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38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管件连接结构,用于制冷系统,包括第一管件本体部、连接部和第二管件本体部,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包括内壁部,所述内壁部与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的外壁相配合;所述连接部包括外壁部,所述外壁部包括第一外壁部和第二外壁部,所述第二外壁部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的内壁相配合;所述连接部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第一外壁部形成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周壁,所述第二外壁部形成于所述小径部的外周壁,所述大径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厚度,所述大径部的高度H1与所述小径部的高度H2满足关系式:1/4≤H1/H2≤1。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不锈钢管件与铜管件之间的焊接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件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主要涉及两种不同材料管路之间的连接。
技术介绍
制冷
的产品包括家用空调、冰箱、冰柜等,一般这些系统会使用铜管作为连接管连接两个部件,为了与铜管连接方便,许多部件也都相应为铜质材料制成。如压力容器、消音器、四通换向阀等均是制冷系统中的基本部件,均是通过铜质材料的配管与制冷系统进行连接。为了节约成本,在制冷
,会将一些部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比如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四通换向阀等。这样的结构虽然节约了部分成本,但是在制造过程中,要将四通换向阀的不锈钢材料的接管与制冷系统中铜质的配管焊接,由于铜质材料与不锈钢材料的焊接特性相差很大,如简单的实施焊接,工艺难度加大,焊接质量也不容易保证。所以如何更好地实现制冷系统中各部件的不锈钢管件与铜管之间的可靠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管件连接结构,能实现不锈钢管件与铜管之间的可靠连接,且便于实施焊接,为实现上述目的,为此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件连接结构,用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件本体部、连接部和第二管件本体部,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包括内壁部,所述内壁部与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的外壁相配合;所述连接部包括外壁部,所述外壁部包括第一外壁部和第二外壁部,所述第二外壁部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的内壁相配合;所述连接部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第一外壁部形成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周壁,所述第二外壁部形成于所述小径部的外周壁,所述大径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厚度,所述大径部的高度H1与所述小径部的高度H2满足关系式:1/5≤H1/H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件连接结构,通过在不锈钢材质的接管与铜质接管之间设置一个铜质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大径部位于不锈钢材质的第一管件本体部的外部,且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不仅具有相对较高的强度,也利于在与系统的第二管件本体部进行火焰钎焊的时候,火焰能够方便地对第二管件本体部以及大径部同时进行加热,使焊接效果相对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给出的第一实施例的四通换向阀示意图;图2:第一实施例的四通换向阀的剖视示意图;图3:图2的I部放大图;图4: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应用于制冷系统的管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下面以一种四通换向阀为例对其进行说明及其对四通换向阀的接管与制冷系统的铜质配管的连接为例对管件连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给出的第一实施例的四通换向阀示意图,图2第一实施例的四通换向阀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四通换向阀A1用于制冷系统如空调系统,其包括主阀A11和导阀A12;主阀A11与导阀A12可以通过连接架组件A13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主阀A11包括阀体A115,阀体A115大致呈筒状,可以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阀体A1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盖1201和第二端盖1202固定连接,这样阀体A115的内部就形成了一个腔体。阀体A115固定连接有与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第一接管A111(与高压区连接),与压缩机吸气口连接的第二接管A112(与低压区连接),与室内换热器连接的第三接管A113以及与室外换热器连接的第四接管A114。阀体A11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阀座A116,阀座A116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阀体A115与第一端盖1201、第二端盖1202所形成的阀腔内,还设有通过连杆A117带动的滑块A118和活塞A119,其中,活塞A119和连杆A117可以固定连接成一个组件,活塞A119为一对,分别位于连杆A117的两端,这样,活塞连杆组件就把阀腔分成了三个彼此隔离的中间腔体B1、左腔体B2和右腔体B3。阀座A116接触并支撑滑块A118,使滑块A118与阀座A116的上表面贴合。活塞连杆组件在压差力的作用下,能够推动活塞连杆组件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使得在某一工作状态,第二接管A112内部的空间与第三接管A113内部的空间导通,如图2所示的状态;在另一工作状态,活塞连杆组件向右移动,使第二接管A112内部的空间与第四接管A114内部的空间导通。导阀A12包括导阀本体A121,导阀本体121内部设置有芯铁A124以及回复弹簧A125,芯铁A124固定连接有滑碗A123。导阀A12固定连接有与主阀A11的第一接管A111连接的第一毛细管d,即导阀A12的内腔也相应与主阀A11的阀体A115的中间腔B1(即高压区)连通;导阀A12内部固定设置有小阀座A122,滑碗A123呈碗状,并能在小阀座A122的表面向左或向右滑动,小阀座A122具有三个阀口,并依左向右分别固设有与主阀A11的第三接管A113连接的第三毛细管e、与主阀A11的第二接管A112连接的第二毛细管s、与主阀A11的第四接管A114连接的第四毛细管c。