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332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涉及烟气脱硫领域。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管式除雾器、气旋除雾器以及第二管式除雾器,第一管式除雾器与第二管式除雾器的结构相同,第一管式除雾器包括并列间隔布置的除雾管,除雾管垂直于烟气流动的方向延伸,除雾管沿烟气流动方向错开布置有至少两层。混合有浆液水雾的烟气经过第一管式除雾器、气旋除雾器以及第二管式除雾器进行除雾脱硫,在管式除雾器的相邻除雾管之间形成了曲折流通路径,延长了烟气流动的路径长度,提高了烟气中的浆液水雾与除雾管的管壁接触的概率,管式除雾器与烟气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充分凝聚烟气中的浆液水雾,达到充分除雾脱硫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
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
,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煤炭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在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烟气,有害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成分是破坏大气环境的主要物质。传统的脱硫技术为湿法脱硫工艺,即通过配制成浆液的吸收剂来去除二氧化硫,在吸收塔中设有喷淋装置,通过喷淋装置喷出的雾状吸收剂对烟气进行洗涤,从而达到吸收二氧化硫的目的。但是,吸收二氧化硫的水雾直接排放至空气中同样会造成污染,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去除水雾。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823578A、申请公布日为2017.06.1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旋除雾除尘装置,并具体公开了气旋除雾除尘装置包括通烟筒、除尘部件和除雾部件,通烟筒套设在除雾部件外侧,除雾部件套设在除尘部件外侧,通烟筒与除雾部件固定连接,除雾部件与除尘部件固定连接。当烟气通过通烟筒时,除尘部件进行除尘处理,除尘过程中除雾部件也进行除雾处理,并在除雾过程中将携带杂质的雾状水分凝结成水滴状,甩到通烟筒内壁上,水滴顺着通烟筒内壁向下流,通过设置通烟筒烟气只能通过通烟筒后才能排放,让烟气经过通烟筒进行除尘除雾处理。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气旋除雾除尘装置时,利用离心力将带有杂质的雾状水分甩至通烟筒的内壁上,实现去除水雾的目的。但是,烟气中的水雾含量大,水雾与通烟筒内壁的接触面积有限,不能保证完全去除烟气中的水雾,除雾脱硫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以解决不能保证完全去除烟气中的水雾,除雾脱硫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的技术方案为: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管式除雾器和气旋除雾器,所述第一管式除雾器包括并列间隔布置的除雾管,所述除雾管垂直于烟气流动的方向延伸,所述除雾管沿烟气流动方向错开布置有至少两层。有益效果:混合有浆液水雾的烟气经过第一管式除雾器和气旋除雾器进行除雾脱硫,由于除雾管垂直于烟气流动的方向延伸,除雾管沿烟气流动方向错开布置有至少两层,故在管式除雾器的相邻除雾管之间形成了曲折流通路径,延长了烟气流动的路径长度,提高了烟气中的浆液水雾与除雾管的管壁接触的概率,相比于仅采用气旋除雾器进行除雾脱硫,管式除雾器在脱硫烟道中与烟气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充分凝聚烟气中的浆液水雾,达到充分除雾脱硫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还包括第二管式除雾器,所述第二管式除雾器设置在气旋除雾器的后段,所述第一管式除雾器与第二管式除雾器的结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除雾器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除雾管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定位安装除雾管的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除雾管采用PP管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气旋除雾器包括通风管道、安装在通风管道中的轴流风扇以及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具有朝向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的出水口。进一步的,所述冲洗装置为安装在所述通风管道的中轴线位置的喷淋器,所述喷淋器的喷嘴朝向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所述喷淋器的喷嘴构成所述出水口。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道的烟气出口处安装有过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还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的中部设有供烟气沿竖直方向流动的竖向脱硫烟道,所述气旋除雾器、第一除雾器布置在竖向脱硫烟道中,且气旋除雾器位于所述第一除雾器的上侧。