在叶片上,且通过旋转毛刷对叶片进行刷毛,能刷除叶脉部分的绒毛,使得叶片的绒毛能刷除得更为干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纵截面示意图。图中,1-把手、2-外壳体、21-进气孔、3-电机、4-电机罩、5-风扇叶片、6-转轴、7-内筒体、71-第二通气孔、8-连接环、9-毛刷座、91-第一通气孔、10-软毛刷、11-套筒、12-轴承、13-支架、14-电池仓、15-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包括把手1和外壳体2,外壳体2呈圆形壳体,所述把手1固定设置在外壳体2侧壁上部,外壳体2顶部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穿过外壳体2顶部与转轴6连接,转轴6上部设置有风扇叶片5,转轴6的底端连接有毛刷座9,使得风扇叶片5能与毛刷座9同时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能在刷除绒毛的同时进行吹除表面的绒毛,毛刷座9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91且毛刷座9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软毛刷10,经风扇叶片5产生的气流从第一通气孔91中排出吹向叶片,所述毛刷座9套设在内筒体7中,所述内筒体7外壁下方通过连接环8与外壳体2内壁连接,其连接方式可通过热熔方式将连接环8、内筒体7与外壳体2三者连接在一起。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对电机3进行防尘保护,所述外壳体2顶部设置有电机罩4,电机3设置于电机罩4中,且所述外壳体2上开设有弧状的进气孔21,以使的空气能鼓入到外壳体2中从而经风扇叶片5产生气流。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沿着内筒体7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71,产生的气流一方面从第一通气孔91排出,另一方面还可从第二通气孔71中排出,实现了边刷边吹的效果,第二通气孔71位于连接环8与毛刷座9下表面之间。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转轴6上套设有轴承12,轴承12位于转轴6中下部,并在轴承12外周上套设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通过支架13与外壳体2内壁连接,通过轴承12和套筒11对转轴6进行限位,以防止转轴6底部在旋转时发生跳动。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把手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干电池的电池仓14,并在把手1上设置有开关15,所述开关15与电机3和电池仓14连接,通过开关15以启动电机3进行转动。实施例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使得软毛刷10能有效接触到叶片表面,所述软毛刷10的底端超出外壳体2与内筒体7所在平面的下方。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形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和外壳体(2),所述把手(1)固定设置在外壳体(2)侧壁上部,外壳体(2)顶部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穿过外壳体(2)顶部与转轴(6)连接,转轴(6)上部设置有风扇叶片(5),转轴(6)的底端连接有毛刷座(9),毛刷座(9)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91)且毛刷座(9)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软毛刷(10),所述毛刷座(9)套设在内筒体(7)中,所述内筒体(7)外壁下方通过连接环(8)与外壳体(2)内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和外壳体(2),所述把手(1)固定设置在外壳体(2)侧壁上部,外壳体(2)顶部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穿过外壳体(2)顶部与转轴(6)连接,转轴(6)上部设置有风扇叶片(5),转轴(6)的底端连接有毛刷座(9),毛刷座(9)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91)且毛刷座(9)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软毛刷(10),所述毛刷座(9)套设在内筒体(7)中,所述内筒体(7)外壁下方通过连接环(8)与外壳体(2)内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枇杷叶除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顶部设置有电机罩(4),电机(3)设置于电机罩(4)中,且所述外壳体(2)上开设有弧状的进气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昭通市骅成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