当制冷系统需要制冷时,电磁线圈(图中未示出)不通电,导阀A12内腔的芯铁A124在回复弹簧A125的弹簧力作用下,带动滑碗A123向左移动,如图2所示位置,使毛细管e和毛细管s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毛细管c和毛细管d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从而主阀A11的左腔体B2为低压区,右腔体B3为高压区,主阀A11的左右腔体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将滑块A118和活塞A119推向左侧,使第三接管A113和第二接管A11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第一接管A111与第四接管A114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第一接管A111→中间腔体B1→第四接管A114→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第三接管A113→滑块A118的内腔→第二接管A112→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冷工作状态,即图2所示的状态。当制冷系统需要制热时,电磁线圈通电,导阀A12内腔的芯铁A124克服回复弹簧A125的弹簧力带动滑碗A123右移,使毛细管c和毛细管s的内部空间相通,毛细管e和毛细管d的内部空间相通,从而主阀A11的左腔体B2为高压区,右腔体B3为低压区,主阀A11的左右腔体之间形成压力差,将滑块A118和活塞A119推向右侧,使第四接管A114和第二接管A11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第一接管A111与第三接管A113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第一接管A111→中间腔体B1→第三接管A113→室内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外换热器→第四接管A114→滑块A118的内腔→第二接管A112→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如上,通过导阀A12和电磁线圈等的共同作用可实现主阀A11的换向,从而切换冷媒的流动方向,实现制冷系统制热工作状态和制冷工作状态的切换。在上述四通换向阀A1中,主阀的阀体A115、阀座A116以及第一接管A111、第二接管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件连接结构,用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件本体部(1)、连接部(2)和第二管件本体部(3),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3)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2)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2)包括内壁部(23),所述内壁部(23)与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3)的外壁相配合;所述连接部(2)包括外壁部(24),所述外壁部(24)包括第一外壁部(241)和第二外壁部(242),所述第二外壁部(242)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内壁相配合;所述连接部(2)包括大径部(21)和小径部(22),所述第一外壁部(241)形成于所述大径部(21)的外周壁,所述第二外壁部(242)形成于所述小径部(22)的外周壁,所述大径部(21)的厚度大于所述小径部(22)的厚度,所述大径部(21)的高度(H1)与所述小径部(22)的高度(H2)满足关系式:1/5≤H1/H2≤1。/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件连接结构,用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件本体部(1)、连接部(2)和第二管件本体部(3),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3)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2)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2)包括内壁部(23),所述内壁部(23)与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3)的外壁相配合;所述连接部(2)包括外壁部(24),所述外壁部(24)包括第一外壁部(241)和第二外壁部(242),所述第二外壁部(242)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内壁相配合;所述连接部(2)包括大径部(21)和小径部(22),所述第一外壁部(241)形成于所述大径部(21)的外周壁,所述第二外壁部(242)形成于所述小径部(22)的外周壁,所述大径部(21)的厚度大于所述小径部(22)的厚度,所述大径部(21)的高度(H1)与所述小径部(22)的高度(H2)满足关系式:1/5≤H1/H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的至少大部分内壁与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3)的外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外壁部(242)的至少大部分外壁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内壁相贴合,在沿着所述管件连接结构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与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3)在所述管件连接结构的中心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部(21)与所述小径部(22)之间形成有台阶部(211),所述台阶部(211)的沿着轴向的台阶面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端面相抵接或者具有适当的距离,所述小径部(22)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通过炉焊焊接固定,炉焊前在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之间预设焊接用焊料,所述预设焊料在炉焊时熔化并使所述连接部(2)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具有焊料;所述连接部在靠近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部,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3)通过所述定位部实现定位,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第二管件本体部(3)通过火焰钎焊焊接固定;所述炉焊的焊料熔化温度大于所述火焰钎焊的焊料熔化温度。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为一体结构,所述大径部(21)与所述小径部(22)采用一体材料加工成型,实施火焰钎焊时,火焰直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