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33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SNCR/SCR脱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其结构为:还原剂储罐出口、泵入口管道、还原剂输送单元依次连接,还原剂输送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阀门,过滤器,离心泵,止回阀和第二阀门,第二阀门和计量混合系统之间通过泵出口管道连接,回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还原剂储罐的进口、泵出口管道连接,压力表设置在回流管道与第二阀门之间的泵出口管道上,手动阀门和背压阀均安装在回流管道上,且背压阀靠近还原剂储罐的进口设置;回流管道管径与离心泵出口管径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方法存在的流量脉动和噪声大的不足,使得整个控制装置工作更加稳定,而且结构紧凑,维修方便,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SNCR/SCR脱硝
,尤其涉及一种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
技术介绍
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锅炉燃烧尾气中去除氮氧化物的问题已被广为关注。目前,主流工艺分为SCR与SNCR。SNCR是一种无需催化剂的脱硝方式,其直译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由于不需要催化剂,为得到较强的化学反应活性,SNCR技术需在较高的炉膛温度(900-1150℃)下,用氨或尿素等氨基还原剂来选择性地还原烟气中的NOx。SCR是一种炉后脱硝方法,最早由日本于20世纪60-70年代后期完成商业运行,是利用还原剂(NH3,尿素)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选择性地与NOx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而不是被氧气氧化,其直译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对于常用锅炉,由于脱硝还原剂用量小,该种工艺常用计量泵/柱塞泵作为还原剂输送泵,使用电动阀控制回流的压力流量,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的这种控制方法不仅投资高,更重要的是,对输送液体的过滤精度要求较高,对使用维护要求也高,泵体易损坏,还原剂流量不稳定,流量脉动和噪声大,检修麻烦,运行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该装置不仅维修方便,造价低,结构紧凑,而且具有工作稳定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包括:还原剂储罐,泵入口管道,第一阀门,过滤器,离心泵,止回阀,第二阀门,泵出口管道,压力表、计量混合系统、回流管道、手动阀门和背压阀,其中:所述还原剂储罐出口、泵入口管道、还原剂输送单元依次连接,所述还原剂输送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阀门,过滤器,离心泵,止回阀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计量混合系统之间通过泵出口管道连接,所述回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还原剂储罐的进口、泵出口管道连接,所述压力表设置在回流管道与第二阀门之间的泵出口管道上,所述手动阀门和背压阀均安装在回流管道上,且背压阀靠近还原剂储罐的进口设置;所述回流管道管径与离心泵出口管径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采用离心泵作为还原剂的输送装置,实现了流体的连续均匀运输,避免了现有方法存在的流量脉动和噪声大的不足,使得整个控制装置工作更加稳定,而且结构紧凑,维修方便,造价低。(2)同时由于离心泵出口流量大,为了控制流量,本技术通过采用回流管道管径与离心泵出口管径一致的方案,将大流量液体返回还原剂储罐内部,实现了极小流量的控制。(3)相对于以前电动阀门控制,本技术通过手动阀门和背压阀的配合使用,控制的流体压力稳定,不仅为后续喷枪提供了稳定的压力,同时优化了脱硝工艺,节省了投资,同时使得运行更加稳定。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分别代表:1-还原剂储罐,2-泵入口管道,3-第一阀门,4-过滤器,5-离心泵,6-止回阀,7-第二阀门,8-泵出口管道,9-压力表、10-计量混合系统、11-回流管道、12-手动阀门、13-背压阀。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目前的控制方法不仅投资高,更重要的是,对输送液体的过滤精度要求较高,对使用维护要求也高,泵体易损坏,还原剂流量不稳定,流量脉动和噪声大,检修麻烦,运行不稳定。