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塔的上部连接有水平脱硫烟道,所述第二除雾器布置在所述水平脱硫烟道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中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管式除雾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中:1-第一管式除雾器、10-除雾管、11-支撑板、2-第二管式除雾器、3-气旋除雾器、30-通风管道、31-轴流风扇、310-电机、311-扇叶、32-喷淋器、33-过滤网、4-脱硫塔、40-竖向脱硫烟道、41-水平脱硫烟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管式除雾器1、气旋除雾器3以及第二管式除雾器2,在本实施例中,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还包括脱硫塔4,脱硫塔4的中部设有供烟气沿竖直方向流动的竖向脱硫烟道40,第一管式除雾器1和气旋除雾器3布置在竖向脱硫烟道40中,且气旋除雾器3位于第一管式除雾器1的上侧。在脱硫塔4的上部连接有水平脱硫烟道41,第二管式除雾器2布置在水平脱硫烟道41中。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经过前段的浆液淋洗,二氧化硫被浆液水雾吸收并与烟气混合,将混合有浆液水雾的烟气通入脱硫塔4中,烟气在竖向脱硫烟道40中自下而上流动,经过第一管式除雾器1和气旋除雾器3进行除雾脱硫,然后进入水平脱硫烟道41中经过第二管式除雾器2再进行除雾脱硫。相比于仅采用气旋除雾器3进行除雾脱硫,管式除雾器在脱硫烟道中与烟气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充分凝聚烟气中的浆液水雾,达到充分除雾脱硫的目的。第一管式除雾器1与第二管式除雾器2的结构相同,第一管式除雾器1包括并列间隔布置的除雾管10,除雾管10垂直于烟气流动的方向延伸,且除雾管10沿烟气流动方向错开布置有至少两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式除雾器1的除雾管10垂直于烟气流动的水平方向布置,且沿烟气流动方向布置有六层除雾管10,除雾管10的管壁具有更大的外表面积,能够附着烟气中更多的浆液水雾;相邻两层的除雾管10相互错开分布,从而在相邻除雾管10之间形成了曲折流通路径,延长了烟气流动的路径长度,提高了烟气中的浆液水雾与除雾管10的管壁接触的概率。为了便于安装第一管式除雾器1,第一管式除雾器1还包括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板面垂直于除雾管10的延伸方向,支撑板11上开设有用于定位安装除雾管10的安装孔。将除雾管11对应固定在安装孔中,通过支撑板11对除雾器10起到定位支撑作用,保证了第一管式除雾器1的结构整体性,方便在脱硫塔4中安装第一管式除雾器1的装配操作。在本实施例中,除雾管10采用PP管制成,PP管具有质轻、耐腐蚀性好的特点,既降低了除雾系统的整体重量,又能够满足长期稳定工作的使用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除雾管的材质不仅限于PP管,为了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除雾管还可采用PVC管或者金属管制成。气旋除雾器3包括通风管道3、安装在通风管道3中的轴流风扇31以及冲洗装置,轴流风扇31包括电机310和扇叶311,通风通道3中设有沿通风通道3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支撑筋,轴流风扇31的电机310固定安装在支撑筋的中部,冲洗装置的出水口朝向通风管道3的内壁以进行喷水冲洗。在本实施例中,冲洗装置为安装在通风管道的中部的喷淋器32,喷淋器32的喷嘴朝向通风管道30的内壁,喷淋器32的喷嘴构成冲洗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轴流风扇31对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管式除雾器和气旋除雾器,所述第一管式除雾器包括并列间隔布置的除雾管,所述除雾管垂直于烟气流动的方向延伸,所述除雾管沿烟气流动方向错开布置有至少两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管式除雾器和气旋除雾器,所述第一管式除雾器包括并列间隔布置的除雾管,所述除雾管垂直于烟气流动的方向延伸,所述除雾管沿烟气流动方向错开布置有至少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还包括第二管式除雾器,所述第二管式除雾器设置在气旋除雾器的后段,所述第一管式除雾器与第二管式除雾器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除雾器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除雾管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定位安装除雾管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除雾管采用PP管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烟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气旋除雾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蒋宝庆苏丽娜刘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