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参考图1,示例一种本技术设计的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包括:还原剂储罐1,泵入口管道2,第一阀门3,过滤器4,离心泵5,止回阀6,第二阀门7,泵出口管道8,压力表9、计量混合系统10、回流管道11、手动阀门12和背压阀13。所述还原剂储罐1出口、泵入口管道2、还原剂输送单元依次连接,所述还原剂输送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阀门3,过滤器4,离心泵5,止回阀6和第二阀门7,所述第二阀门7和计量混合系统10之间通过泵出口管道8连接,所述回流管道11的两端分别与还原剂储罐1的进口、泵出口管道8连接,所述压力表9设置在回流管道11与第二阀门7之间的泵出口管道8上,且所述回流管道11管径与离心泵5出口管径一致。本实施例中,离心泵出口分为两路,一部分液体流经回流管道、手动阀门、背压阀进入还原剂罐体,一部分液体进入计量混合系统去锅炉脱硝喷枪。因常用锅炉脱硝还原剂用量小,离心泵出口流量大,所以为控制流量,回流管道的管径必须与泵出口管道的管径一致,通过背压阀、手动阀门与计量混合系统的连续控制,将大流量液体返回罐体内部,实现了极小流量的控制。所述手动阀门12和背压阀13均安装在回流管道11上,且背压阀13靠近还原剂储罐1的进口设置。现有的控制装置中采用电动阀控制回流流量压力,但这种方法投资、运行、维护成本高,本技术采用背压阀使得控制流体压力更加稳定,而且工艺简单,成本低,不仅为后续喷枪提供了稳定的压力,同时优化了脱硝工艺,节省了投资,同时使得运行更加稳定。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衍生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不同的技术问题,实现不同的专利技术目的,具体示例如下:第二实施例,所述离心泵5为叶轮式离心泵,采用离心泵作为还原剂输送装置,具有对流体连续均匀运输的特点,免了现有方法存在的流量脉动和噪声大的不足,使得整个控制装置工作更加稳定,而且结构紧凑,维修方便,造价低。第三实施例,所述第一阀门3、第二阀门7以及手动阀门12均采用手动球阀。通过采用背压阀控制泵体压力,同时为更好的控制流量,使用一手动阀门与背压阀配套,使得控制流体压力更加稳定。背压阀通过内置弹簧的弹力来实现动作,当系统压力比设定压力小时,膜片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堵塞管路;当系统压力比设定压力大时,膜片压缩弹簧,管路接通,液体通过背压阀。背压阀能保持管线所需压力,使离心泵输出的压力达到后续系统所需要求,一般将背压阀13压力设置在0.3-0.8MPa之间。第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还原剂储罐,泵入口管道,第一阀门,过滤器,离心泵,止回阀,第二阀门,泵出口管道,压力表、计量混合系统、回流管道、手动阀门和背压阀,其中:所述还原剂储罐出口、泵入口管道、还原剂输送单元依次连接,所述还原剂输送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阀门,过滤器,离心泵,止回阀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计量混合系统之间通过泵出口管道连接,所述回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还原剂储罐的进口、泵出口管道连接,所述压力表设置在回流管道与第二阀门之间的泵出口管道上,所述手动阀门和背压阀均安装在回流管道上,且背压阀靠近还原剂储罐的进口设置;所述回流管道管径与离心泵出口管径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还原剂储罐,泵入口管道,第一阀门,过滤器,离心泵,止回阀,第二阀门,泵出口管道,压力表、计量混合系统、回流管道、手动阀门和背压阀,其中:所述还原剂储罐出口、泵入口管道、还原剂输送单元依次连接,所述还原剂输送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阀门,过滤器,离心泵,止回阀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计量混合系统之间通过泵出口管道连接,所述回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还原剂储罐的进口、泵出口管道连接,所述压力表设置在回流管道与第二阀门之间的泵出口管道上,所述手动阀门和背压阀均安装在回流管道上,且背压阀靠近还原剂储罐的进口设置;所述回流管道管径与离心泵出口管径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脱硝的流量、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亚飞蒋和团郑学军孙蕾蕾张亚坤张海达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国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